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因其独特的生命力和高洁坚韧的品质,梅花备受历代文人墨客推崇,诗词歌赋、水墨丹青,处处可见其冰姿倩影。
作为书法家的刘元堂同样爱梅,起因是因为情窦初开之时,心恋的姑娘名字中有梅字。后来,他曾租住定淮门二号,到南艺校园,古林公园是必经之路。这条路,他整整走了八年。对刘元堂来说,古林公园里的每一棵梅花树,都是他的好友。即便在不开花的季节,他也会时常去看它们。
这些年,梅花逐渐成为刘元堂绘画时的主要创作题材。“天底下所有的梅花其实在形状上都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如果按照传统‘写实’的技法去处理梅花的枝干、花瓣等,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我一般不会去‘画’梅花,而是‘写’梅花,即以书法的各类书体介入画梅,体现出梅花整体的写意性。”刘元堂说。同时,以书“写”梅也是创作主体情感的主观性表达。“写”更多注重笔端的情感,正因此,刘元堂每年画的梅花都不一样,大抵是心境发生变化的缘故。
刘元堂现场挥毫落纸,创作了一幅名为《俏不争春》的横幅画。“白梅全用水墨来表现,是中国写意画的一个境界。比起红梅的艳丽,我更偏爱白梅的素雅。”刘元堂说,“中国文人画指向的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古代文人画也多以白梅为主,其中传达的也是他们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