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温馨并传递人生力量的读书小刊物
2023-02-20 12:2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慧骐  
1
听新闻

  谢谢老友徐廷华先生让我知道并认识了一本温馨且雅致的读书小刊物:《阅微》。称其小,是指它的开本:小32开。每期为64面,两个印张。现在大开本的书、刊见多了,因其小,反倒显得稀奇、俊俏。

  《阅微》创刊于2010年10月,前十年每年出六期,后来改为每年出四期。我新近拿到的2022年第4期,是总第70期。刊物的主办者为金陵图书馆。封面上有八个字,是对刊名的精准解释。这八个字是:阅文品书 微言大义。它设有每期均由执行责编撰写的富有思想启迪意味的“卷首语”,还有“专稿”“文笔”“赏读”“影像”和“阅生活”“新书架”等栏目。所选文稿除一些名家名篇的转载,每期都有好几篇原创文章。它所强调的知识可读性与地域文化性的结合,从我读到的几本样刊上得到了很确定的印证。我还注意到,这本小刊物做得很用心,经常有一些专题性的策划,集中某一个人物或主题来组织和编选相关文章。辛弃疾诞辰880周年,鲁迅诞辰140周年,汪曾祺诞辰100周年,等等,他们都搞过相应的专辑。“儿童文学与戏剧”“见信如晤”“闲话书房”,这些围绕读书、写作而展开的事物或专门性的成就,都曾被他们拿来做了某一期的“特邀嘉宾”。这样的编辑含量,使得这本小刊物彰显出较大的格局和体量,因而深受读者的广泛欢迎。据说各地的读书人和藏书家都以得到这本《阅微》为乐事。

  试以最近出刊的“纪念沈从文诞辰120周年”特辑(2022年第4期)为例,看一看这本刊物的风格及其特色——“专稿”栏目下选了朱光潜先生的《从沈从文先生的人格看他的文艺风格》、汪曾祺先生的《我的老师沈从文(节选)》、张充和的《三姐夫沈二哥》、美国汉学家金介甫教授的《我为什么要写沈从文》共四篇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深入探讨沈从文的文章。“赏读”栏目节选了沈从文先生的《七色魇》,“精读”栏目推出的是邱瑾的研究文章《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悲剧美与人文价值》。无疑,这些文章构成了这期刊物的主干,但就像厨师做一桌丰盛的菜肴一样,还会考虑一些调节食客口味的辅菜,才使得整桌酒席华丽、浓郁而又不失单调。在所设“文笔”栏目下安排了四篇与沈从文无关的文字,分别是徐廷华先生所写读识老作家冰心的文章《一片“爱”心在玉壶》和笔者对昆明当代作家张稼文具有“发明”特征的散文诗集《那些小事情》的评读:《小场景里的烟火气》;另两篇为《紫金南麓》和《柿红庭院暖》,写对风景的感悟和对乡间食物的深情。在整本刊物里,这些文字的搭配出现宛如一幅油画镜框的镶边,使得在结构上平添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活跃。

  往深里说,《阅微》是一本有自己内在追求,显示出亲切的人文情怀的杂志。它“对于擦亮历史文化印记,唤起人们的阅读注意力”(学者徐雁语)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作用。记得前两年,在它创刊十周年时,金陵图书馆编选了一套四卷本、总字数达60万字的《阅微文存》,交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设计装帧和所选文章均堪称一流。四卷本的书名分别为《文都》《行脚》《旅人》《游心》。这套集聚了现当代文坛一大批作家、编辑家优秀作品的散文集,见者无不为之惊艳,许多读书人争相收藏。

  《阅微》杂志十几年来一直由两位富有胆识与慧心的女士先后担任执行主编(责编),她们的名字叫李海燕、卜璐。在最新出刊的这期专辑中,卜璐在《到日光下去生活》的“卷首语”里,以充满哲理的笔调如此写道:“……当失去变成人生常态,活着就成为一种使命。/世事无常,人生多艰,但无论如何,‘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到日光下去生活,该来的总要来,不必怕。顺其自然,从容面对,也是一种庞大的力量。”这样的句子里我分明读到了一种属于诗人的气息,这股气息里有让人向上和生力的温暖;而对一本杂志而言,诗人般的坦诚与激情,可能正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它或可让你赢得众多读者的信任与迷恋。

  2023年2月19日凌晨于盱眙天泉湖畔

标签:沈从文;刊物;开本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