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今年来,淮安涟水县司法局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接群众法治需求、立足基层基础建设、做好法治惠民答卷,以“三重三实现”打好组合拳推动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重机制建设,实现工作运行规范化。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主抓、分级负责”的体制机制,与其他公共服务同部署、同推进、同保障、同考核。出台政策引导机制,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全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大实体平台建设投入,加大社会法律服务供给,形成政府主导、保障有力的公共法律供给模式。完善体系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运行体系,在镇(街道)设立法律援助窗口,在村(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站,每村配备1名法律顾问。以县矛调中心为龙头,镇(街道)、村(居)人民调解机构实现全覆盖,完善“诉调对接”“公调对接”和“检调对接”机制。
重平台建设,实现供给渠道多元化。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将公共法律服务站向医院、小微企业园区、商场延伸,设立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全覆盖。建立涟水县中小微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中心,整合全县律师资源,发挥“线上+线下”的服务功能,为企业防范风险、健康发展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一站式”法律服务。聚力服务保障,确保助企便民取得实效。侧重为欠薪讨薪、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等劳资纠纷开辟“绿色通道”,2021年以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29件,已走访100余个村(社区),排查发现困难群众法律需求3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80余人次。
重优质服务,实现便民惠民精准化。通过律师定期坐班+电话咨询AB岗+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方式,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开设公共法律服务站专家门诊。为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各律师事务所主任定期下沉到镇(街道),常态化开展法律坐诊服务。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法律项目责任清单,由司法局与律师事务所、司法所签订法律服务项目责任清单,明确责任清单具体内容,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定期开展督查,确保公共法律服务站正常运行。
(胡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