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3月4日,无锡市首个帮教工作室——唐凤鸣帮教工作室在滨湖产山社区揭牌成立,标志着滨湖区的社区矫正工作进入全省“一三三模式”前列,社区矫正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方向迈进。
据了解,该工作室将围绕监狱帮教、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等方面,以“邻里乡情”为桥梁纽带,以精准帮扶为行动指南,联合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多样化志愿服务,针对不同帮教对象的特征,提供不同社会服务、心理疏导、法治教育,实现对特殊服务对象教育学习、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功能,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社矫安帮对象重新违法犯罪,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工作室主任负责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等情况收集,以周为单位,定期向司法所汇报社矫安帮对象的日常行为动态。该工作室的特色为对未成人及特殊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类教育及谈心谈话,避免未成人矫正期间信息保密原则及特殊矫正对象间的相互串联,影响矫正质效。同时,工作室配有兼职心理咨询师,负责对在册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及心理疏导。社区矫正,作为有别于监禁执行的刑罚的一种, 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被广泛适用。
“唐凤鸣是河埒街道产山社区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退休职工,先后荣获‘无锡好人’‘社会帮教模范志愿者’‘江苏省十佳社会帮教使者’等荣誉称号。”河埒街道党工委书记姚琛介绍说,二十七年来,唐凤鸣结对帮教56人,进监260余次,与囚子书信500余封;她每月仅靠退休金维持生活,却多次出钱出物,帮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被帮教对象亲切的称为“唐妈妈”;她用耐心、爱心让众多失足者感受到了真切的温暖,更为他们带来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让他们走上了改过自新的道路。从一个人做好事到成立“志愿团队”集体作贡献,在唐凤鸣的带动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接过了她手中的接力棒,投身到进监帮教、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等社会公益事业中。
目前,在唐凤鸣的影响辐射下已成立3支帮教团队,有40多名帮教志愿者。唐凤鸣的儿子唐琦渊在一次次接送中,也被母亲的行为深深地感动,加入帮教团队有了18个年头。
“探索实践‘帮教工作室’模式,打造无锡首个帮教工作室,以此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滨湖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有社区矫正人员155人,随着社区矫正人数不断增加,矫正工作室的成立,不仅可以更好的探索社区矫正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而且有利于不断提高教育矫正的效果,真正实现社区矫正的适用目的。特别是在特殊人群管理上,充分发挥唐凤鸣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通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精准匹配服务对象需求,构建科学有效的矫正帮扶措施。(邓力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