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公布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名单,南京市鼓楼区的“以居民满意度考评机制推动街道服务管理再创新”和无锡市新吴区旺庄街道的“实施‘益动旺庄’成长计划探索社区工作者阶梯式培养新模式”两个案例成功入选。
南京鼓楼区
建立居民满意度考评机制
鼓楼区是南京市中心城区,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4万,下辖13个街道120个社区。鼓楼区社区建设起步较早,呈现“三个多”,即:老旧小区和老龄人口多,社区治理难度大;被拆迁群体多,社区的归属感较低;高素质群体多,服务需求高。近年来,鼓楼区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街道考评机制,结合街道体制改革工作进行有效探索,力求以考评促满意,以改革提效能,实现街道服务管理能力和居民满意度双提升。
把握“居民满意度”和“街道考评机制”两个关键词,以“居民关心,街道应做,可感知量化”为标准,广泛搜集民意,制定形成“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社会建设”4个维度10个重点17项具体指标。广泛动员社区居民、驻区党代表、人大代表、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面力量参与考评,建立“正向评价+反向评价+专项特色指标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指标体系,将考评实施过程、分析报告、得分排名等情况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坚持以民生关切为导向,建立“考评闭环”工作机制,区政府对年度群众满意度排名前三名的街道分别给予工作经费奖励。创新“以评促改”流转机制,在考评中搜集各类意见建议3600余条,梳理负面评价清单766条,下发街道改进并追踪落实。深化“居民满意导向”工作机制,街道管理服务、社区治理服务、社工走访服务等情况都由居民群众来评价,形成聚焦居民需求、改进工作作风、街道部门联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无锡新吴区旺庄街道
探索社工阶梯式培养新模式
旺庄街道地处无锡市新吴区东南端,占地4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20万,下辖16个社区。旺庄街道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新吴区社会工作协会,聚焦社区工作者的“六力”建设,即为民服务力、居民动员力、协商议事力、项目运营力、统筹协调力、治理创新力,开展“益动旺庄”社区工作者分类赋能计划,培育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阶梯式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
旺庄街道着力搭建“益动旺庄”人才培训平台,提炼出“三层级六能力”需求模型。具体而言,三层级为社区工作者的不同层级,六能力为各层级社区工作者所需能力。在需求模型中,第一层级赋能旨在提高新手社区工作者的为民服务力、居民动员力;第二层级增能旨在提升骨干社区工作者的协商议事力、项目运营力;第三层级聚能旨在提高社区负责人的统筹协调力、治理创新力。
针对新手社区工作者,开展“新手社工启航培力计划”,通过集中授课、举办“益创沙龙”新老社工交流会、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一线服务能力,与居民建立友好关系,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挑选入职两年以上、有工作经验且愿意主动提升发展的社区工作者作为骨干,通过链接外部资源、小巷论坛交流会等方式为其提供“知、信、行”知识实践体系培育,提升其项目运营力和协商议事力。通过与上海市先进街道制定共建跟学合作计划,对社区负责人(含副书记、副主任)实施跟岗训练,开拓其治理视野,提升其统筹协调、治理创新能力,进而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益动旺庄”人才培养平台结合“微爱旺庄”社区微治理创新大赛,以项目化操演的形式使各层级社区工作者参与其中,以实战提升整合治理能力。社区负责人以创新大赛为契机,依据所学的治理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微治理项目的申报方向,链接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力量等,进行项目的统筹规划;骨干社工与社会组织联合申报,利用项目运营的知识,全程参与并执行,不断提升协商议事能力;在项目活动的开展中,新手以活动为平台,积极与居民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更优质服务。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钱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