八路军老战士、原延安八路军总部秘书、叶剑英元帅夫人吴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1月13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公开资料显示,吴博原来在新四军军部工作,因为南方局缺少速记员, 1939年周恩来到安徽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后,特意从新四军速记训练班带了两个人到重庆,其中一位是吴博。另外一位方卓芬,当年嫁给了《新华日报》编辑、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他们是《新华日报》创刊后,在重庆红岩结合的第一对新人。周恩来给了许涤新极大的鼓励,许涤新暗下决心,要写出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按历史阶段发展的广义政治经济学著作。特别鸣谢重庆红岩干部学院给予本文及新华日报报史馆的大力支持!
日前,被誉为“战神摇篮”的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组织第七期新闻舆论骨干集训班的学员赴《新华日报》报史馆开展现地教学,相关内容在10月18日CCTV-7国防军事频道的《正午国防军事》刊播。
编者按:通过新华社的同仁,报史馆工作人员辗转联系上新华烈士黄君珏的儿子黄继佑。母亲牺牲时,黄继佑才出生三个多月, 81多年来,他对母亲的思念从未停止过,并于2022年,母亲离开八十周年之时,写下了这篇《母亲牺牲八十年祭》 ,将对母亲的思念付诸笔端。因此,日寇对报社恨之入骨,把报社列为重点打击对象,报社的同志一面出版发行报纸,一面手握钢枪与敌人战斗,生活既艰苦紧张,又斗志昂扬,母亲很快就溶入了这团结紧张的战斗生活之中。妈妈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妈妈握着枪猛地冲出洞口,向敌人连连开枪,高呼口号,耸身跳下悬崖… …韩瑞和王健同志葬身火窟,壮烈牺牲。
在我长期从事新闻采编的岁月中,有幸见证了许多美谈佳话,而江苏诗坛名家杨德祥的“八行诗” ,就是这美谈中的美谈,佳话中的佳话!他应邀为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江苏兴化演出而创作的多章节八行体朗诵诗《我爱江苏》 (林达信、韩月乔朗诵) ,充分表达了江苏儿女的光荣感、幸福感和责任感,一种对党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此后,贺敬之不仅在百忙之中阅读了杨德祥赠送的几本八行体朗诵诗诗集,而且,还特地为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杨德祥诗集《人生箴言百句吟》题写了书名。杨德祥常说,是故乡、乡愁、血脉,喂养了他的诗心,哺育了他的诗情,他要一辈子为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献出诗的祝福与吉祥!
从1941年10月起, 《新华日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积极引导文艺团体,在重庆每年雾季期间集中开展话剧演出活动,让文化界人士在活跃的话剧气氛中振作起来,并团结、鼓励人民抗战信心。[详细]
1944年3月19日,为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郭沫若撰写《甲申三百年祭》 ,在《新华日报》首刊并连载4天,影响巨大。[详细]
1937年,在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中,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在国统区创办一份公开出版的报纸,宣传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新华日报》由此诞生。[详细]
1949年9月中旬报社收到了读者胡翼文(南京大三元酒家经理)的来信,建议“组织《新华日报》读者之友会,作为报社联系广大读者的纽带。[详细]
1939年1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山西沁县后沟村正式创刊,何云作为华北版的社长兼总编辑,带领报馆人员在4年零9个月中,出版报纸846期,曾先后经历了大约9次反“扫荡”战斗、 8次搬家。[详细]
这架望远镜的身上无处不展现着岁月与历史的痕迹,它不但见证了鲁平与金靖中两位新闻前辈在战火中凝结的同志情谊,也见证了从硝烟中一路走来,党的新闻事业的坎坷历程与成长足迹。[详细]
新华日报报史馆中收藏着众多文艺名家的手稿,其中,著名作家,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的处女作《家庭新话》的手稿就在这里。[详细]
1945年日本投降后,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计划出版《新华日报•南京版(晚刊) 》 ,但因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这次去南京出版的计划未能如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