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春读史】 岳飞之死与秦桧之谋(上)
2020-05-18 14:21:00  作者:束有春  
1
听新闻

对于岳飞,我知道他的坟墓在杭州,杭州至今有条路就叫“岳坟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经去瞻仰过岳墓,对这条路名感到特别印象特别深。当时心里还在嘀咕,如果有居民住在这条路上,当别人问起他家住在哪条路上时,他也只好说“住岳坟”了,感觉有点怪怪的。后来到北京走走,发现北京有条路叫“公主坟路”,为自己当时的少见多怪、对路名文化重要性认识不足感到汗颜。记得在岳飞的坟墓前,跪着由铜铁浇铸的秦桧等人的雕像,当时以为,秦桧这帮人应该是在生前就对杀害岳飞承认罪过了,向岳飞罚跪赔罪了。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上大学时才真正接触到,每当读到这首词时,总是热血沸腾,脑海中还会浮现出岳飞“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但对于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精忠报国人物,为什么南宋朝廷要杀害他,并且还是当朝宰相秦桧的阴谋,我因专业局限,一直不是太清楚,也不知道历史的记载究竟是什么。按照历史发展进程来读史,我终于读到《宋史》了,可以对史籍中记载的岳飞有个详细了解。

据《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岳飞列传》,岳飞出生于相州汤阴(今属河南安阳),祖上世代以种田为生,没有人会打仗。岳飞的父亲叫岳和,为人厚道,平时节衣缩食,经常接济饥饿贫困的人。有人耕地时,明明侵占了他们家的土地,岳飞父亲不仅不责怪人家,反而索性将土地划割给对方;有人向他家借债,他从来不去催要,更不要人家的利息。岳飞出生时,有一只鸿鹄大鸟飞到了岳家屋顶上,发出清亮的鸣叫声,所以岳和就给刚出生的儿子起了个单名“飞”,字“鹏举”,这就是岳飞。

岳飞出生还没满月,当地遇到了黄河决堤。为避灾难,岳飞的母亲就找来一只甕子,母子俩坐在里面,波涛将他们冲到了岸边,竟安然无恙!从此,大家感到十分惊奇,觉得岳飞不是寻常之人。

少年岳飞,性格沉稳,注重气节,平素言语不多,但读书学习是特别上心。他刻苦用功,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岳飞生来就力气大,全身似有“神力”相助,使不完的劲,还不到20岁,就能挽弓三百斤、砮八石。后来又拜当时的射箭能手周同学习射箭,得到师傅的真传,岳飞能够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师傅周同去世后,岳飞坚持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两次到师傅的坟墓前设案祭拜。父亲觉得岳飞很忠诚,鼓励他将来“徇国死义”,报效国家。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岳飞应募当兵。在征讨当地悍匪剧贼陶俊、贾进和时,岳飞自告奋勇,率领百名勇士,通过打埋伏,将匪首擒获,一下子名声鹊起。当时宋高宗赵构还没有当皇帝,只是“康王”,在赵构到相州考察时,岳飞被一个名叫刘浩的人引荐给了赵构。赵构让岳飞去招降当地的贼人头领吉倩,希望他能够归降朝廷。经岳飞劝说,吉倩果然带领三百八十人来向官府投降了。岳飞被破格提拔为“承信郎”,为武官五十三阶中的倒数第二官阶。

岳飞后来又加入到宗泽大将军的抗金队伍中,宗泽对岳飞的作战和指挥才能十分惊奇,对岳飞说:“你的勇智才艺,古往良将没有能超过的。但是你喜欢‘野战’,也不是兵家的万全之计。”于是就将军事布阵地图送给他学习。岳飞回答说:“布阵后再作战,这是兵家常用的方法。但如何运用得当,全在于指挥者的临阵判断。”宗泽觉得岳飞讲得有道理,觉得岳飞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

公元1127年,京城汴京(开封)失陷,徽、钦二宗被金人掳走,史称“靖康之变”。康王赵构后来临危受命,是为宋高宗,南宋王朝开始,详细情况,我已经在《南宋第一位皇帝竟由金国皇帝来任命》一文中作了描述。

岳飞以为在相州时就早已与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有交往,双方应该不是陌生人,关系应该很铁了。为了表示报效朝廷、抵抗金人的决心,岳飞就向赵构上书数千言,大意是:“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彥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意思是说,希望赵构不要一味地听那些太监佞臣的话,只顾朝南方逃跑,而应该趁金兵立足未稳时,带领宋军进行抵抗还击。谁知赵构知道后,认为岳飞是越职行事,嫌他没有资格直接给皇帝写信提建议,就将岳飞的官职给剥夺了。

岳飞报国无门,辗转来到河北招讨使张所的大本营,张所以“国士”对待岳飞,借补岳飞为“修武郎”,为第四十四阶武官,充中军将领。岳飞虽然打仗勇猛,但他坚持认为“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栾枝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以致绞,皆谋定也。”

岳飞话中出现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栾枝,一个是莫敖。栾枝是春秋时期晋国上军将。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在晋楚“城濮之战”前,栾枝代晋文公答复楚将子玉的挑战书,甚为得体。双方交战时,栾枝让士兵们将战车的尾部绑上柴草,让马拖着往回跑,造成大规模败逃假象。柴草刮在地上,烟尘四起,受到迷惑的楚军将帅以为晋军真的败退逃跑了,于是就拼命追赶,结果进入到了晋军的伏击圈,楚军陷入绝境,以大败而告终。

莫敖是楚国的官职,位列令尹、右尹、大司马、右司马、左司马之后。《左传》记载的楚国最早的莫敖为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屈原的先祖。“绞”是指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名叫绞国,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强大的楚国就是它的近邻。据《左传·桓公十二年》载,公元前701年,楚国侵略绞国,集中兵力攻打绞国国都的南门。绞国人誓死保卫,严守不出,楚军一时倒也攻它不下。莫敖屈瑕说:“绞国人轻率,缺乏计谋,我们可以采取诱骗的办法引诱他们出城。让我们的伙夫去打柴,故意不派士兵保护,他们见了一定会出来抓的。”带兵的将领依计而行,绞国人果然出来了,一下子就抓去了30个楚国人。第二天,绞国人更加大胆,争着从北门纷纷出城,要到山里去抓打柴的楚国人。楚军预先在山里设下埋伏,根据约定信号,一面派兵堵住城北门,一面伏兵齐发,把绞国打得大败,强迫绞国立下了“城下之盟”。

岳飞少年时就喜欢读《左传》,从中确实悟到了许多战争理论和方法。招讨使张所在听了岳飞的言谈后,十分惊讶地说:“你绝不是一般的行伍中人。”岳飞接着又向张所分析了如何守护都城汴京及黄河以北、抵抗金人、保卫大宋江山的战略构想,并愿意听命张所,时刻做好到边境抵抗金兵的准备。张所听了,十分高兴,又将岳飞提拔为“武经郎”,为武官当中的第四十阶。

岳飞后来被派到张所部下的都统制王彥那里当副手。王彥也是抗金名将,曾在太行山创建“八字军”,部众达十多万人,屡破金兵,名振河朔一带。但在攻打金兵的问题上,二人战法有所不同。岳飞身先士卒,经常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杀入敌阵,斩首而归,使金兵闻风伤胆。有一次,岳飞军中粮食殆尽,岳飞亲自来向王彥借粮,王彥不给,岳飞只得将部队继续向北挺进,在太行山地区与金兵周旋,伺机出击,先后擒拿和刺杀了金兵几名将领。因为与王彥合作不愉快,岳飞要求继续回到宗泽将军的麾下,后被任命为“留守司统制”。

在大宋江山被金人吞噬殆半的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岳飞以他的能力与智慧,率领着岳家军与金人不断展开决战,力图挽大宋江山于既倒的厄运。建炎二年(1128年),宰相杜充曾代为东京开封府留守,他害怕和金国军队打仗,先是全部放弃了抗金起义不断的河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义都被金兵镇压,由此彻底丢掉了北宋末年被金国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建炎三年(1129年),又南逃建康府,丢掉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宋朝领土。岳飞对杜充说:“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但杜充逃跑意向已决,在逃跑的过程中,还被宋高宗赵构任命为右相,以江淮宣抚使身份驻守建康。未几,金兵渡江,杜充遂降。

在金兵渡江的过程中,岳飞率领的军队与朝廷其他军队在马家渡与金兵展开决战,“诸将皆溃,独飞力战”,但已无济于事。金兵在金兀术(完颜宗弼)的率领下,直奔临安(今杭州),那里是南宋小朝廷的皇室所在。岳飞率所部竭力阻击,所到之处,金兵望风而逃。岳家军驻军在乡村,虽然军队没有粮食,将士们忍饥受饿也不敢扰民,就连那些金兵都被感动了,相互传话说:“此岳爷爷军”,都争着来投靠岳家军。在金兵攻占常州、宜兴等地时,岳家军奋力抵抗,终于将金兵又赶回到建康一带,当地的老百姓纷纷图画岳飞画像,放在家里或祠庙里祭拜。后来,岳飞的军队又相继收复了建康以及长江以北的楚州、泰州等地。到了公元1131年,南宋偏安政权开始出现稳定局面,改元“绍兴”。

虽然南宋政权进入“绍兴”年间,但金国军队南下入侵战火一直燃烧不断。正是在抗击金兵、屡立战功的过程中,岳飞与朝廷中的主和派矛盾日益显现,因为岳飞的积极作为所建立的功勋已经严重动摇了那些人的权力基础和利益基础。以秦桧为主的主和派,包括宋高宗赵构在内,正一方面利用岳飞和岳家军的威望来继续作出抗击金兵的姿态,同时也为了获得偏安一隅小朝廷的苟且偷安生活,对岳飞等人一心为国、收复河山的勇往无前精神进行暗中掣肘,伺机陷害阻挠。但对向金人发出“还我河山”怒吼声的岳飞来说,此刻还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存在着很大的生命安全隐患。

从绍兴元年到绍兴七年的七八年时间里,岳飞与韩世忠等将领先后在张俊、张浚二位北讨“都督”的统帅下,一次次与金兵展开激战,收复了许多失地,受到皇上的嘉许和老百姓的拥戴。高宗皇帝曾亲手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专门制作成旌旗,赏赐给岳家军。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官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又改神武后军都统制,仍制置使。绍兴五年,宋高宗亲自召见岳飞,封岳飞的母亲为“国夫人”,岳飞又被授新的官职。岳飞不负皇恩,一次次打退了金兀术及刘豫“伪齐”政权军队的联合围剿。岳飞军队的旗帜,一为“岳”字旗,一为“精忠”旗,那些金兵及伪齐政权的士兵,只要一见到岳家军的这两面旗帜,就会拼命逃跑。

岳家军除了自身积极作战,还广泛动员地方武装力量,联合地方豪杰,收复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失地,当地老百姓争相挽手牵牛,载糗粮以馈赠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地以南,金国的号令难以推行,金兀术要想联合地方武装或老百姓来抵抗岳飞的军队,河北一带没有一个人响应。金兀术也不无慨叹地说:“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衂。”金兵统帅中有一个叫乌陵思谋的人,一贯以桀黠号称,但面对岳飞的军队,也指挥不动自己的部下,只好告诉他们识时务,投降岳家军:“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金兵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投降了岳家军,以至于禁卫龙虎大王下属忔查千户、高勇等,也暗中接受岳家军的旗帜,从北方来投降;金国将军韩常准备以五万之众来作为岳飞军队攻打金国时的内应。

绍兴七年(1137年),宋高宗召见岳飞,交谈中,高宗皇帝问岳飞“卿得良马否”?岳飞针对皇上的提问,对马进行了“致远之材”与“驽钝之材”的区别分析,其理论水平深受高宗皇帝赞同。岳飞又官拜太尉,继续任宣抚使与营田大使。岳飞后来又数次被皇上召见,讨论收复中原的战略构想,高宗皇帝甚为欣赏岳飞的文韬武略。岳飞还手疏上奏皇上,其中有:“金人所以立刘豫于河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粘罕因得休兵观衅。臣欲陛下假臣月日,便则提兵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叛将既还,遣王师前进,彼必弃汴而走河北,京幾、陕右可以尽复。然后分兵濬、滑,经略两河,如此则刘豫成擒,金人可灭,社稷长久之计,实在此举。”高宗皇帝看了岳飞的上疏,又书信回复:“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放手放权,让岳飞大胆抗金。紧接着,又将岳飞召至寢阁,当面命令:“中兴之事,一以委卿。”同时命令节制光州。由此可见,赵宋王朝已把“中兴”的宝押在了年轻的岳飞等人身上了。

当时抗金将领中,除岳飞外,还有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人,他们四人被后世称为“中兴四将”。但张俊却在后来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

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岳飞还军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但宋高宗为“屈己求和”而进一步重用秦桧,并令其与金国接通关系。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岳飞在临安朝见时,对高宗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将矛头直指秦桧。秦桧从此衔恨岳飞,而高宗又根本听不进岳飞的建议。

秦桧一方面加紧与金国协定“主和”内容,一方面开始削弱牵制岳飞的军事力量和部署。这期间,又出现都督张浚怀疑岳飞有争夺兵权的企图,岳飞一气之下,把自己的部队交给副手张宪指挥,自己步行回到母亲坟墓前,“庐母墓侧”,为母亲守墓去了。张浚很生气,向皇上奏请:以张宗元为宣抚判官,监領岳家军。但高宗皇帝没有同意,而是几番下诏,让岳飞速速还职。岳飞也是年轻气盛,受不得冤屈,力辞不从,皇上不得不下令岳飞的幕僚下属到岳飞在母亲坟墓前的结庐“以死请”,前后持续了六天。岳飞思前想后,想起母亲在自己的后背上曾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想到自己因张浚的误解就丢下部队不管,这是违反军纪的,于是就急忙奔赴朝廷,等候皇上治罪发落。

应该说,宋高宗赵构这时还没有完全听信主和派的挑拨,安慰鼓励岳飞继续领兵抗金。张宗元也在皇上面前夸赞岳飞,说岳家军是“将和士锐,人怀忠孝,皆岳飞训养所致”。高宗皇帝大悦。岳飞也向皇帝奏明:“之前误以为皇上圣断已坚,要与金人讲和,如今看来并没有这回事?那臣愿意提兵进讨,顺天道,因人心,以曲直为老壮,以逆顺为强弱,一定会收到万全之效。”年轻的岳飞,只要皇上能够让他抗金报国,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岳飞除了在战场上与以金兀术为统帅的金兵较量,也通过“反间计”,瓦解了金朝扶植的傀儡政权“伪齐”刘豫与金主粘罕的关系,促使金朝废了刘豫的伪齐政权,减轻了大宋收复失陷地盘的压力。岳飞向朝廷奏明:可利用金朝废刘豫政权的机会,乘其不备,率领大军,“长驱以取中原”。但岳飞的奏请根本就没有送到皇帝的手中,因为朝廷已经被秦桧等“主和”派们控制住了。

据《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奸臣列传(三)》之《秦桧列传》记载,绍兴八年(1138年)五月,秦桧在与吏部侍郎魏矼的对话时说,他要“以诚待敌”。魏矼说:“只恐怕敌人不以诚待相公呀!”六月,金国派使者乌陵思谋来议和。宋高宗赵构是一副愀然面孔,坐卧不宁,对秦桧说:“先帝梓宫,果有还期,虽待二三年尚可以忍耐。惟有太后春秋年事已高,朕旦夕思念,欲早日相见,这就是朕不害怕委屈自己,希望和议能够快速达成。”赵构想念自己的母亲了,害怕母亲因年事高而在异域出现性命之忧。秦桧夸赞说:“屈己议和,此人主之孝也。见主卑屈,怀愤不平,此人臣之忠也”。秦桧已经做好了为皇上分忧、与金人议和割地的准备。但宋高宗还是要求秦桧做好战略防备,对他说:“虽然准备与金国议和,但我方必须做到有备无患,既要达成和议,边防防备也不可有半点松弛。”

虽然皇上向秦桧交了心底,但秦桧毕竟老谋深算,一定要皇上将议和的事彻底交由他全权处理,他才开始动手。

到了绍兴八年的十月,在一次上朝后,宰执大臣都退朝了,秦桧故意单独留在最后,对皇上说:“臣僚们畏首畏尾,多持两端,这些人不足与决断大事。如果陛下真的想下决心讲和,乞求皇上,以后这事就专门与臣一人商议,其他大臣不得参预。”皇上说:“朕独委卿。”专门委托秦桧一人去办。

秦桧把皇上的真心话给套出来了后,又故作推辞说:“臣恐怕也不太方便做这件事呀,望陛下再思考三日,允许臣再来请示。”

又过了三天,秦桧又是故伎重演,大臣们退朝后,又单独留下来奏事,发现皇上决意要与金人议和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但秦桧仍然觉得火候还没有到,就慢条斯理地对皇上说:“臣恐怕别有未便,欲望陛下再思考三日,容许臣下次再来奏请。”高宗赵构说:“好”。

三天又过去了,秦桧又如前两次一样,单独留下来向皇上奏事。这一次,皇上还是那句话,让秦桧抓紧时间去办。秦桧知道皇上的意愿是确定不移了,于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由自己来决定和议事项、其他大臣不得干预的一纸乞求放在皇帝面前,请求皇帝签字批准。皇帝当然圈定了。

秦桧拿到了御批宝剑,就放开手脚,开始抓紧与金人议和的进程。

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金国派出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金人不称宋朝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传开,朝野上下,舆论沸腾哗然。宋廷诸大臣对此议论纷纷,多有反对者。主战派人物如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或被罢官,或被贬谪,赵鼎也被罢相。秦桧害怕舆论压力全部归咎于他,就同金国使者商量,改“江南”为“宋”,改“诏谕”为“国信”。

京淮宣抚处置使韩世忠前后四次上疏力谏,认为金国要将大宋变成与刘豫的伪齐政权一样了。当金的使者到达宋土泗州以后,要求宋人以臣属身份来礼迎。韩世忠再次上疏指出:“金国以诏谕为名,暗致陛下归顺之义,此主辱臣死之时,愿效死战以决胜败。若其不克,委曲从之未晚”。宋高宗不准许。十二月廿七日,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跪在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国号,作金国的藩属,并且每年纳贡。南宋与金国的第一次和议达成。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的成功。

岳飞接到赦书后,让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份《谢讲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趋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岳飞对朝廷加封的开封仪同三司官衔,虽三诏而不受。他在辞书中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高宗特下“温诏”,岳飞不得已而受之。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兀术在金国发动政变成功,实际掌握了金国军政大权。金兀术废除对宋的和议,亲统大军,以山东聂儿孛堇和河南李成为左右翼,取道汴京向两淮进军。五月下旬,金兵兵临顺昌(今安徽阜阳)城下,顺昌告急。宋高宗赵构原先是不同意岳飞出兵的,后又恐顺昌有失,便命岳飞发兵救援。岳家军在鄂州已整训三年,岳飞接诏后,立即派张宪、姚政率军东进,援救顺昌。

金兀术以十万大军驻扎于开封西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镇,希图再次负隅顽抗。岳家军北上,距离朱仙镇四十五宋里的尉氏县驻营,作为“制胜之地”。岳家军前哨五百背嵬铁骑抵达朱仙镇,双方一次交锋,金兵即全军奔溃,宋军取得朱仙镇大捷。

金兀术自认打不过岳家军,最后只剩下一条路:放弃汴京,准备渡河北遁。

正在这时,有一个北宋时的太学生前来叩马求见,他向金兀术进言:“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矣。”

金兀术名叫完颜宗弼,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人,生于哈尔滨阿城区海沟河畔,是金朝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宋人多呼为“四太子”。

金兀术说:“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

那位太学生说:“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金兀术顿时感悟过来了,觉得这位书生讲得有道理,于是打消了撤离汴京的念头,重重赏赐了那位书生。

岳飞对手下将领们发出号召:“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准备渡河作战,乘胜追击,捣毁金国老巢“黄龙府”。黄龙府在什么地方?根据《辽史•太祖本纪》“以扶余为黄龙府”记载,“扶余”在今吉林省松原市境内,金灭辽后,黄龙府也应该指扶余这个地方。(未完待续)

 

作者束有春,文学硕士,研究员。长期从事我国文化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先后发表有关古代文学、历史文化、文化遗产、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感知风骚时代》《传统与现代》《理学古文史》《江苏戏曲文物研究》等学术著作多种。现为《炎黄文化》杂志副主编。

标签:皇上;岳家军;皇帝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