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醒狮斗舞、荡湖船、扎花灯,文化湖熟的民俗风情扑面而来;猛犸牙雕、铁烙画、红木雕刻,文化遗产百花齐放;送学下乡、送学上门、理论知识灯谜,接地气有温度的党史学习浸润人心……2月15日,由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办、湖熟街道文体中心、团工委及徐慕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承办的“传非遗、学理论 ‘田间课堂’闹元宵”主题活动火热开场,现场分为非遗文化表演区和非遗文化体验区,线上线下联动,生动描绘了新时代人民小康生活新图景,充分彰显昂扬奋进的时代主旋律。
一幅生动年俗长卷
活动在醒狮斗舞中拉开序幕,以湖熟板鸭、盐水鸭制作传承为题材,编排创作的舞蹈《卤乡情》激情上演,将中华传统技术代代相传,表达了家乡百姓对当地板鸭传承技艺的一种情怀和美好向往;歌舞《荡湖船》,表达心中的喜悦和对来年幸福的祈盼;猜灯谜更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环节,居民们或三五成群一起商量,或聚精会神地冥思苦想;在非遗文化体验区内,热闹的包汤圆现场和扎花灯体验区,更是集结了大批村民,志愿者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糯米面粉,大家纷纷挽起袖子争先恐后地抢着揉面团、搓汤圆、捏造型……随着一双双巧手的搓转,“五谷丰登”汤圆、小老虎造型的汤圆新鲜出炉,一边的亲子家庭也做好了漂亮的兔子灯,大家纷纷拿上台展示,寓意现场的每一位朋友在崭新的虎年走虎运,发虎财。
一场非遗文化盛宴
国潮正当时、非遗焕新生!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血脉,我国的很多非遗项目几经沉浮,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代。现场,湖熟街道特别邀请省级非遗传承人“猛犸牙雕”王中帮老师以及市级非遗传承人“红木雕刻”纪放老师,两位传承人依次上台,以访谈的形式为大家讲述非遗故事,感受传承的魅力。
当大屏上闪过老师们的作品,台下观众纷纷感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工作,作为每一个湖熟人,理当了解非遗、感受非遗、传承非遗,让这个文化瑰宝代代流传。”
一份送上门的“理论大餐”
“这个我知道!肯定是忠!”徐慕村村民李先生拿着“与党中央一条心(打一字) ”的谜面激动地说。湖熟街道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元宵节猜灯谜相结合,让广大党员群众在欢度佳节的同时学习党史知识,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诗。随后,虎年冬训第一课也火热开讲,百姓名嘴佘春生老师以《“十个坚持”是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为题,把大题材、大道理搬到田间地头,让冬训课堂更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传播力。
最后,非遗文化体验区还特别设置了理论宣讲打卡区和志愿者招募区,进行学习强国线下推广学习,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发现和培养理论宣讲人才,鼓励大家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为推进湖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动力。
考虑到辖区大部分老年人腿脚不便,街道党员志愿者为徐慕社区出行不便的老党员送上冬训大“理”包,里面包含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相关内容,红色有声书以及防疫物资等,希望老党员们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此次活动旨在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欢度元宵的浓厚氛围。今后,湖熟街道还将运用故事分享会、诗歌朗诵会等多种文化惠民活动,活化形式内容,聚力守正创新,用一个个更接地气、更聚人气的形式传播“好声音”,感受传承魅力,真正把文化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送到群众心坎上,打通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陆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