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院重拳打击网络诈骗犯罪 三年审结涉诈案2967件 总案值超27亿元
2020-12-02 20:1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许尽义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记者 许尽义)12月1日,江苏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由江苏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毕晓红通报近3年来江苏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情况及工作举措,并发布了十起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电信诈骗花样翻新

新型诈骗更具“迷惑性”

  毕晓红在发布会上指出,犯罪行为愈发有针对性。犯罪分子会利用大数据对人员信息进行筛选、分析,针对不同人员实施不同的诈骗手段,由“随机诈骗”向“精准诈骗”转变。如张正虚假售卖口罩诈骗案: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被告人张正就利用口罩等防疫物资紧缺的状况,针对需求人员大肆进行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犯罪手段更具智能性。随着人民群众防范意识的提高,传统诈骗手段已很难得逞,并开始从简单冒充公职人员身份诈骗向设局、下套进行交易型诈骗转变,从单一“对话式”诈骗向多媒体“情景剧”式诈骗转变。如沈洋平等人诈骗案:犯罪分子非法购买有保健品购买记录的个人信息100万余条,通过电话筛选有意问诊人员,向其推荐医学专家,再冒充该专家收取相关费用骗取钱财。

  犯罪模式趋于产业化。为逃避打击,犯罪分子将犯罪环节相互隔离,逐步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产业链犯罪模式,各环节之间各司其职、各牟其利,行为迷惑性更强,令人防不胜防。如有犯罪分子专门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开办或收购银行卡、U盾、手机卡、身份资料等“四件套”,以及对公银行卡、U盾、对公账户、公章等“八件套”用于资金流转。

  犯罪空间更加扩大化。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延伸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空间,诈骗分子往往散居在不同地区,相互之间依靠通信、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合作。特别是近年来,在司法机关持续严打高压态势下,越来越多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隐藏境外。如侯涛诈骗案:被告人侯涛与其他四人组成电信网络诈骗集团,出境至越南,利用虚假的网络投资平台软件骗取448万余元,并于境外取兑诈骗钱款,以此逃避打击。

积极创新庭审模式

严审严判网络诈骗犯罪

  据通报,2018年1月至今年10月,全省法院共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审案件2967件,生效判决人数7721人,涉案金额27亿余元。

  毕晓红表示,针对当前通讯网络诈骗犯罪针对性、智能性、产业化以及犯罪空间扩大化等特点,全省法院高度重视,切实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把依法从严打击此类犯罪摆在突出位置,务求取得实效。

  积极创新庭审模式。指导下级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在全国法院首次采用远程视频“无接触”方式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张正防疫物资诈骗案,及时彰显惩处犯罪、维护稳定的审判效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刑事审判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创新。对组织、指挥、策划者和骨干分子等电信网络诈骗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对造成致人身亡或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坚决依法予以从严从重打击。2018年以来,全省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生效判决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占比33.9%。此外还加强追赃挽损。2018年以来,挽回经济损失3.2亿余元,切实维护受害人合法权益。

  法院支招>>>

三项常识要牢记

“六不”原则破骗局

  一是个人信息要保密。坚持非必要不提供原则,尤其涉及个人手机号码、银行卡、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应谨慎提供。二是遇到疑问勤核实。有疑问,多与家人、朋友商量,通过正规途径核实,就可以有效识别电信诈骗。三是转账汇款需谨慎。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涉及转账汇款,不要轻信对方说辞,必要时向警方求助。

  此外,坚持“六不”原则:不买,非正规途径不要买;不信,网络艳遇不要信;不取,意外之财不要取;不碰,违法行为不要碰;不怕,电话查案不要怕;不点,不明链接不要点。 

标签:电信网络;诈骗;诈骗犯罪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