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化境 守正创新
2021-04-18 20:2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马明龙  
1
听新闻


文心化境 守正创新

□ 马明龙

  编者按

  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影响力,拥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镇江,将在“十四五”开局之际全面启动“文化金山”等一系列IP品牌建设。为鼓励文化界“读懂城市精神、讲好镇江故事”,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没有选择以开会、批示这些“常规动作”来推进工作,而是亲自提笔撰写了一篇饱含深情的千字文章,讲述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关切以及对历史人文价值的提炼,与文化界人士进行了一场“心灵对话”。

 

  一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城市,一定是有点风骨的。

  东吴孙权的风骨,是凝于铁瓮城之上,以“三分天下”之势,坐断东南,于战火纷飞之时,为黎民百姓争得了五十载物阜民丰的江南盛景;

  南朝刘勰的风骨,是寄于《文心雕龙》之中,“情性所铄,陶染所凝”,以手写心、以文化人,为当朝和后世点燃文艺理论之灯;

  荆州刺史刘义庆的风骨,是退守外镇,招贤纳士,著三十六篇《世说新语》,以高简瑰奇之行、玄远冷隽之言,说尽魏晋风流,为后世备下了取之不竭的文学富矿;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风骨,是跌宕一生之后,安于梦溪园内,潜心科研,著成古代科学之圣书《梦溪笔谈》,填补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大空白,成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南宋辛弃疾的风骨,是回荡于北固亭之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铿锵之音,“天下英雄谁敌手”的战斗情怀,即使壮志未酬、悲歌未彻,仍热血难凉、赤诚如初,为后世书写了一幅英雄侠义的磅礴画卷……

  昔者,黄帝画野,都邑始分,夏禹治水,山水初奠,茫天苍海,物竞天择。泱泱之国中“天下第一江山”的镇江更是雄秀兼备,风骨天成。

  “城市山林”的镇江,江河交汇,长江自西向东奔涌而过,运河由北向南川流不息,金山、焦山、北固山、云台山沿江耸峙,长山、黄鹤山、九华山、五州山绵亘西南,圌山、五峰山、京岘山雄踞东郊,茅山、宝华山、九龙山气象万千,每一处都写满了故事。

  南山绵亘,有昭明太子静坐读书的剪影;金山之巅,有梁红玉迎箭雨击鼓战金兵的风姿;蒜山之下,有苏轼“买田置家”的余生之愿;别峰庵里,有郑板桥挑灯夜读、画竹写兰的淡韵咸雅;焦山浮玉有祖冲之亲量规尺、目尽毫厘的文心师心;多景楼前,有米芾泼墨挥毫、清风灏气的神迹。

  古往今来,这座历史重镇生成了崇实雄豪,包容厚重,坚韧不拔的独特气质。“满眼风光”中曾护佑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的物华南归;“春风又绿”时常述说飞遍华夏人间的古今传奇;“一片冰心”都寄放在历代文人墨客怀文耕心里……

  当下,我们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来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必须以当仁不让之势,全力以赴、加速奔跑。这是文化的力量,更是责任使然。唯文心化境,方与古为新。

  三千年的镇江,赋予我们深邃而灿烂的文化星河、厚重而温情的人文情怀,更赋予我们执着的精神与从容的心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城市也是如此。我们要讲好镇江故事,就是要用最动情的笔触、最鲜活的文字、最真挚的情感去挖掘她、理解她、感受她,讲予远朋、讲予世界,也讲予我们自己…让每一个镇江人,都能理解和体味这座城市的内在面貌,让每一个听过并来过镇江的人,都能观照镇江,问候世界。

  城市规划家芒福德提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谓城市灵魂,既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更是每个人内心的精神故土。文心人心,化人化境,需要守正创新,需要审美慧觉,需要薪火相传,更需要“嬗变蝶变”。于此才能在困境处坚韧不拔,在低回处百折不挠,以大江大河的气魄,争得城市荣光!

  千年镇江,孜孜以求,默读不倦,永在路上。

标签:镇江;风骨;金山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