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写陈克年
2021-09-12 20:4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吴国平  
1
听新闻


再写陈克年

□ 吴国平

  大约在八年前,我写过一次陈克年,题目叫“克年映像”。那篇文字记述了一个青年书法家踏实好学不懈奋进的形象。相对于华而不实或好高骛远,他身上体现的一种接地气的难能可贵的朴实和坚劲。但我在那篇点赞的文字里也放进了一些我自认为在他前进道路上会有帮助的带有某些批评色彩的期望。不知是我文章的作用,还是他早已意识,八年来,我看到了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结果,看到了一个勤于思考且选定方向不断前行已然走向成熟的陈克年。这就是我这次再写陈克年的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放在当下社会并书画坛大背景下去审视,陈克年的努力,似乎有着值得一说的典型意义。

晓吟图

  首先是他的全面,诗书画印都来,且都在相当的水平之上。

访李白问津处

  这些年我们都看在眼里,他创作、参加展览、在报纸写专栏文章、在许多媒体发大量的诗书画印作品等,好像有意在全面地展示和塑造自己。且不说他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就这样的状况,放在南京甚而更大的地界看,也都让人刮目。按理说,诗书画印俱佳者古来多见,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放在当下来说,却稀罕地让我们看到一种与正在渐渐消失的传统文脉气理的接通。

读书图

  中国古代书画家特别强调诗书画或诗书画印俱佳,这既是一种修为,也是一种要求和标准。潜台词是,这几样功夫不到家,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家中如苏东坡、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徐渭、八大山人、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等诗书画或诗书画印俱佳、大家者不胜枚举。对于书画这样的强调,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其独特的魅力及巨大的价值所在。这里既是一个美学的问题,更是一个文化内涵和思想意境的问题。可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的传统在渐渐地暗淡和消失。在现在的展览中,诗书画印合璧的作品,或具有这种能力的书画家可谓凤毛麟角。这难免让我们的作品少了许多的文气,少了许多让人品味再三的地方。

贞心大义自撰联

  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工业化、商业化主宰的时代里,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社会和个人大都急功近利,不愿下更多的工夫,也不愿下了工夫却在短时间里看不到所要的效果。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许多人会选择经济快捷的方式达到名利双收。尤其是书法,为展览获奖,便派生出技术至上的观点,便将审美的标准放在精准的模仿和过于强调视觉效果的“展厅效应”之上。我个人认为,书法在当代的遭际,其去文人化,去个性化,去深度化,去原创化,可能会在根本上改变其文化的质地与精神属性。

卧听萧萧

3.8cm×3.8cm

寿山石

  所以,陈克年的追求,就显得很有意义了。他的视线越过当代,对当下俗格套路的式微和摆脱,我将此看作是一种对传统的回归、一种自我的觉醒和精神救赎。他对诗书画印的全面要求,就是让自己登堂入室,回归传统、深入文化。

后湖行吟

  其次,是他的状态对我的触动。

神游梦想联

  我看到,他的努力里有这样的一种成分存在,那就是在嘈杂的世界里穿行,寻找一种闲适自由的心理和生存方式。魏晋时期的一些士族文人就是如此,其呈现的一种闲适状态,体现了一种高雅纯粹的精神情怀和文化格调。在这里,我之所以要强调这些,是因为我非常看重艺术家内心所含的这种质素。

退藏于密

5cm×5.5cm

寿山石

  陈克年的诗歌不追求晦涩难懂,内容或寄语山水花草树木、或感慨身边人生际遇,或抒发绵绵幽古之情,信手拈来、朴素自然、通俗练达、充满了生命的动感与活力;他的书法不矩工整妍美,甚而不喜一种龙飞凤舞的流畅,愈来愈呈现出一种散漫、拙涩和逍遥自适的意态;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他的绘画。在我看来,总体说,他的画不是专业画家画的那种,一看就是书法家在画画。

湖山入梦

1.5cm×3cm

寿山石

  这没什么,许多书法家画画就别有滋味,而且,有些方面,往往专业画家欲达不能。其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扬长避短。限于绘画基本功的欠缺和创作理念的不同,不是专业画家更重心性和思想的表达,容易言简意赅,而不纠缠或留恋于复杂的笔墨本身。他的画风比较独特,寥寥几笔简单明了,似有所见,但又很难找到具体的出处。

宽处行

1.8cm×3.1cm

寿山石

  我说的这些,主要指他近来连篇推出的人物小画。一个人,一些景物,一首小诗,都是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人物是固定贯穿的,模样亦古是今,穿着肥胖笨重,几根线条,不同姿态,形象憨态可掬且简明易记,事实上,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反复出现,人们已经将其记住。毫无疑问,这个形象就是陈克年他自己的化身,他让画中人说着自己想说的话,有点儿世故练达、有点儿老气横秋、有点儿天真无邪、有点儿指桑说槐、有点儿借古讽今、有点儿书生意气、有点儿市井庸碌等等,爱憎分明、见情见性。但林林总总都透着一股子文人之气和弥漫开来的闲适味儿。我认为,其笔墨的简洁逸兴,写实写意与有意无意的通变融合,恰恰体现了中国画特有的精神索要和隽永滋味。

韦庄诗

  最近,我又看了一些陈克年的山水小品,感到其笔墨感觉与他简而有趣的人物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说,这些作品感性、自我,平淡、简远、松弛,非闲适心态而不能所为。其人物、山水及文字腔调的高度统一,让我不得不思考着寻找一个问题,为什么他的众多作品都强烈地打上了这样的烙印?习惯使然,还是技术层面或审美的偏好?都有,但我更觉得他受传统文化和古代文人的影响,骨子里有一种逍遥不拘,甚而是叛逆的东西。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我们看到了他并非依人作眼的自心为师,也读到了他自在心境中流露的“独抒性灵”,这的确难能可贵。

 

  陈克年简历

  陈克年,1971年12月生于安徽含山。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作品获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铜奖,首届沙孟海杯书法展全国奖,全军书法展一等奖,第二届江苏书法奖获奖等;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兰亭奖、全国展和单项展二十余次,诗书画印曾同时入展“百年西泠湖山流韵一一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论文入选当代书法创作研究暨中国书法如何走向世界国际论坛等;有诗集《大明庐吟稿》《陈克年书画艺术》出版,曾为《扬子晚报》撰写专栏文章。

  艺术主张:敬畏传统、滋养文心、关照时代、图写自我。

标签:诗书画;书法;专业画家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