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天宁: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省级改革试点扎实落地
2021-09-14 14:5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李江民 宋菁 邱国忠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天宁区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省级试点,以郑陆为主阵地,加快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以“四强”为抓手,努力打造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工作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郑陆经验”。

  强机制,成立区镇两级工作专班,夯实试点工作基础。天宁区成立“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专班”,由区委常委、副区长担任组长,郑陆镇同步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工作。区镇两级多次召开推进会会,定期通报工作进展,交流经验做法,部署推进试点工作扎实落地。

  强试点,突出“3+3+3”管护重点任务,打开试点工作局面。结合郑陆镇实际,走访郑陆全镇21个村,重新完善确定《郑陆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数据调查表》,充分调研各村公共基础管护现状,形成管护设施清单。2021年以“3+3+3”为主抓手,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公路、水利3个重点行业,舜北村、新沟桥村、丰北村3个重点示范村,丰北居家养老中心、新沟村卫生室、郑陆中心幼儿园3个重点示范点,细化制定管护标准,以点带面不断深化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

  强凝聚,健全管护队伍,打通试点工作脉络。按照“政府主导、落实责任、谁受益、谁维护”的总体要求,明晰产权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协调政府部门、镇、村等各方优势力量共同参与,同步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探索建立以志愿者服务、老党员、村组干部、环卫员为主体的管护队伍,形成公益为主、报酬为辅的工作模式,设立道路、水利、卫生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垃圾处理设施等管理员。

  强保障,多方筹措资金,激发试点工作活力。全面梳理各行业现有资金来源,整合水利、交通专项资金,市区镇按不低于1:1:1的资金配比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维修管护,形成一套管护资金保障体系制度,让管护资金足额用在“刀刃上”。同时积极探索村民组织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管护,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管护。(李江民 宋菁 邱国忠)

标签:公共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试点工作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