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时间银行为养老纾困 让爱心增“值”
架起互助养老桥梁 深挖养老人才“蓄水池”
2020-12-03 19:1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钱海盈  
1
听新闻


架起互助养老桥梁 深挖养老人才“蓄水池”

南京时间银行为养老纾困 让爱心增“值”

  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每一次的志愿服务都会让我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南京市高淳区漆桥街道时间银行服务点志愿者杨梅是村上老人公认的贴心“小棉袄”,她在今年春节前夕加入时间银行,到目前已为老人开展服务近300次,积累160多个小时。

  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为高龄、独居或特殊人群提供志愿服务,将服务时间存起来,待自己年老需要帮助时可以支取时间兑换服务的一种互助养老方式。南京是全国首个实现时间银行在市级层面运营的城市,目前,已完成有效订单45882单,注册运营服务点达1190个,申请注册志愿者28604人,老年人注册量突破2万人,累计存储时间近1.9万小时。

  不独亲其亲,南京这家只存时间不存钱的“养老银行”,在一存一取之间,架起了互助养老的桥梁。

打通区域限制

实现全市通存通兑

  家住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社区的89岁老人晏桂英通过时间银行站点工作人员帮她下了下午上门的“精神慰藉”订单。60岁的志愿者葛礼萍接到订单后前往晏桂英家中,对老人最近的饮食情况、身体状况、社交动态进行了沟通交流。在葛礼萍看来,对于老年人来说,物质上的保障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给予精神赡养,让老人宽心、舒心。

  南京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据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陈芳介绍,截至目前,南京60岁以上户籍老人158.1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2%,同时老年人口以每年4-5万人的增幅上涨。

  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时间银行有效缓解了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矛盾。

  从2012年起,南京鼓楼、栖霞、秦淮、建邺等区就在社区、街道、区等不同层面对时间银行开展探索。2017年,为全面推广时间银行,南京专门成立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整合社会资源,为养老行业增添一支公益的服务力量。

  探索养老新模式,不是“玩噱头”。打通区域限制,实现共享共通,才能让时间真正“流动”起来。去年,南京在全国率先构建起“政府主导、通存通兑、权威统一”的时间银行,并从去年12月份起在全市12个区、24个街道、247个社区启动首批试点。

  在市、区政府指导下,南京市民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时间银行进行分级管理,构建“市区街社”四级联动管理体系;“我的南京”App中专门设立了功能模块,开发了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信息系统;南京专门设立时间银行专项基金,由市财政专项投入。

  7月,《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其中对时间银行做出明确规定,使这一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互助养老新模式有法可依。10月15日起,时间银行正式在南京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三者良性互动,促进时间银行落地生根,为南京再添一张靓丽的“养老名片”。

“小”老人帮“老”老人

专业人士提供多元化服务

  以前,老人们想要满足需求可以购买市场上的养老服务,重点空巢独居老人则会由政府财政为其购买服务。事实上,随着服务人群和内容形式的日益增多,人手不够用成为社会养老组织普遍面临的困难,而养老服务全靠政府购买服务或全靠社会组织、民营企业都不现实。

  时间银行在“不花钱”服务的同时,服务对象涵盖空巢独居老年人和存有时间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阿莱帮帮团”便是由江苏悦心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发起的以时间银行为基础的老年志愿者服务团队。“‘阿莱帮帮团’名字取自南京方言。”悦心居家运营中心总负责人郭朋告诉记者,“‘阿莱帮帮团’倡导的是邻里互助,以50-65周岁的低龄老人为主,‘小’老人帮‘老’老人,他们会上门代买菜、陪聊天。这样的志愿者服务团队也能帮助节约居家养老中心的服务成本。”

  起步于邻里互助,但不仅仅止步于精神关怀。目前,南京市通过审核的时间银行志愿者超过2万人,但其中具有医护资质的不足1%。近日,南京市鼓楼区卫健委携全体医护人员加入时间银行,成为全市首支医疗专业志愿服务队。医务工作者通过时间银行平台直接领单,为老人提供服务。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以来已邀请省社工协会、口腔医疗协会、律所、银行、药业公司等加入,提供多元化、专业性的志愿服务。

大数据让志愿服务更智能

双向评价带来双重保障

  对志愿者如何把关?“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志愿者。” 南京市时间银行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秀莲告诉记者,在注册审批阶段,系统会为申请者出题培训,通过考核方能成为志愿者。

  在严格志愿者准入的同时,政府也为志愿者购买了责任险,以预防和分担护理服务中的风险。

  而依托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搭建的大数据平台,时间银行的志愿者服务、评价监管更智能、便捷,志愿者和被服务对象更安心、放心。记者了解到,志愿者接单后到达服务点,通过定位系统点击进入服务模式;如果信号差,可以扫描预约老人的脸部,向系统证实抵达服务点;如果定位和扫脸不成功,还可以手动上传服务照片。服务结束后的双向评价模式,更是对志愿者和服务对象有了双重保障。

  为保障服务兑现,南京设立了时间银行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服务全市80周岁及以上空巢独居老年人、60—79周岁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空巢独居的老年人和农村留守老年人以及化解“时间银行”的运行风险。如果志愿者因离开南京市需注销银行账户,基金还可按照上一年非全日制小时工工资标准的10%给予一次性奖励。

  值得一提的另一项制度设计是“公共时间池”。目前,时间银行志愿者服务时间的存储上限为1500小时,超出部分将自动转入“公共时间池”。如果志愿服务的总时长超过1500小时,溢出的时间可以转移给直系亲属,或者捐赠给公共时间池,提供给其他符合要求且有需求的老人使用。

整合社会资源架起互助桥梁

为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添动力

  时间银行作为补充养老机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以及政府的养老压力。低龄老人人数庞大,具备充裕的时间和为其他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的能力。时间银行用好低龄老人的力量,既能为政府减轻财政压力,也能为低龄老人的未来预存养老服务。低龄老人还能在志愿活动中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养老规划。

  据统计,南京先后举办时间银行线下培训班及答疑交流会220场,累计培训16941人次;疫情前后开展线上培训班及网络直播共132场,累计培训21501人次,在解答志愿者、服务对象、服务点的困惑的同时,挖掘和培养专业人才。

  “100个高校应届毕业的时间银行志愿者中,大概有10个人毕业后会选择进入养老行业。” 南京市时间银行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秀莲告诉记者。

  有调查显示,目前养老业从业人员中,从业时间在2年以下的近六成。从学校步入养老机构,待遇是基本条件,建构职业认同才是留下的关键。而学生在时间银行志愿活动中提前接触老人并学习相关技能,全面了解后建立的专业认同,才是其长期稳定从事养老工作的内生动力。

  今年9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对《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此次修订专门强化志愿者权益保障力度,拟新增12条“奖励和优待”条款。政府和社会不仅给予志愿者保障和支持,还给予免费培训和就业引荐等各类福利措施,能推动社会对志愿者的认可及实质性支持,让志愿服务不仅有据可查,且能被激发不断付出的原动力。

  “时间银行志愿服务能让更多人了解养老政策和服务需求。志愿者不仅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还是政府政策的宣传员、家人养老规划的引导员,更有可能进入养老行业,成为一名专职从业人员。” 南京市时间银行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秀莲表示。

  南京市时间银行正是一个资源融合平台,不仅实现了“时间”的通存通兑,更调动了社会人员和团体积极性,整合了社会资源,为南京培养和留住更多优秀养老服务和社会工作人才。  

标签:时间银行;志愿者;服务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