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向善 百年勤耕
2021-12-13 18:5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李映婳 侯敬奇 郁晨  
1
听新闻

日月光华 凝结百年

  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25日),原名“长洲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改名为吴县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1926年8月,按照新学制改组为完全小学——吴县县立第二小学校。1927年8月,更名为吴县县立城北小学校。1928年8月,更名为苏州市城北小学校。1930年5月,第五任校长韩秉直提出以“善”“耕”二字为校名,改名吴县县立善耕小学校。次年8月又改名为善耕中心小学校。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名为吴县灵鹫古市镇中心国民学校。1951年,改名为苏州市善耕中心小学校。1998、1999两年间,西花、东吴两完小并入善耕。2008年,苏锦小学并入善耕。2009年,学校整体迁入平江新城校址,更名为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校,沿用至今。

一生向善 百年勤耕

  1930年5月,学校第五任校长韩秉直以“善耕”两字命名校名,并提炼出“一生向善 百年勤耕”校训。

  “一生向善”是善耕师生的追求目标,善教善学,崇德向善。“勤耕”也可以理解为“勤读力耕”:勤读为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力耕为要,不断探索,努力实践。“百年勤耕”,蕴含着对善耕学子的要求,同时也包含了对学校、对教师的鞭策。“一生向善,百年勤耕”,高洁的品性成就快乐的人生,善思的品质迸发创新的智慧,勤读力耕,终身学习,孜孜不倦。

钟声依旧 饮水思源

  善耕书院,原址为1865年由孙毓菘创办的家养义塾。1906年1月更名为公立初等商业学堂,后校名几经变更,1975年9月更名为东吴小学,1999年并入当时善耕中心小学。小巷悠悠,粉墙黛瓦,草木扶疏,书声朗朗,“善耕书院”之名沿用至今。

  书院前的仿真树上挂着一口历经百年的铜钟,1914年的学校没有电铃和自来水,这口钟就是当时添置的,轻敲古钟,声音依旧。下方的井圈,为当时学校取水的井圈,亦被保存了下来。钟声启智,饮水思源,一届又一届的善耕人时刻谨记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并将继承发扬,砥砺前行。

  李映婳 侯敬奇 郁晨

标签:小学校;苏州市;改名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