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人间风情
——《画说西善》观感
□刘旭东
江南时报讯 西善桥是南京西南的一个小镇,现在叫作街道,看上去很普通,其实大有来头。《世说新语》中著名的“新亭对泣”可能就在此地发生。李白在南京过江,被风所阻,留下五言古诗的新林浦,肯定就是此地。由于诸种原因,西善桥的发展曾滞后于南京主城区,但是因祸得福,现在要找老南京的味道,西善桥却是得天独厚。
我曾经因为陈建华先生的几尊雕塑到过西善桥。陈建华先生的“古道驿风”“李白行吟”“竹林七贤”三尊雕塑永久落户于这座江南古镇,让西善桥平添几多人文风韵,让我对其主事者刮目相看。我感受到西善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定有力的步伐。
西善桥正在蝶变之中。
近日,我应邀到西善桥观看《画说西善》画展,大有望外之喜。
《画说西善》作者、画家蔡震
这是画家蔡震先生潜心半年多时间,精心创作的西善桥风情画。100多幅写生佳作,荟萃一处,蔚为大观。这位画家不仅能画,而且能文。他给每幅画作都配了相应的说明文字。其文字清新质朴,干净利落。画展取名《画说西善》,真是名副其实。画西善、说西善,图文并茂,充满人间烟火气,每一幅作品都生动可感,气息动人。
我不认识画家,但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他的用心,他的格高。
我以为这些作品具有认识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这是画家以他的视角和方式为西善桥做的一份艺术档案。画家以速写的方式写生,很见功力,仅用线条就勾勒了不同的世相和杂色的人物。这些世相和人物,集中体现了其认识价值和历史价值。过去,对历史的想象,我们主要依靠文字,但其实美术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今天我们看《韩熙载夜宴图》,看《西园雅集》,其中的许多信息量,是文字所无法表达无法解读的。同样,后人看《画说西善》一定会感谢画家为他们留下了宝贵的图式,让人一目了然,省了许多可能的歧义和笔墨官司。我说《画说西善》有审美价值,是因为这些作品造型准确生动。某种意义上,生动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尤为难得。
我觉得,正在蝶变中的西善桥值得珍视和记录。
我注意到观众很多,大多是当地的居民。一些人围着画看得入神,一些人还在交谈议论。我在想,人们为什么喜欢这个画展?
艺术有一种功能,就是将熟悉的生活陌生化。西善桥的观众看画家的画,读他的文字,一定既亲切,又新奇。这就是审美的境界。有些事物,人们在生活中可能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但借助艺术可以重新发现。发现什么?发现生活的变化,发现生活的进步,发现生活的美和幸福。
我还有一个感觉,这些画虽是现实的,但又是过去的,还是未来的。因为画中的许多题材和内容既连着过去,也指向未来。一些是旧时的遗存,一些可见未来的端倪。画家的眼光是独到的,选择也是独到的,既让人回味,又给人启示。
西善桥在春节期间举办这样一个画展,很有意义。它接地气。文化的养成,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慢工出细活,文火炖肉慢慢香。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不是口号,不是空话,需要去一一落实。
这个画展就是基层最好的落实。
(作者系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