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钢铁发展史中的“新华”元素
2022-02-23 20:5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尹丹丹 张睿恬  
1
听新闻


江苏钢铁发展史中的“新华”元素

  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1年江苏省新增7家备案博物馆,其中,南京钢铁博物馆吸引了众多关注。2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六合区的南京钢铁博物馆。

  南京钢铁博物馆展陈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分为冶金简史、峥嵘岁月、砥砺奋进、转型腾飞四个篇章,通过实物及模型展示、图文展板、视频影像等手段,展示三千年的冶金史和两百年的钢铁工业史,以及江苏钢铁产业的发展。

  在馆内,一块巨大的球状生铁丸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这是一块出土于六合程桥东周一号墓的生铁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生铁实物,原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而这块生铁丸也成为六合冶山地区悠久采冶史的见证。

  “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阿根廷陨石。”讲解员告诉记者,这块阿根廷陨石的重量有50多斤,含铁量在92.54%。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含铁量?这是因为它从宇宙空间坠落的时候和大气层产生了摩擦,引起了燃烧,燃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冶炼的过程,把里边熔点较低的一些杂质燃烧掉了。一般来说,从地球上开采出来的铁矿石,含铁量只有50%左右,远低于这块阿根廷陨石的含铁量。

  在展品中,一张泛黄的《新华日报》十分引人注目。1959年7月31日的头版头条上,标题“我省炼铁工业跨入现代化生产行列 南钢第一座255立方米高炉正式生产”就占去了四分之一的版面,正文部分则详细报道了南钢二号高炉建设及投产经过。当期报纸底部还刊登了二号高炉大幅照片,发表了题为《祝贺南钢二号高炉出铁》的评论,高度评价了南钢二号高炉投产的意义,指出:这是江苏省第一炉铁水,标志着全省炼铁生产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从江边运送铁矿石,到第一炉钢冶炼;从肩抬手搬的“老五八”们,再到当前一批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江苏钢铁产业历经60多年的发展,成绩斐然,许多超级工程和大国重器上都能看到江苏钢铁的身影: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大钟在南钢集团浇铸完成;已经通车的川藏铁路拉林线藏木特大桥,用的是南钢免涂装耐候钢,这种钢材是南钢近几年研发的重要成果之一;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惊艳了世界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的赛道,也是用南钢生产的“耐候钢”打造的。记者了解到,“雪游龙”赛道与空气直接接触,表面又需要反复制冰,用钢需要具有较强的“耐大气腐蚀性”,而南钢提供的“耐候钢”耐候性是普通钢的8倍。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尹丹丹 实习生 张睿恬)

扫一扫

看视频

标签:实习生;江南;南钢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