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好医生”的诸多秉赋
2021-01-12 16:3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慧骐  
1
听新闻

  一个人的生命,有时候,你真的无法想象它可以达到怎样的一种丰沛和博大。

  比如,我所认识的这位吴门名医。他叫姜宏,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三十八年,主要侧重于脊柱、关节疾病和创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手术治疗。其头衔有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早在2002年,彼时四十四岁的他便成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苏州市中医院骨伤科的第四代掌门人。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十二项,著有医学专著三部,发表医学论文一百一十多篇。是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百名医德医风标兵,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8年获颁“中国好医生”光荣称号。

  近四十年的行医生涯写就他事业的如日中天,极尽辉煌。而在其主业之外,还有很多令人赞叹不已的“副业”,显出他过人的秉赋和一些特别的气质。这是我对他尤感兴趣的方面。姜宏的身形算不上伟岸,但其精神世界却缤纷多彩,是一个在生命的有限时空里完美释放出无限能量的人。不妨挑出几桩来说说——

  图为莫斯科红场繁花似锦/姜宏摄

  一,有着堪与摄影家媲美的摄影技术。十几岁在中学读书时他便玩过几种相机,懂得用光圈和速度为同学拍挑灯夜读的场景。其实那便是一种创作了,照片里已传递出拍摄者试图表达的某种思想。了不起的是这种爱好他坚持了几十年。走南闯北,足迹遍及神州大地、欧亚诸国,外出时他总是虽苦犹乐地背着他的“长枪短炮”,寻寻觅觅,四处出击。山水景观,花鸟草木,中外建筑,甚或古迹史痕、现代兵器……都在他的镜头里定格并绽放出艺术的光泽。早几年有出版社为他专门出了一本印制考究的摄影集,名为《纵横光影》,收了四百多幅不同时期的得意之作,其拍摄技艺大多达到了可供玩味的专业水准。他对摄影的酷爱和专注,似乎已不只是有了一定时间和量的积累,而是上升到了对摄影艺术及其内蕴足可评头论足的高度。在一本专业摄影杂志上发表的《走过经光纬影》,是他对自己学习摄影的回顾与总结,字里行间有他对这一艺术门类体验感悟的若干真知灼见。

  二,可称顶级的音乐发烧友。他对音乐的爱好也是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时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姑苏城里一个背着小提琴走街串巷去和琴友切磋琴艺的少年的背影,虽已与岁月的河流一道远去,而那颗对音乐之美怀有无尽遐想的种子却在这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且随着年轮而蔚然成林。他对小提琴、钢琴、铜管乐这些来自西方的乐器及演奏艺术,不止于一般性的了解和欣赏,而是很具职业特点的那种迷恋,是深入其中、深知其味的那份陶醉。更重要的是他还时常发而为文,一吐其对音乐独到而深刻的领悟。他谈贝多芬、肖邦、舒伯特,谈交响乐、小夜曲、钢琴独奏曲,一篇篇文章都说得那么头头是道,如数家珍。甚至对一首世界名曲,东西方演奏家不同的演奏风格和表现中各自的细微差别,他都能庖丁解牛般地一一给你说到服帖。他虽非音乐界的专业人士,但当地报纸的一些艺术专栏却常请他撰写专业性很强的音乐鉴赏文章,由此可见其非同一般的音乐造诣。

  图为在我和你奥运会优美的主题歌旋律中,2008张世界各地儿童灿烂的灿烂笑脸,似花朵般地托起了人类共同的地球村/姜宏摄

  三,不折不扣热爱运动的体育迷。新世纪以来的几次奥运会,他都曾挥汗如雨地亲历现场,他称自己是“重在参与”的奥运迷。运动场上他是十分卖力的啦啦队员,更是善抢镜头的抓拍高手;更可贵的是,他还写下了数十篇角度不一的奥运随笔。为了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他名副其实地做了一回“拼命三郎”——连续十二个小时不吃不喝,以致被热浪滚滚的人流裹挟着走出场时,身体“有一种快要被蒸干的虚脱感”。难以想象一个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人会去经受这样的折腾。对足球,他也是个颇入门道的性情中人。欧洲杯、世界杯的一些重要赛事,他几乎也都当仁不让。发表在当地晚报上的一篇《巴特洛利·真神》,热情歌赞了2012年6月29日华沙之夜摘得欧洲杯冠军之冕的意大利队的功勋人物巴特洛利;行文中又魔术师般地闪回到三十年前的1982年7月,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第十二届世界杯上意大利队的那场神奇的夺冠之战。文中写道,“三十年,我与杯赛一起走过”,向读者交代了这是一个矢志不渝的铁杆球迷。而通过此文还可看出他对足球的技战术也是了如指掌,可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文字娓娓道来,很有几分足球评论员的味道。

  不只是摩拳擦掌地场外观战,也注重持之以恒的身体力行。他无疑深知强魄健身对于一个常年在手术台上劳作的骨科医生有多重要,因此他抓住一切外出的机会,对自己施以“野蛮其体魄”(毛泽东语)的训练与磨砺——登黄山泰山,踏徽杭古道,走晃晃悠悠的卢定铁索桥,攀少人问津的京郊箭扣长城……

  四,钟情于笔墨而俨然成家。十数年来他已正式出版诗文集六部、摄影集两部,总字数达两百多万字。我是在为他编辑其中的两本书时与他有过谋面,之后时有信函往来。庚子年的清明节过后,他从苏州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他在短短的两个多月里,除了坚守自己的临床岗位,还日以继夜地写出了一部书名为《战疫红花分外香》的书稿。他把一些主要篇章通过微信发给我,我一一点开读了,真是万分惊讶。由于专业的原因,他并未亲披战袍逆行武汉,但医者仁心、家国情怀,让他有了一种历史担当。没有谁来要求他,而他却自觉地成了一个“不在前线的战地记者”。他笔下的这些文章比起领命奔走在武汉的记者应当有更大的难度——无法亲临现场,只能凭借网络传输,给分布在武汉疫区若干医院里的同学、同门、同事发送短信和微信,以此了解他们在一线所经历的各种场景,所面对的各种拼搏,通过这些渠道反馈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他在汇总的基础上做去粗存精的筛选、提炼,从中找到一篇篇文章的切入口,把相关的最真实也最新鲜的信息互为打通或糅杂,再辅以他的思考与评判,进而写出别开生面的富有新闻报道特点的文章来。

  两三个月里,姜宏与身处一线的白衣战士进行了上千次的隔空对话,获得数百张逆行同行在工作和生活时的珍贵影像,并随时跟踪央视及一些重要报刊对每日疫情及其走向的滚动式报道与分析,这使得他笔下写出的文字,不仅具有了鲜活生动的现场感,而且也凸现了较强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这些文章,他除了向国家卫健委网站、《中国中医药报》、江苏中医药网等一些专业性的报刊和网站供稿外,还以最快捷的实效向苏州当地主流媒体苏报集团“引力播”APP提供专稿。由于姜宏医生特殊的身份,其文章在特定时期一个较广泛的区域内,赢得了社会各界包括普通百姓的高度关注,对于引导当地民众加强防控意识,了解抗疫英雄的高尚情操,以及凝聚民心等诸多方面,均起到了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部即将出版的因“疫”情而催生出的新著,除了不可低估的新闻史料价值,亦可一窥他在中医中药学、古典诗词以及音乐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储存。他去机场迎接凯旋归来的战友,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引发他对祖国深层次的体悟,文章里思绪的一步步展开,显得从容、执着而又厚重;对钟南山院士、戴尅戎院士、张伯礼院士、施杞教授等一批国家脊梁式的人物,以与之相匹配的承载千年文化积淀的古诗词予以表现,在形式感上便有先声夺人之势和撼动人心之效。被选作书名的“战疫红花分外香”出自他的《采桑子•致最美红花》一词,全词仅八句,却巧妙嵌入六味中药名,由注释可知其所寓深意。这首词意境高远开阔,颇具时空纵深感;而中药名的巧用,不仅表现出作者对祖国传统中草药的热爱,更有一份对姑苏援鄂白衣女战士的款款深情与敬重之心。

  一个人的生命,竟可以释放出如此庞杂而丰富的光芒,我以为这大约便是造物主对他的一份偏心了。所谓人中豪杰,说的是芸芸众生里必有一些出类拔萃之人。而这样的人,姜宏先生当算一个。

  2020年12月17日于盱眙天泉湖畔

标签: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