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 气韵 格局
旅美金石学者魏乐唐的抽象画
□ 庞辉
海外华人抽象画先驱中,赵无极、朱德群、魏乐唐、陈荫罴皆为大家,有“四大天王”之誉,他们的风格明确,各擅其场。
魏乐唐全家
魏乐唐与张大千
本文作者庞辉在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魏乐唐艺术研讨会”现场作主题发言。
少年壮志,文化使者
美国华人科技专家、金石学家和抽象艺术先驱魏乐唐,1921年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他的父亲魏乙青是一位富商,也是著名中国书画收藏家,曾与于右任、张大千、吴湖帆等巨擘交往甚密,于右任还是魏乐唐的教父。魏乐唐是家中长子,下面有五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魏乙青以航运发家,富足的家世让魏乐唐从出生起就赢在起跑线上。10岁起,魏乐唐拜李瑞清的侄子及门人李仲乾为师,除书画、篆刻、金石、考古外,还兼修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诗词,传统学养深厚。少年英才的人生犹如开了挂一般,一路前行,在书法至金文、甲骨文研究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6岁时(1937年),魏乐唐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举办大型个展,于右任、张大千、黄宾虹、何香凝、吴湖帆、赵叔儒、刘海粟、李健等都为他题词。于右任在展览的序言里这样评价他早期的书法成就:“乙青先生与余交甚久,哲嗣乐唐丱年力学,从李仲乾先生学书,于真、草、隶、篆皆研习且斐然见文采矣,乃将展其近作,以鬻书所得援绥远守土将士。余平日于诸青年恒勉以科学救国,不欲靡社会之力于艺事。然乐唐以童年能此,而即以斯时所能者救国,其志可嘉,故愿缀辞以告览者。”
黄宾虹的评论以魏乐唐对“屋漏痕”技巧的掌握来描述其成就:“古人作书有屋漏痕法。何蝯叟学颜鲁公,清道人又学何蝯叟。乐唐兄英年俊慧暇习书法,前数载中所作已觉秀发,可喜近睹斯轴,盖为精进,由此上溯商周不难也。黄宾虹题。”
自然、险峻、雄浑和含蓄,这些品质是魏乐唐书法的主要风格,也是他后来抽象油画的特征。
然而,少年成名的魏乐唐并没有沉醉于成功的欢欣之中。相反,他更加勤奋,不停地在中华文化研究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所向披靡。这种不懈的追求和不断超越的精神,使他的学术道路更显辉煌。19岁时,他为香港恒生银行书写招牌,24岁研究罗振玉所著甲骨文《殷墟书契》,26岁结识拜访郭沫若(在上海每周三次专题研究甲骨文),29岁撰写的甲骨文论文《魏乐唐书甲骨文集联》在香港发表。此时,魏乐唐开始收集研究书法字帖、金石学及考古研究著作,包括罗振玉、明义士等名家关于甲骨文的著作。在读到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后,魏乐唐开始认真钻研甲骨文书法和金石学。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文字。甲骨文是殷墟时期的原始契刻符号,也就是殷商时期龟甲兽骨上所刻的文字,也被称作“殷墟文字”和“殷契”。自商朝始,甲骨文被刻在龟甲或牛肩骨上用来记录帝国占卜的结果。这些甲骨在1899年被发现后随即成为考古学和金石学热门的研究对象。魏乐唐是现代练习甲骨文书法的艺术家之一,也是被认为用甲骨文书法入画的创始者。
魏乐唐不仅精通甲骨文和金文,还通晓英文。他是东西方文化的友好使者、传播者和翻译家,他首次以英文出版了《毛公鼎》一书。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因其制作者毛公而得名。它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目前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鼎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公斤。它的口饰有一道重环纹,口敞开,双立耳,三蹄足。毛公鼎的铭文多达近500字,在所有已知的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内容可分成7段,讲述了周宣王即位之初,急于振兴朝政,遂请叔父毛公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终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此铸造了这个鼎以传承子孙。毛公鼎铭文完整详实,是研究西周最好的原始史料。历来研究的人很多,但从无英文著作供西方人士直接研究。魏乐唐按所集资料,分成发现、庋藏、考年、辨伪、全部铭文之释文等五大部分,撰写成书,被西方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收藏。
魏乐唐第二本了不起的著作是《瘗鹤铭》。《瘗鹤铭》是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上的楷书书法作品、摩崖石刻,其书者传为南朝梁代书法家陶弘景。原石因山崩坠入江中,后被打捞出来,现存5片残石,陈列于镇江焦山碑林中。铭文自左至右,共12行,每行23至25字不等,内容是一位隐士为一只死去的鹤所作的纪念文字。字体浑穆高古,笔画奇峭飞逸,虽然为楷书,却带有隶书和行书的意境。铭文从左至右,与传统碑刻不同,字的大小悬殊,结字错落疏宕,笔画雄健飞舞,方圆并用,无论笔画还是结字,章法都充满变化,形成了萧疏淡远、沉毅华美之韵致。《瘗鹤铭》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隋唐以来楷书的典范之一,被历代书法家推崇为“大字之祖”。1999年,魏乐唐出版了《瘗鹤铭》(上海,书法丛刊之四)。这部作品的问世不仅是古代文化的珍贵传承,更是学术研究领域的有益贡献。通过将《瘗鹤铭》引入更广泛的读者群体,魏乐唐实现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学和艺术表达方式。作为一位学者,他通过这一行动不仅支持了文化的保存,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素材,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
此外,他还著有《草书千字文》并成功出版。
魏乐唐抽象油画 1959年
魏乐唐抽象油画 1962年
魏乐唐抽象油画 1964年
魏乐唐抽象油画 1969年
魏乐唐抽象油画 1974年
魏乐唐抽象油画 1978年
人生如画,画述人生
1956年,魏乐唐移民美国,定居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在东北大学获得机电工程学位后,开始长期从事核能、太空探索和核防御领域的设计工程工作。对魏乐唐来说,双重职业使他能保持职业艺术家的独立地位,而不受商业需求的影响。在他看来,这是和中国理想的文人艺术家最接近的海外生活方式。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正是抽象表现主义风起云涌的时代。1956年,年仅35岁的魏乐唐正值人生壮年,他以丰富的阅历和莫大的勇气,积极地参与了这个当年最前卫的艺术运动,并成为第一代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魏乐唐定居波士顿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视觉艺术创作系,开始系统学习抽象画。在这里,他跟随理查·弗利波斯基学习包豪斯学派的抽象艺术表现手法。包豪斯学派是20世纪初德国的一股艺术和设计运动,注重结合艺术与工业,追求简约、实用和功能性。魏乐唐以高学分完成了课程,收获了对现代主义的建构理论的透彻理解,对新材料和艺术媒介的广泛了解,对不懈的自我批评的热爱,以及对创意的尊重,也就是魏乐唐称之为“创作的最高境界——前无古人之作”。
抽象绘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与技法没有固定的限制,纯粹通过感觉与视觉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它解放了西方绘画传统,甚至不一定需要特定的主题或故事。抽象艺术追求艺术家心灵的完全自由,包罗万象,无需受限于特定的风格或形式。在某些层面上,西方抽象语言包括了中国水墨画所追求的“空灵”境界,以及中国书法讲究“气韵”的力量。然而,抽象绘画更进一步放弃了有形物体如自然风景或人物的外形,专注于色彩、颜料、肌理的表达,以及无限的空间感。这就如同仰望星空或银河系,呈现出一种神秘的混沌初开的状态。
魏乐唐是早期投身抽象画派的极少数华人艺术家之一。他认为油画要画得自由,但难的是如何理解和表现自由。油画涵盖了各种技巧,需要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适应,绘画技巧是为了助力表达意愿。每当他有新的绘画理念时,技巧也会随之变化。绘画创作是一种内在的需求,一种对自身的需求。只有内心提出了需求,才会创造出新的艺术路径。画抽象和画具象都涉及空间、结构、光线和颜色等问题。具象和抽象之间有共通之处,关键在于获得新的观念。就如同人需要呼吸一样,画面也需要呼吸,使身心与画面交融,让呼吸在绘画中流动。东方的书法与山水,在油画的油性挥洒中交融,形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汇点上的独特表达,展现出宏伟而智慧的自然宇宙,空灵而充实,深邃而张望天际,仿佛一览众山小。
当年轻时积淀的中国文化的深厚学养,碰撞了抽象主义的自由发挥,魏乐唐在积极尝试创作中,迸发出一种独特的东方抽象表现绘画风格。这一风格使他在1965年跻身波士顿当代艺术学院主办的“无笔之画”展览,与安迪·沃霍尔、杰克逊·波洛克、汉斯·哈同等大师同台展出。他将中国甲骨文、金文字形和书画笔墨及精神融入西方抽象绘画,与大师们的作品相辉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光芒。这一创作成果为魏乐唐赢得了国际艺术舞台上的认可,标志着他在东西方艺术交融中的成功蜕变,也走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极易辨识的艺术风格大道。魏乐唐在抽象表现主义的世界舞台中心,展现了中国的笔墨和书法的魅力。他独一无二的书法线性表现明显区别于汉斯·哈同和弗朗茨·克莱恩等其他抽象表现主义大师。他是第一代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中唯一主动以书法线条终身创作的画家。他幸运地在艺术史关键节点出现在抽象表现主义舞台之上,并且将中国的书法融于抽象绘画之中,为抽象表现主义增添了中国元素。
在这个东西方艺术交融的历史舞台上,中国书法中那独特的飘逸、雄健的线条以及沧桑古拙的笔触,在魏乐唐的绘画中随处可见。同时,受到西方抽象主义的影响,魏乐唐创造了阴阳面互现的效果,色彩在浓淡中交错,肌理的厚薄搭配使人感受到他个人风貌的独特性和对选择的坚持。中国文字的创造融合了大自然中各种形态、美感、声音、想象等元素,通过书写中各种律动的演绎及历史时空环境的需求变化,形成了真、草、隶、篆等多种表现形式的书法艺术。在西方艺坛,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对中国书法线性艺术神奇性的向往与追求变得日益明显,例如苏拉吉、哈同等艺术家的书法表现主义,以及波洛克“纽约画派”的线性抽象风格,都可以追溯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中国的抽象画家们一直以来也都从书法中汲取灵感。
这时,要找到一位能够同时擅长传统书法和西方绘画,并将两者完美融合的艺术家,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魏乐唐以其独特而强烈的抽象艺术,将书法与绘画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成为画坛上无与伦比的存在。他偏爱运用黄、白、蓝、红等各种明快的颜色,通过精心构建色域,独自创造了一个抽象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书法浓墨如主角登场,以字为骨,以色为肉。如果说文字符号是他创作的重要里程碑,那么色彩的运用则是他绘画语言的扩张。他的创作犹如一场即兴的演出,画布上的浓墨如千军万马,呈现出天马行空、龙腾虎跃的壮美景象,如同李白和杜甫诗意般的豪情激昂,令人陶醉其中。通过运用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色彩技巧,魏乐唐不仅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也呈现了一场视觉的盛宴。他对书法的现代化和抽象化的47年苦苦探索和追求,让世人认识到除了日本的具体派外,中国人也在创作现代书法,并且使其变为一种书写的现代主义,即草书的抽象绘画化。魏乐唐几十年的抽象表现主义和现代书法创作,让西方人认识到书法艺术的根源在中国。
魏乐唐直接将书法线条与内涵作为创作元素,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更直接地体现了草书中“笔势”的趣味性。有时候,他作品中的主要线条甚至可以演绎出文字的意境。在南北朝时期,梁朝的书法家萧衍对草书的形容,如同魏乐唐的抽象作品一般:“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婀娜如削弱柳,耸拔如袅长松,婆娑而飞舞凤,宛转而起蟠龙。”欣赏魏乐唐的抽象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萧衍对草书的这番形容。
《伊甸园》 珐琅系列
魏乐唐油画《日出》
魏乐唐专著英文版《毛公鼎》
魏乐唐专著英文版《毛公鼎》
《瘗鹤铭》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魏乐唐有四间工作室:一间是资料室,存放古文献、古文集、各类工具书;一间是放各类颜料、工具、材料;一间是oil painting创作室;一间是小型“兵工厂”,有炼冶炉,用来烧珐琅彩。
魏乐唐晚年以金属珐琅为媒介进行创作,这可以说是一项非凡的壮举。或许是出于工程师的天赋,他尝试将金属珐琅颜料放入高达800℃的高温中,进行无数次融化和冷却实验,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光影和肌理效果。在大画布的彩色部分,他巧妙地运用滴流、色块和线条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整体画面的生动动感。
这种珐琅的创作方式具有独特而奇丽的魅力,散发着神秘而尊贵的质感。他将珐琅成品装嵌于粗亚麻之上,再将其精缝于亚麻布上,最后编织“榫卯”于精致木框。这种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创作方式,使得作品既具有书法线条的灵动,又融合了西画色彩的多彩,创造出一种传奇的艺术风格。
从1995年开始,历时10年,魏乐唐创作了26幅珐琅画,用他的毕生心血去实践和探索中国元素在抽象画中的最高境界。这一时期的作品展现了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深刻理解,成为他艺术生涯中的又一重要篇章。
(作者系江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顾问、美国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顾问,四川省张大千研究中心研究员)
【魏乐唐简介】
魏乐唐2012年病逝于旧金山,享年91岁。他一生从事绘画创作60余年,卓然成家,是海外华人中最早致力于现代抽象艺术的画家。魏乐唐的作品完美地结合了法国印象派的色彩,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格局,以及中国书法的气韵,与赵无极、朱德群、陈荫罴并称为海外华人抽象画“四大天王”。
1997年,《向魏乐唐致敬》入编《国际艺术辞典》。
1997年,瑞士政府发行其主体绘画邮票。
1998年,荣获意大利艺术学院颁赠最高荣誉教授头衔。
2000年,获邀参加瑞士日内瓦千禧年“国际艺术大展”,作品发行为邮票,其油画作品于2000、2002及2004年被瑞士“国际艺术名人录”出版公司选印为邮票。
今年3月16日,为纪念魏乐唐诞辰103周年,硅谷亚洲艺术中心再次举办了魏乐唐画展。先生仙逝经年,但他的画作,依然引领我们去感受、去思考。他的色彩和块面如同女娲五色补天石,落英缤纷;笔墨和线条宛如盘古开天辟地斧,乱石崩云。站在他的作品前,仔细聆听,仿佛能听见贝多芬《命运》的雄壮、琵琶曲《霸王卸甲》的铿锵、小提琴《梁祝》的婉转、肖邦《夜曲》的抒情。他的作品是东西方艺术的碰撞和融合,是多感官的交响曲,是自在自如的超越,无拘无束,觉知觉悟。他在传统中创新,在创新中复古,在复古中升华。运用传统文字的线条,从早期的甲骨文到重视轮廓线,再将其转换为符号表现,进而成为现在的纯粹抽象绘画表现,作品彰显出虚无缥缈的中国山水画的诗意。
正如魏乐唐描述自己的创作:“我在寻找一种艺术形式,以彰显力量感和精微之妙,以及掌控与不受掌控的融合,秩序和混乱、不完美中的完美感觉。”他的作品,是对艺术无限追求的探索,是力量与精微的完美融合,也是秩序与混乱、不完美中的完美感觉的具体体现。在他的绘画中,艺术变成了一场旋律悠扬的交响曲,引领我们走向无限的艺术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