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涛|南京初冬美集粹
2023-11-21 20:5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澜涛  
1
听新闻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这是1500多年前六朝著名诗人谢朓,深情赞美他那个时代南京的名句,至今影响深远、传诵不衰。

  南京的春夏秋冬美不胜收,光是当下初冬的美,就让人感觉冷意中不失温馨,静谧中不失奔放。虽然进入了时令的初冬,但许多的景致还迷恋着深秋,尤其是那霜叶层叠、五彩斑斓、美如画家笔下的油画的情景,格外颇具一番韵味, 笔者选择以下一些景点,描述南京琳琅满目初冬的美:

  1初冬石象路


  无边落叶萧萧下,纷纷扬扬落在明代石象路上,构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它让每一片树叶的凋零变的有价值。

  深秋时没落尽的黄的杏叶、红的枫叶,以及无名的树叶,经不住初冬凛冽的寒风吹霎,悉数降落下来,加厚了石象路金瓯一片的、璀璨辉煌的沉淀。

  叶片落在任何地方,没有落在这儿有意义,因为它除了叶的萧萧落地成景之外,还有石象长达6个多世纪的陪伴和坚守,并且随着时间老人前行脚步的挪移,将越发变的大弥足珍贵。

  无需城市的美容师们马上清扫,留着它可以扮美季节的着装,显示初冬之石象路一份返璞归真的靓丽,连同整座的紫金山一起散发着文学之都的金色光芒。

  就在我前天傍晚时分离开石象路的时候,又听到无数落叶亲吻大地的声响,如天籁之音那么动听。

  我想,这爿南京最美的打卡圣地,每到深秋和初冬时,络绎不绝的市民和游人前来打卡观光,趋之若鹜的摄影家们前来摄影,不但欣赏和记录到了石象路自然纯真的美,而且还添增了热爱古今南京的情怀!

  2秦淮河的初冬


  夏秋的涟漪微澜日渐式微,走过了四季的秦淮河,最是初冬沉淀的美。

  波澜不惊,定格了清溪荡漾,像窄仄的丝带那般闲适飘缈,如打磨过的条镜那么明亮,清晰地倒映着秦淮河两岸的风景,幻觉中俨然比平素多了个不乏生机的夫子庙。

  华夏纵横交错的江河不下万千条,唯有秦淮河是始皇钦定的名字,从此,秦淮河被尊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从此,秦淮河只流文化不流水,为文学之都的美誉增色添彩。

  记忆中的桨声灯影,依旧是十里秦淮不变的品质;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新时代不变的繁绘未央的风水宝地。

  跨越不算太过遥远的时空,有一年的初冬,那个把家族的兴衰史写为《红楼梦》的曹雪芹,从北京来到南京故里,住在秦淮河畔,以他拿手的五言律诗撰句,用凤姐、李纨、香菱对话的形式,深情地将其记录在《红楼梦》第五十回里:

  “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惊琼瑶。”曹雪芹热爱故乡南京的秦淮河,就连雪花落在地上,他都深感怜惜,喜欢那皑皑的白雪如美玉一般密匝的样子。或许文豪就是这般风情万种的浪漫与优雅吧?

  3初冬的武定门


  初冬时,伫立在武定门城头上,给予人的是个近乎完美的眺望,没了绿树婆娑的遮挡,城外城里的景物尽收眼底:

  看城外,近旁双桥门高架纵横交错,车水马龙;在建的南部新城日新月异,一派繁忙的景象;紫金山蜿蜒耸立,支撑南京坚如磐石的闳伟力量,另有城东远处广袤的原野,都是视线里精彩看点。

  望城里,眼前的白鹭洲公园,画舫穿梭,碧波荡漾, 烟雨轩、春在阁、小蓬莱等雅丽之景,星罗棋布点缀其间,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李时珍《本草纲目》主笔)将之赞誉为“其壮丽遂为诸园甲”;举目可见紫峰大厦、德基广场、金陵饭店、金鹰国际、南京世贸、新百、中央,幢幢高楼耸入云霄,见证了南京发展新高度。

  定门原先没有门,若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古人打胜仗,凯旋而归所建造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城门,肯定错了,那特指的是巴黎的凯旋门。

  据史料记载,1933年5月有个暴雨滂沱的夜晚,因这儿有段城墙经受不了暴雨侵袭,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局部倒塌的城墙,瞬间形成了一个数十米长的豁口,这是明城墙建成以来首次发生的坍塌事件。

  首都建设委员会得此消息,立马派专家赶赴现场勘察,会商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一致意见:“与其修复城墙,不如在此顺势开个城门,亦可为城南出城交通增设新途。”

  起什么城门名字呢?一时间众说纷纭,后来接受了一个专家的意见:“新开城门前面是长乐路,该路不远处(市第一医院东侧)有座南宋时建造的武定桥,何不将其称之为武定门呢?”此意见亦被采纳。

  此称谓迄今已经叫了90年,必将会继续沿用和叫唤下去,直到永远。

  初冬的武定门是城南瞭望的制高点,虽然比它更高的还有聚宝门(中华门),但在此看不到双桥门立交全貌,看不到在建的南部新城和紫金山的雄姿是不行的。

  优越的位置,决定了武定门的眺望角度独特,不失为南京初冬最佳视觉看点。

  4玄武湖初冬


  碧水如镜,倒影着高空里湛蓝的云彩,连同紫金山、太阳宫、九华山、明城墙、紫峰大厦,及其周边的百景千集,都能在她包容的胸襟中见到身影。

  玄武湖总能用她四季轮回的笔法,把萧条的景象,做成不失韵味的静谧安详,献给初冬南京一幅精美的图画。

  徜徉在湖滨一隅,可见视线里浩瀚的水面,依然是初冬的玄武湖不变的钟灵毓秀,品质的基因永远不会颓变和黯然。

  遥想周瑜当年率领数万水军,在这里不辞辛苦的操练,所练就的功夫没有白费,换来了赤壁之战的凯旋而归;王安石忧国忧民的变湖为田,换来了喜看稻菽千重浪、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朱元璋在此建立皇册库,掌控人口动态,为他征用卒役和劳工提供依据,换来了大明王朝初年的繁荣昌盛。

  当然还有换的例外。梁武帝萧衍的儿子萧统,在玄武湖梁州建读书台,朗朗书声里涵盖极深研几的学问,换来了《昭明文选》的光耀百世,比他父亲并不完美的政绩要强许多。否则,我们今天怎能读到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

  跨越时空的畅想,更能引发人们用所激发的敬意感,欣赏初冬里玄武湖清冷里不失妩媚、苍凉的样子:

  落尽了叶片的树木,迎风摇曳着精神抖擞的枝干,记录了岁月经历的旅程;

  倒影在湖水里的紫金山,像洗去了日积月累尘埃那么清爽,平添从没有过的感怀;

  微风吹拂水面泛起的波澜,宛如展示初冬玄武湖的笑脸,没有苦涩、凄凉和沮丧,还是那般灵动和好看;

  枯萎的荷叶,亦在诉说她曾经花叶繁茂时的容颜。是的!我们没有忘记她中通外直、香远益清过的过往。即便是她廉颇老矣的现在,照例还是初冬玄武湖一道醒目而又美丽的风景!

  再回眸一眼玄武湖,虽然感觉她不能跟夏秋媲美,但在冷凝的气象里,玄武湖仍是佼佼者,其情其景,仍是南京初冬不变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5初冬的行人


  天说冷就冷,尽管才入初冬。

  生机勃发瞬间被移出圈外,像个讨厌的人被气愤的拉黑那么迅速。

  看路上冬的气象尽显,锋芒毕露与韬光养晦的对决,乃初冬一反常态的胜出。

  久违的羽绒衣、围巾、帽子,重新发挥护身作用,在初冬行人队伍里变着装束,熙来攘往,急匆匆地迈步前行不歇脚,凛冽的寒风,非久留之地,只有回到室内或是家中才是避风的港湾。

  结伴而行的闺蜜们,穿着多彩的羽绒衣、挎着包,经受着初冬的风的侵袭,原本的微笑被冷寞紧紧锁住,肌肉的僵硬,变成了起皱的细纹在额头留痕,大步流星地穿越马路,挽着手眺望远方,只顾一个劲地往前走,谁也不问问谁何时能走到要去的地方。

  嫌冷的男孩耷拉着羽绒服的帽子护着头颅,怕冷的女孩戴着绒线帽子,颈项里围巾挂落在胸前,走着聊着,所有的对话被冷嗖嗖的风收藏,没有谁能够听见。

  当然,还有脂肪醲厚的人,敞着外衣,无声地抗拒冷意的侵袭,不屑一顾地走着寻常的路。她的闺蜜全然不计较她的手冷热与否,一律照握不误地挽着,好的像一个人似的。

  总而言之,初冬有初冬的样子,与春夏秋不相雷同。初冬的行人是街头巷尾的风景,与冬的萧条的自然景观截然相反:世界变的清爽了,人变的臃浮了。若寻求相同蜕变,希望彤彤托付给了来年的春天!

  6、老门东初冬的早晨


  从昨夜最后一个游人悄悄离去,到我今晨来到老门东景区散步时,静谧安详的氛围一直保持到现在没变,并且还将在甜睡中休养着它疲惫的身心。

  今晨的老门东分外的宁静,风不鸣条,路不见碍,鳞次栉比的各式门店,清一色地插着木栅栏的门,与纵横交错的青石板的巷子,构成了古色古香的清幽图景。

  没了人流如织与喧嚣繁华盛景的再现,此时的老门东是六朝烟水、明清风貌最能领略得到的时候。

  老门东人杰地灵,三国与西晋文学陆机、陆云兄弟在此设学,传授汉赋和诗学,他们的得意门生周处,学成后在今天的老虎头建读书台,可惜遗址毁于兵火。

  秦淮区政府立项在原址上重建周处读书台,不久将对外开放,届时这里将成老师带领学生前来参观的新的打卡地,必会产生受益匪浅的教育意义,因为周处是距今1700年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他在今天的老门东跟陆家兄弟学到文化,改邪归正,自强自立,后来他成了文学家、军事家,建功立业,妥妥的国家栋梁之材。

  三条营窄巷里,走的最多的人当数明末清初的李渔,他在此建芥子园,3亩地大小的园子被他用到了极致,螺蛳壳里建道场,开印坊、办戏班、做雕刻、写诗词、绘书画,十八般武艺,一应俱全。他还在此著书立说,写成旷世之作《芥子园画谱》,迄今仍在产生深远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一个杭州人,把他的满腹经纶的才华,献给了六朝古都南京。

  更有意思的是蒋寿山,人称蒋百万,他受到洪秀全的信任,负责保管太平天国的金银财宝,清军攻入南京城,蒋寿山设法藏宝,以表忠心。

  今晨我在他故居门前经过时,仿佛看见他慌忙藏宝时,听见那马车轮子发出的急促滚动声响。据说他成功藏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他占为己有,应验了“经手不穷”的古训,蒋百万的称谓由此而来。

  要不了二三个小时光景,老门东喧嚣繁华的主旋律又要开唱响,到时不嫌烦噪音扰人,即为宽容与修养。

  老门东初冬的自然景观,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粉墙黛瓦与乌桕红黄相间的叶片交相辉映的美。心旷神怡,驻足观赏,流连忘返,借景生情,开启了新的一天美好生活的旅程。

标签:秦淮河;玄武湖;南京
责编:张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