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瞄准“需求侧”护航乡村振兴
2021-10-13 13:2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灵娟 曹新梅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10月9日上午,南通市通州区“乡村振兴与法”主题宣讲在区行政中心举行。该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探索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新模式,有针对性地创新方式方法,让“供给侧”和“需求侧”实现精准对接,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以创新形式深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着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标准“通州样板”,“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国家级项目高分通过验收。拓展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推进“一站式”服务,优化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在线调解、咨询、法援等服务,提升法律服务频次、效率、质量,农村群众获得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更加方便快捷、精准高效,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实现涉农法律援助“应援尽援”,为农村困难群众开设绿色通道,前三季度办理的327个案件中有七成案件涉及农村群众。通州区法援中心办理的“为千余名蚕农追讨蚕茧款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获评“2020年全省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件”。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覆盖全区233个村(社区)的72名法律顾问通过“法润民生群”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婚姻家庭、老年人权益保护、征地拆迁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宣传,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七月份以来,全区村居法律顾问开展现场服务582次,法治讲座282场,覆盖人群达45574人。参与矛盾纠纷调处510起,提供非诉讼服务270次,决策提供法律意见92次,参与处理敏感性、群体性事件10起。

  以法治力量推动法治乡村建设。将法治乡村建设纳入通州区 2021年法治建设整体规划,制定法治乡村建设责任清单,统筹涉农执法司法守法职责一体、整体推进,推动涉农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充分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培育全民法治观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年初发布“长江大保护,普法我先行”、“法治护民生同享幸福家”等14个“一镇一品”法治品牌。发挥文化的熏陶、引导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让群众当好法治乡风主角。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润通州·春风行动”“农民工学法周”“妇女维权周”“三官一律进网格”等活动,聚焦群众个性化法治需求,以案释法,精准普法。以村居环境改造等为契机,提档升级现有镇村法治文化阵地。深入开展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强力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现创有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国家级1个、省级120个,力争在全区创树更多依法治理、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全区遴选建册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1037户、法律明白人2149名。法律明白人培训实现全覆盖,今年已开展法律明白人专题讲座190场,让“法律明白人”带动每家每户学法守法用法。

  以法治思维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积极推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激发法治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提升村干部、村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使农村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完善议事协商载体,因地制宜搭建更多村民参与的村级公共事务平台,推广圆桌会议、民情恳谈会、百姓议事堂等村民议事协商模式。深化“援法议事”活动,推动村民自治向多领域自治拓展,提升基层崇法善治水平。通州区先锋街道花园村“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为全省协商议事座谈会现场观摩的唯一村级协商议事室。优化具有通州特色的“双向融合、六方联动、多元共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托“有事好商量”制度,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职能,动员“法律明白人”、网格员参与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将调解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真正实现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员,全力助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使“枫桥经验”在通州落地生根。

  (王灵娟 曹新梅)

标签:法治;乡村;公共法律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