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春雨淅淅沥沥,站在薛家洼生态园的观景平台上,眼前千里江水澄碧浩荡,岸上树木吐翠、芳草茵茵,空气里弥漫着春日独有的清新,一幅山水相依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马鞍山薛家洼
“别看这儿现在是马鞍山的‘网红打卡地’,两年前,这一片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脏乱差之地,站在这儿,泥都能没到小腿。”马鞍山花山区原三大一强办公室主任高旭东介绍,薛家洼生态园地处长江东岸,占地986亩,曾经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原有非法码头3家,散乱污企业7家,固废堆场1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个,危旧民居96户,停靠渔民作业船、住家船223条。
2019年4月至7月,马鞍山开展以薛家洼为重点区域的长江东岸综合整治,从昔日“脏乱差”到如今“美如画”,薛家洼生态园已成为马鞍山一张亮眼的城市名片。
马鞍山滨江湿地公园
薛家洼的转变是马鞍山长江岸线绿色蝶变的一帧剪影。以薛家洼点位整改为契机,近年来,马鞍山强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大力实施长江岸线综合整治,拆除长江沿线非法码头158家,清退长江岸线约10公里、滩地1000多亩,整治散乱污企业699家,清理固废堆放点62处,着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同时,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使用本地树种进行复绿补绿,保留杨树林、芦苇荡等生态湿地,打造原生态的滨江湿地公园,解决了马鞍山长期以来存在的“滨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的问题。
此外,马鞍山积极推进长江生态修复保护,在安徽全省率先完成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禁渔和渔民退捕转产,5146条渔船全部拆解,1.1万渔民转产上岸。加快构建长江生态廊道,加强沿岸防护林建设和湿地保护,完成造林绿化1.3万亩,退渔还湿1662亩。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放流各类鱼苗600多万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沈佳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