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道、社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总是奔波在各楼栋间,做社区与群众的沟通“桥梁”,帮助清除楼道广告,参与街面卫生保洁,协调邻里纠纷……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被称为“网格员”。
赵美玲,一位不善言辞且略带害羞的西善桥街道居民,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赵阿姨”。进网格、走街巷、入家庭,67岁的她可是第一批元老级“网格员”。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手机微信的“滴滴”提示声就不断响起。“有需要找赵阿姨准没错。”网格群里老老少少居民感谢的话不绝于耳。
初见赵阿姨,她拿着准备好的手稿时不时打开又合上,紧张腼腆地介绍着自己。“哪有什么大贡献,都是小事罢了,只要有需要,我一定随时上。”赵阿姨质朴地说到。
随行的社区志愿者补充到:“服务无小事,赵阿姨干起工作来可是一把‘火’,只要交到赵阿姨手中,无论多困难,她都想尽办法干成,一点儿不含糊。”
疫情期间,街道的“核酸检测、两码查验、体温测量”工作,常常体量大、时间长、开展难,让每个网格员头疼不已,接手后更是身心俱疲。赵阿姨却毛遂自荐,拍了拍胸脯说:“我来。”要知道,就是精力充沛的小年轻2个倒班下来,脸色都是蜡黄蜡黄的,更别说已到“银发”之年的赵阿姨。
“老李头,快开门,核酸检测时间到了,一起下楼。”核酸检测没来的,赵阿姨总是一个个爬楼去喊。“老姐姐,你让孩子给你做个‘两码’证,出门带着就行,可方便了。”伸手不打笑脸人,赵阿姨总是客客气气让大家协助两码查验。“小伙子,你发烧了,赶紧带好口罩,我给你拿核酸试纸”。谁家有不舒服了,赵阿姨总是第一个过来看望,登记情况。
复杂、枯燥的防疫工作在赵阿姨手中变得游刃有余,邻里街坊的关系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更近了。赵阿姨成为社区里的“名管家”。
模特队、舞蹈团、书画协会……西善桥社区的文体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作为一个老南京人,赵阿姨真切地感受着社区生活的日新月异、有滋有味。“端午节,我们舞蹈队要表演一支舞,有空的兄弟姐妹赶紧踊跃报名。”赵阿姨在社区舞蹈队微信群里召集说。
“美玲啊,听说你端午要在社区进行舞蹈表演,都上舞台了,真牛!”赵阿姨的发小王阿姨夸赞道。“你也可以,要不要加入我们社区舞蹈队试试。”赵阿姨邀请到。
一来二去,赵阿姨的发小、朋友好几个都加入了西善桥社区舞蹈队,舞蹈队的演出实力节节攀登,承包了社区每个重大节假日的文艺汇演,将广场舞演上了大舞台。
发小王阿姨更是举家搬进了民华小区,正式以居民的身份加入了舞蹈队。同时,成为了一名网格员,和赵阿姨一起加入西善桥社区网格员“大家庭”。赵阿姨成为社区里的“活招牌”。
社区的事,事事虽小,件件重要。没有那么多的惊天动地,微光成炬,温暖总在不经意间融化冰雪。赵阿姨用实实在在的小事打动人,用积极向上的魅力吸引人,越来越多志同道合之人加入其中,一起见证南京的欣欣向荣,成就南京的至善至美。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