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评点当代诗词(一)
2021-01-12 09:3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钟振振  
1
听新闻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刊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评点当代诗词(1)

  叱 犊

  郭定乾

  叱犊梯田闹五更,四蹄双足共兼程。

  一鞭喝醒东山日,好替凉蟾照晓耕。

  【评点】

  诗写农家耕田时节辛劳忙碌,却充满豪情。

  “一鞭喝醒东山日”,何其壮哉!鞭喝者,本叱牛犊,不容其偷懒。实话实说,便少诗味。却发奇想,偏说要“喝醒”太阳,替换月亮(“凉蟾”即冷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诗词中习以“蟾”为月之代名词),为“晓耕”照明,则诗趣盎然矣。

  “叱”“闹”“喝”相照应,“犊”“田”“耕”相照应,“五更”“日”“凉蟾”“晓”相照应,针线细密。

  “四蹄”,耕牛也。“双足”,耕田之人也。亦相映成趣。

  三亚题南天一柱

  林东海

  南游海角到天涯,烟雨迷茫夹浪花。

  忽地涛声如裂石,回眸一柱立黄沙。

  【评点】

  首句缴题中“三亚”。海南三亚滨海沙滩有巨石,古人题曰“天涯海角”。次句承上“海”字出“浪花”。

  三句即承即转,由“浪花”出“涛声”。前为视觉形象,此为听觉形象,乃互补,非重复。首句“海角”“天涯”已暗含题有“天涯海角”之巨石,至此“如裂石”三字明点出“石”,照应甚密。忽有巨浪袭来,拍岸岩作“裂石”之声:一转有力,突如其来,令人陡然一惊。由此逗出末句,有惊无险。何故?回眸看时,身后更有一石柱耸立沙滩,上有古人题云“南天一柱”。有此柱支撑,海浪何足惧哉!

  四句小诗,平起,缓承,陡转,促使末句缴出题面关键四字,极高而坚壮,章法不弱,气势不凡。

  西藏杂感

  刘庆霖

  远处雪山摊碎光,高原六月野茫茫。

  一方花色头巾里,三五牦牛啃夕阳。

  【评点】

  写雪域高原夏日草场风景如画。“一方花色头巾”,比喻开满斑斓野花之草场,新奇似未经人道,且极优美。以小写大,恰是远望。

  末句之“啃”,炼以俗字,不见着力痕迹,甚佳。牦牛所“啃”者草,偏不说“啃草”,而说“啃夕阳”,与上录郭诗《叱犊》“一鞭喝醒东山日”同妙。

  云

  楼立剑

  奇峰如雪卧天涯,朝暮窗前对酒茶。

  爱那十分清净地,欲锄一亩种梅花。

  【评点】

  首句“奇峰”二字,用晋陶渊明《四时》诗“夏云多奇峰”(一说为晋顾恺之诗句),缴题面“云”。“如雪”,是白云也。

  次句自谓早晨、傍晚时分每坐窗前,或饮酒,或品茶,闲賞天边白云。爱云之意,于此可见。

  毕竟白云有甚好处,而诗人爱之如此?第三句挑明:爱其有如“十分清净”之“地”也。

  末句顺势生发奇想:欲锄此地一亩,以种梅花。“如雪”“十分清净地”,自合种彼开谢如雪、十分清净之梅花!奇想突兀,却不悖诗人思维之常理。而作者所向慕之高洁品性,于是乎凸显出来。

  “十分”二字双关。副词也,亦数量词也。“十分”,于土地面积正合“一亩”。

  桂林叠彩山

  宋 红

  重岩叠彩路萦回,放鹤拿云上玉堆。

  一脉清漓天外去,江山四望好风来。

  【评点】

  桂林叠彩山有仙鹤峰、拿云亭、四望山及风洞,漓江傍山流去。诗人即将此种种景物暨景点摄取入诗。高明之处,在全无堆砌痕迹,一切安排,皆自然和谐。

  岭云海日楼题句

  苏 俊

  东海潮来白日昏,楼头侠气最怜君。

  谁知一掬哀时泪,挥去依然湿岭云。

  【评点】

  岭云海日楼,近代台湾籍爱国诗人丘逢甲之书斋。甲午战争,清廷失利,割台湾与日本。逢甲组织义军抗日。兵败,携家内渡广东。此诗即吊唁逢甲,嵌入“岭云”“海”“日”“楼”五字,以切其人。

  “东海潮来”,喻日军侵台。“白日昏”一语双关,既可指日军侵略使台岛天昏地暗,又可指清廷之昏聩也。

  逢甲有心报国,壮志未酬,侠气可敬,身世可哀。言其一掬哀时之泪,挥去依然沾湿岭云,具见其对于台湾沦陷之深哀巨痛。岭南湿热多雨,作者不假他求,即以五岭云“湿”为逢甲之泪水所致,可谓精警而切近。

  吊古诗当如此做。直述史实则呆滞木讷;借形象比喻而委曲言之,则空灵隽永矣。

标签:诗词;奇想;东山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