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 | 长安月夜万里梦 ——《长安三万里》简评
2023-07-15 09:57:00  作者:以清  
1
听新闻

  《长安三万里》近期热映,反响不错,抽空一观,信然。

  影片的创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动漫技术,还是情节设计,都可圈可点,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这是一部唯美的历史故事片,影片的空间营造大气而又舒展、色彩涂抹变幻而又绮丽、动作表达流畅而又自然、声效配置激荡而又低回。用动漫电影表现中国文化史上点击率极高的唐诗故事,对于电影人而言,这是一步险棋。因为但凡是一个中国人,没有不知道李白、杜甫的,不知道高适的,恐怕也不多。对于有一点文学底子的人,唐代诗人“朋友圈”那些事,也不是什么秘密。搞电影创作,编一些故事,要容易得多,反正观众不会当真。但上演唐诗故事,则不一样,众目睽睽之下,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置疑与批评。但《长安三万里》在这方面,成功了。

  该剧既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史诗电影,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诗史电影。不仅镜头充满诗意,对白、旁白也缀满了盛唐时期的名诗佳作。电影主创人员将唐诗融入相应的情节与镜头,再现了李白、高适、王昌龄、王维、常建等人名诗创作、佳句偶成的场景,堪称是一部唐诗创作的情景剧,让观众有一种参加唐诗创作“沉浸式”教学的体验感。

  尽管不少父母亲,甚至爷爷、奶奶带着年幼的孩子去电影院中“学唐诗”,但该剧从根本上讲却不是一部教学影片,而是一部故事片。唐诗固然有一定代入效果,但该剧的艺术效果并不全靠唐诗,一定程度上是唐诗依托于剧情、剧景,让人产生了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理解,让人更加理解了李白、高适、杜甫等唐代著名诗人曲折而又困顿的人生际遇与追求放飞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梦想。

  “别过”是电影对白中的一个高频词,基本可以反映高适、李白等人流离四方的生活遭际。人在江湖、人在旅途,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离多聚少,只为有一个好的归处。离情别绪是唐诗的旋律之一,在该剧之中得到很好的呈现。电影镜头中对于月亮的运用,非常有助于营造离绪与乡愁。夜深人静,举头望月,多少遐思、多少惆怅。月亮是离人与亲人交换情思的窗口,也是古人与今人情感的共同见证者,“今月曾经照古人”,电影中多次出现的硕大的水晶圆月无疑也会跃出屏幕,勾起在场观众的某些思绪,引发一定的情感共鸣。

  除了金戈铁马,电影中饮酒的场面自然较多。“喝酒”是电影中的另一个高频词,也反映了唐人,至少是唐代诗人的一种生活样态。唐诗宋词之中,充溢着酒香。假如没有美酒,会不会产生那么多好诗,不好妄下判断。但酒对唐人,至少对李白等人诗性与诗风的形成肯定有着重要影响。杜甫曾有一首诗,名曰《酒中八仙歌》,惟妙惟肖地描述了贺知章等八位“酒仙”的酒后形象。李白号称“诗仙”,首先是“酒仙”,酒不仅影响了李白的诗风,更塑造了李白性格,使李白的人生有了更多、更大的梦想,使李白的诗给人更大的想象与解放。

  李白给后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与其说是大量优秀的诗歌,不如说一种敢于“做梦”、敢于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做梦是每个人的常态,但“精神之梦”与“自然之梦”岂可同日而语!李白喜欢做“白日梦”,固然有喝酒的原因,但从根本上反映得是其人生的价值追求与目标导向。

  有情、有义、有梦想,有追、有求、有担当,差不多也是唐诗的总体风格,正因为如此,唐诗才成为中国人文食粮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效载体。看了《长安三万里》,至少可以使观众受到这方面的教育。说它是一部文教电影,我想也是可以的。

  很欣赏该剧中的一句台词:“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我想接一句:“人在,梦在,文明就在!”

标签:李白;唐诗;电影
责编:王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