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梅山街道致力打造“前端+中端+末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闭环体系,引导市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前端投放。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不定期在辖区各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2021年全年,开展各类志愿者培训及社区活动12场,教育引导居民将垃圾进行四分类,做到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单独分类投放,便于收集处理。同时,根据住户分布、人口数量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环保屋位置。完成辖区11个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累计建设垃圾亭房28座,规范收集点3个,并配备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居民有效分类投放各类垃圾,并换取对应积分,定期兑换。
中端收运。每类生活垃圾“专车专运”与前端收集无缝对接。厨余垃圾配有专用收运车,另外三类垃圾也有各自的收运体系。其中,其他垃圾用密闭压缩垃圾车收运;可回收物可通过资源回收站预约收运;有害垃圾通过委托专业资质收运公司收运。杜绝“先分后混”“混装混运”。
“每辆收运车辆统一涂装分类标识,统一安装GPS定位系统,逐车建档、全程监控。”按照“一车一类”“专车专运”,构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清晰的收运体系。建立收集管理台账,记录分类生活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去向。
末端处理。厨余垃圾运至岱山垃圾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同时,我街道在农贸市场内设置一台日处理量为2吨的餐厨垃圾处理机,为梅山农贸市场产生的厨余垃圾进行处理变为有机肥料;建立街道收资源站,将各环保屋收集的可回收资源统一回收进行分拣再利用;对大件垃圾由专用车辆送至雨花台区大件垃圾分拣中心统一回收。
2021年,处理厨余一年约1460吨,可回收一年约50吨,大件垃圾一年约48吨。梅山街道多举措有效搭建了垃圾“大分流、小分类”综合治理体系,打造生活垃圾“投、收、运、处”全链条闭环模式。
通讯员 戴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