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日,国务院《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第56期)专题报道江苏省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成效,六合区“聚力打造 ‘111’法治服务体系”经验做法,作为头条被介绍推广。今年上半年,六合区共签约项目投资总额724 亿元,实际利用内资和外资分别增长60.6%、108.5%。
一是注重平台打造,搭好法治资源“聚合器”。在市民中心设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服务中心,抽调政法部门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实现法治服务中心与其他服务窗口无缝衔接,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投诉处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搭建11个企业服务微信群,政法各部门、各街道(园区)负责人和737家企业管理人员分片入群。开通一部法治服务专线57570111,拓宽为企服务渠道,实现“一个号码管法治服务”目标。
二是注重规范执法,当好市场环境“净化器”。围绕企业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合法性审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动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建立民意直通车等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商会等为联系点,在起草、审查涉及企业权益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时听取并采纳其意见。共形成立法立项建议2个,征集立法草案修改及其他意见建议63条。制定《区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目录》,梳理出行政规范性文件32份。对垃圾焚烧厂、金牛湖主题乐园项目等重大项目出具法律意见150余条。
三是注重打调并举,做好社会稳定“助推器”。深入开展打击损害企业权益犯罪专项行动,严厉处置干扰项目建设和企业投资的违法犯罪行为,已办理涉企案件 22 起,挽回经济损失近 2.5 亿元。建立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有机衔接,及时有效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已化解涉企矛盾纠纷719件。广泛开展“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常态化推进“警企”“检企”共建,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六合气候”。
四是注重机制创新,装好法律服务“驱动器”。推进775名政法系统“三官一律”、125名法学会会员“进网入企”,提供“私人定制”法律服务。创新开展“法企同行”“行走的天平”“检察护航民企发展”等活动,积极打造“周周有约·法润万家”、巡回审判进企业等普法宣传品牌,定期发布涉企典型案例,用生动鲜活的形式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今年10月,经第三方测评,六合驻区企业对“法治111”项目的综合满意度达到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