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做好集中隔离点管控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建邺区阿里酒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有这样一群人,默默地战斗在特殊的围墙内,他们服务大局,听从指挥,舍小家顾大家,争分夺秒,排除万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动隔离点的其他工作人员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责任与担当牢牢筑起一座战“疫”堡垒,确保集中隔离点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用最美“逆行”向疫情宣战,他们就是坚守集中隔离酒店的战疫先锋。
事无巨细的“守关班长”
“我是一名党员,在党和政府、群众需要的时候,必须站出来,冲向第一线!”
郭江勇,今年53岁,现任建邺区河西办副处级主任。他为点位长,也是党支部书记,负责领导、统筹、协调隔离场所的日常管理和主持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受领任务后,他立即召开专项工作部署会,调整“抗疫先锋”行动党支部成员,组织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戴党徽,亮身份”。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做好全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在隔离点工作期间,他强调最多的就是责任、落实和细节,为了坚决阻断病毒传播,确保所有人员安全,在仔细了解驻点酒店的水暖电、楼梯电梯设置、房间排布、空调系统运行、监控系统使用等情况后,提出“杜绝隔离人员产生交叉感染现象、杜绝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工作产生感染、杜绝医废垃圾对外界产生污染”三项原则,带领隔离点工作人员把上级的每一个要求都落到实处,把防控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确认。每天他都会把前一天区点调会中的会议精神、指出的需要整改的问题传达给大家,把当天的工作重点、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等内容详细地进行部署,确保所有工作人员清楚并及时改进。他以对使命的高度负责、对职责的勇于担当,统筹调度一丝不苟,日以继夜坚守岗位,为保障隔离点顺畅高效运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辅助决策的“参谋助手”
“作为共产党员,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到防疫一线,守护城市安康!”
宋伟,今年43岁,现任建邺区委巡察办副科职。
他为信息联络组组长兼副点位长,主要负责隔离场所各类数据统计、核实、更新、上报,同时协助点位长完成日常工作。面对工作繁重、头绪繁多、事务繁杂等实际困难,他主动上前、冲锋一线,在点位长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信息联络组综合协调作用,当好号令的传递者、工作协调者、政令的解读者。及时起草工作方案,承办各类会议文电,发布防疫动态,汇总隔离点各类信息,整理收集台帐资料,督导工作落实。由于街道推送的隔离人员数据,来源复杂、信息不全,他和医疗组人员每天都会对接收和解封人员信息认真核对筛选,反复甄别,直到核准查实,一丝不毫不敢松懈,生怕出现半点差错,因为他知道,如果把隔离人员的解除医学观察时间搞错,就会使社会面安全多一份风险。在他和医疗组的共同努力下,所有数据都做到了精准无误,为隔离点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保驾护航的“安全卫士”
“我是党员,就应该冲在前、干在前,不能计较个人得失!”
牛拥军,今年51岁,现任建邺区建设局二级主任科员。他为防控消毒组组长,主要负责隔离点内外环境消杀消毒,各类医疗废弃物收集和垃圾清运消毒等工作。防控消毒是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工作琐碎、艰辛又危险。一到岗,他便一头扎进了工作中,对着视频一遍遍学习消杀程序,对照上级下发的文件,一遍遍熟悉终末消毒工作和医疗废物转运交接工作。针对消毒剂量配比把控不准,消杀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等问题,及时与疾控中心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常态组织全体消杀人员参加消毒知识培训,确保隔离点消杀效果和消杀人员防护安全。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隔离场所消毒措施、个人防护、消毒记录、消毒评价等工作开展更加科学、规范、有序,为进入污染区的其他工作人员撑起了第一道防护屏障。他严守工作规范,连续奋战,冲锋在集中隔离点位的最前沿,用自己的热血拼搏筑起了一道阻断疫情传播的坚固防线。
敢打硬仗的“突击队员”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参与隔离点防疫工作,我义不容辞,请组织放心,坚决完成任务!”
刘富强,今年39岁,现任建邺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四级主任科员。他为后勤保障组组长,主要负责对接、协调隔离转运单位、酒店、隔离转运专班,做好隔离人员转运入住,安排接待等工作。根据闭环管理要求,隔离点与转运专班的工作需要做到无缝衔接,他的工作没有白天和黑夜,不分工作和休息。一旦有隔离人员送至隔离点,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登记信息、分配房间,安排他们尽早入住。每天他枕戈待旦,随时应战,始终保持对接-转运-接待-隔离的战疫值班状态,充分发挥内外衔接,横向协调,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从接到区防指通知,到隔离人员房间安排及统筹,到通知酒店做好隔离准备,到组织当日解封人员离店……记录了他一天中的忙碌的身影,见证了隔离点一天中的空前战况和战绩满满。在组织最需要的时刻,他用高强度、高效率的硬核担当,彰显了守土有责,尽责有方,超越自我,激发潜能的工作风采和拼搏精神。
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我坚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无声的战‘疫’!”
张大伟,今年39岁,现任建邺区图书馆馆员。
他为人文关怀组组长,主要负责隔离观察点的餐食供应、物资保障、人文关怀等工作。工作期间,他吃苦耐劳、履职尽责,有序高效完成各项物资配给、后勤保障等工作,尽心尽力服务于每一位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为隔离酒店的核酸检测、日常防控提供了坚实保证。虽然工作繁重辛苦,但他没有丝毫怨言。从进驻隔离点开始,他没有睡过一个整夜觉,为了让隔离人员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他时刻关心着每个隔离人员的生活动态,了解大家的具体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隔离期间遇到的各种困难。为防止隔离人员出现心理问题,他每天会通过微信,发送温馨提示和各项通知,及时化解隔离人员紧张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针对隔离人员年龄、身体等情况进行合理营养配餐,耐心地为隔离人员提供“保姆式”服务,展现了疫情防控使命必达的“亮剑”精神。
耐心勤恳的“铿锵玫瑰”
“坚守有了责任,便会无怨无悔!”
赵晓凡,今年25岁,现任建邺区检察院书记员。她为信息联络组副组长,承担信息统计报送、隔离人员信息平台维护等工作。虽然她是隔离酒店工作组中最年轻的一员,但她总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检察人的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精益求精、担当有为、追求极致的精神。
在工作期间,她始终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严格自律、履职尽责、争当先锋,精准高效完成各类数据信息采集报送工作。她服从安排、勇于担当,在完成分管工作的同时,时刻关注隔离人员的诉求信息,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的各类诉求,对于非常规以及背离防疫隔离规定的诉求,不厌其烦的做好解释工作,纾解他们的情绪。虽然每天面临的是复杂琐碎的工作,以及少之又少的休息时间,但她毫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坚信自己能完成好职责使命,为隔离点精准防控贡献力量。
忠诚担当的“警中木兰”
“疫情当前,作为一名党员民警,我必须要全力以赴,无愧党旗警徽,无愧于入党誓言!”
刘灿,今年27岁,现任建邺区公安分局四级警长。
她为安全保卫组组长,负责依法落实封锁、控制、隔离等安全措施,做好隔离点人员管控和安全保卫等工作。为了更好完成任务,进驻隔离点后,她迅速对执行酒店和隔离人员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针对性建立安保方案,制定值班表,对监控室这个关键点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专人监督,定时拍照打卡,预防工作失误。安保工作简单枯燥,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掉以轻心,每天都打起十二分精神,紧盯监控显示器,一旦发现隔离区有人员走动,立即落实原因,预防被隔离对象私自走出房间。每当发现有违反防疫规定的隔离人员,她都会耐心说服,讲解防疫政策和相关规定,并告知违反疫情防控规定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正是她用温和的语言和严格的工作纪律,确保了隔离点工作安全平稳运行。
兢兢业业的“白衣战士”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为群众服务是我工作分内之事”
金芳,今年50岁,现任建邺区南苑卫生中心主任。
她为健康观察组组长,负责隔离点工作人员及隔离对象体温监测、病情观察、核酸检测、健康教育等工作。进驻隔离点后,她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新岗位的工作流程,便一头扎进了工作,按照“科学管理、温情服务”原则,每天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隔离人员相互沟通,耐心细致的为隔离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帮他们答疑解惑。她时刻关注隔离人员的体温波动和健康状况,照顾他们的情绪,一对一沟通,打消他们的顾虑和恐惧。通过自身专业知识为隔离人员提供心理咨询,为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住得放心、安心、舒心,真切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连续15天,她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经常凌晨一两点,还在帮助隔离人员处理各种突发状态。正是因为她的专业指导和悉心照顾,隔离点至今未出现一例发热病人。作为一名白衣战士,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医者本色。
细微之处见精神,艰难之时显担当。他们从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用日复一日辛勤而严谨的工作,为全市人民筑起了一道坚实可靠的“防控墙”,用实际行动,让党旗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高高飘扬。目前他们已经顺利完成驻点工作任务,郭江勇和他的团队也开始了14天的隔离生活。
通讯员 建萱(供图)
记者 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