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一块木板、一把刻刀,邓清之与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结缘已有33年,也是金陵刻经处创建150多年来雕版环节唯一的女性传承人。
邓清之所在的金陵刻经处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着12.5万余块经版,最早的古版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间。金陵刻经处所传承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自唐代发明之后,带动了人类的文化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邓清之看来,要想让非遗文化瑰宝绽放迷人光彩,不仅要提升专业保障能力,还要提升守正创新能力和传播交流能力。这些年,邓清之一直通过有质量、有创新的教学活动,努力讲好非遗故事,让雕版技艺走向大众。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传承人在北京联合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和“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等课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雕版中也不乏梅花的场景,邓清之在“阅美南京”第十三期现场展示了云几重刊《宋刻梅花喜神谱》雕版、印刷作品。“古时候,文字在和读者产生共振之前,首先要经过刻工的努力,呈现在刻板上,再把它转印出来。雕版印刷的技艺可以说是文字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邓清之说。如今,邓清之和师傅、徒弟们每日孜孜不倦地修补旧藏、雕刻新版,努力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字”继续雕版传承,她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非遗技艺,了解文字产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