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唐诗新解(第十四集)
2020-12-02 09:4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钟振振  
1
听新闻

  钟振振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唐】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关于“一篇长恨有风情”

  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风情,风人(诗人)之情。《诗集传》:‘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白氏自认其诗有风人之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63页)

  按:“风情”是古代诗歌中的常用词,义项虽不止一端,却偏偏没有“风人之情”“风人之旨”的意思。

  考察白居易同时代人的诗歌,权德舆《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诗:“芳讯风情在,佳期岁序徂。”

  刘禹锡《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诗:“眼前名利同春梦,醉里风情敌少年。”姚合《寄送卢拱秘书游魏州》诗:“蓟门春不艳,淇水暖还清。看野风情远,寻花酒病成。”

  凡此“风情”,或曰“芳讯”“佳期”,或曰“醉里”“少年”,或曰“看野”“寻花”,似皆谓风流或风雅情致。

  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中,“风情”一词凡十五见。除本篇外,卷一七《蔷薇正开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夫崔二十四同饮》诗:“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似火浅深红压架,如饧气味绿粘台。试将诗句相招去,倘有风情或可来。明日早花应更好,心期同醉卯时杯。”

  又《湖亭与行简宿》诗:“浔阳少有风情客,招宿湖亭尽却回。水槛虚凉风月好,夜深谁共阿怜来。”

  又《三月三日怀微之》诗:“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闇销。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又《题峡中石上》诗:“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

  又卷二〇《湖上招客送春泛舟》诗:“欲送残春招酒伴,客中谁最有风情。两瓶箬下新开得,一曲《霓裳》初敎成。排比管弦行翠袖,指麾船舫点红旌。慢牵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镜上行。”

  又卷二四《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诗:“眷爱人人遍,风情事事兼。犹嫌客不醉,同赋夜厌厌。”

  又《题笼鹤》诗:“经旬不饮酒,逾月未闻歌。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

  又《酬刘和州戏赠》诗:“钱塘山水接苏台。两地褰帷愧不才。政事素无争学得,风情旧有且将来。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

  又卷二六《忆梦得》诗:“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

  又卷二七《想东游五十韵》诗:“驿舫妆青雀,官槽秣紫骝。镜湖期远泛,禹穴约冥搜。预扫题诗壁,先开望海楼。饮思亲履舄,宿忆并衾裯。志气吾衰也,风情子在不。”

  又卷二八《座中戏呈诸少年》诗:“衰容禁得无多酒,秋鬓新添几许霜。纵有风情应淡薄,假如老健莫夸张。兴来吟咏从成癖,饮后酣歌少放狂。不为倚官兼挟势,因何入得少年场。”

  又卷三一《侍中晋公欲到东洛先蒙书问期宿龙门思往感今辄献长句》诗:“功成名遂来虽久,云卧山游去未迟。闻说风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时。”

  又卷三四《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十韵》诗:“禅后心弥寂,斋来体更轻。不唯忘肉味,兼拟灭风情。”

  又卷三五《梦得前所酬篇有炼尽美少年之句因思往事兼咏今怀重以长句答之》诗:“昔饶春桂长先折,今伴寒松取后凋。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

  又卷三七《寄黔州马常侍》诗:“闲看双节信为贵,乐饮一杯谁与同。可惜风情与心力,五年抛掷在黔中。”

  所谓“风情”,亦多以饮酒赏花、游山宿水、听歌观舞、题壁赋诗等为言,仍指风流或风雅情致。

  据此类推,则 “一篇《长恨》有风情”云云,也应是诗人自负其名篇《长恨歌》甚有风流情致。

  题浔阳楼

  【唐】白居易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关于“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因高二句]谓因登浔阳诸楼而缅怀陶、韦高风;结尾谓诗句偶成,不能尽状山川之美,以此愧对前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95页)

  按:此诗对陶渊明、韦应物的称赞,仅止于其“文思高玄”“诗情清闲”,仅止于二人之“才”,实未涉及他们的“高风”。这里的“高”,指的是高楼。“因高”,犹言“凭高”“据高”。

  唐崔国辅《石头滩作》诗:“怅矣秋风时,余临石头濑。因高见远境,尽此数州内。”

  李嘉祐《晩发江宁道中呈严维》诗:“蝉鸣独树急,鸦向古城多。转曲随青嶂,因高见白波。”

  钱起《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尧皇未登极,此地曾隐雾。秘谶得神谋,因高思虎路。”

  皇甫冉《和樊润州秋日登城楼》诗:“积水澄天堑,连山入帝乡。因高欲见下,非是爱秋光。”

  贾岛《送友人游蜀》诗:“万岑深积翠,路向此中难。欲暮多羁思,因高莫远看。”

  崔峒《江南回逢赵曜因送任十一赴交城主簿》诗:“江上长相忆,因高北望看。”

  刘禹锡《裴祭酒尚书见示春归城南青松坞别墅寄王左丞高侍郎之什命同作》诗:“幽谷响樵斧,澄潭环钓矶。因高见帝城,冠盖扬光辉。”欧阳詹《早秋登慈恩寺塔》诗:“宝塔过千仞,登临尽四维……因高欲有赋,远意惨生悲。”

  又《自南山却赴京师石臼岭头即事寄严仆射》诗:“鸟企蛇盘地半天。下窥千仞倒浮烟。因高回望沾恩处,认得梁州落日边。”

  许浑《广陵道中》诗:“山暝牛羊少,水寒鳬雁多。因高一回首,还咏《黍离》歌。”

  曹松《滕王阁春日晚眺》诗:“凌春帝子阁,偶眺日移西……只此长吟咏,因高思不迷。”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一〇《西原晩望》诗亦曰:“花菊引闲行,行上西原路。原上晩无人,因高聊四顾。”皆是其例。

  又,“愧江山”,是说自己没有陶渊明、韦应物那样的才华,写不出好诗来,辜负了眼前大江与庐山的雄奇景色,因此愧对江山。愧对江山,是诗的语言,视江山为有生命性灵之物。解作愧对陶、韦,便索然无诗味了。不合原诗语法,犹在其次。

  唐张说《杂诗》四首其三:“夕卧北窗下,梦归南山园。白云惭幽谷,清风愧泉源。”

  钱起《药堂秋暮》诗:“隐来未得道,岁去愧云松。”

  杨敬之《客思吟》诗:“路愧前冈月,梳惭一颔丝。”

  郑谷《九日偶怀寄左省张起居》诗:“深愧青莎迎野步,不堪红叶照衰颜。”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五《病假中南亭闲望》诗亦曰:“西檐竹梢上,坐见太白山。遥愧峰上云,对此尘中颜。”

  又卷一四《晩秋有怀郑中旧隐》诗曰:“晚树蝉鸣少,秋阶日上多。长闲羡云鹤,久别愧烟萝。”凡言“愧泉源”“愧云松”“愧冈月”“愧青莎”“愧峰云”“愧烟萝”,也都是拟景物为人。用法正同,可以参看。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关于“一半勾留是此湖”

  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勾留]即流连或停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6页)

  按:“勾留”一词,《白氏长庆集》中凡四见。除本篇外,卷一八《春江》诗曰:“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又卷二〇《花楼望雪命宴赋诗》曰:“冰铺湖水银为面,风卷汀沙玉作堆。绊惹舞人春艳曳,勾留醉客夜徘徊。”

  又卷二五《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诗曰:“形骸僶俛班行内,骨肉勾留俸禄中。无奈攀缘随手长,亦知恩爱到头空。”

  可见“勾留”是及物动词,义为勾引人留下。此诗所谓“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是说:我之所以未能抛舍杭州而离去,有一半原因是被西湖勾引留下。全诗将那本没有生命、没有主观意志的西湖写得美丽而多情,故妙。若按王先生所注,以“勾留”为不及物动词,则此句即直说我流连、停留在西湖,便无诗意,淡乎寡味了。

标签:白居易;风情;勾留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