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古韵风佘村
2021-09-12 21:0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吴月华  
1
听新闻

  吴月华

  “青山绿水画卷中,青砖黛瓦古韵风”。“金陵古风第一村”佘村位于南京青龙山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横山水库和佘村水库如两颗明珠点缀着这个古老的村落,在余晖的群山环绕中绮丽多姿,美轮美奂。

  百年时光流淌的佘村,由于她独特的山地,没有城市的喧闹,没有车水马龙,这里的青山绿水、古宅老井、七彩雅丹、梨花谷、双龙湖、彩虹路、“小川藏线”等都保持着原生态自然环境,是长寿秘籍之地。满眼的田园阡陌,散发着一股古朴、沉静的韵味,让人们放慢脚步,细细品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解放前佘村村民靠扎山柴、开山采石烧石灰为生计。几百年来,佘村人民勤劳智慧,用双手创建自己的家园,充分挖掘明清建筑等特色资源,保留着田地,延续着春播种、夏长赢、秋丰收。农田与错落有致的民居、荷塘与流水潺潺的小桥、水库与纵横交错的沟坝、道路与层峦叠嶂的青山交织在一起,古朴闲适,好似一幅水墨画卷。

  行走村中,有距今300多年的潘氏老宅,系青砖黑瓦马头墙明末清初建筑风格,坐北朝南,分三个宅院,每宅三进二层,穿堂式高墙深院,共计九十九间半,历经战火和火灾,现存六十余间。穿过门厅,每进砖雕门楣映入眼帘,上面雕刻有双狮戏绣球、人物故事,还有大量卷草纹装饰雕刻等精美图案,形态逼真。“天赐纯嘏”古朴俊秀,简洁富丽,无论在古在今,它是这里主人的真实写照。木窗扇门、柱梁斗拱古色古香,抬头望见梅花纹样的瓦当滴水;大厅、客厅、住房、书房、厨房、杂屋、厕所、下水道、古井等建筑,宛转相通,曲折回绕,似入迷宫,让人不禁思索着它昔日的辉煌。

  潘氏宗祠修缮原样,外观庄重古朴,内部雕梁画栋,精致美观,是典型的徽派祠宇建筑风格。现在作为村史馆展示着潘氏家训、历史文化事迹、佘村故事、佘村成才榜等,成为佘村的窗口。

  相传佘村以前叫龙村,是专门出天子的地方,当朝皇帝听闻后大怒,要灭其村。刘伯温带领乡亲在村埂龙脊梁的地方插了九把铁锹,断了龙脉,村子得以保全。那处插铁锹的地方,便演化成为传说中的“九龙埂”。至今,佘村还流传着“挑千挑万,不如插锹吃饭”。

  佘村的生铁塘中有一座生铁小山,形状如牛。据传是朱元璋为巩固其一统江山,严防民间私藏兵器,下令缴集焚毁,残渣余铁倒入池塘,堆积成山,其形如牛,村中素有“一尊铁牛戏小塘”的说法。生铁塘的称呼来源于那个大炼钢铁的火热年代,因年代久远,铁牛已风化无形,但铁渣依旧可见。

  潘氏老宅内有一株枯枝牡丹,距今已有300多年,每年的4月才能一睹芳容。它以特、怪、奇著称于世。它“特”在谷雨节气前后三日内满株花开,姹紫嫣红,犹如胭脂凝成,美艳润泽,芬芳馥郁;“怪”在衬托着花朵的叶片繁茂厚实,青翠欲滴,主干却似饱经风霜,憔悴欲朽,如干柴一般;更“奇”的是,正常年份,每朵花为十二瓣,闰年每朵花为十三瓣。

  佘村300多年的明代古井,则以甘冽清甜的井水,养育了这座古村里的一代代人。村前牛家山口那棵高十余米的500余年古柏树,系潘氏先祖遗物,叶繁枝茂,郁郁葱葱。树体内被嵌入碎铁犁头,历经150多个春秋,成为这座古村沧桑变迁的见证。还有那古窑、邻里树陪伴了佘村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如今,古窑被打造成为教育基地,充满着时光斑驳的记忆,是佘村子孙后代记忆中的家乡。

  这里的七彩丹霞是水库西边的惊喜,规模不大但很壮观。它是一座外形独特的红色山丘,被称为“佘村雅丹”。这里原是个砂石厂,被关停后砂子和碎石堆积成山,历经风雨冲刷,日久侵蚀,就形成了如今千奇百怪的沟壑和雅丹地貌,色彩神奇而迷人。

  每年春天,这里的梨花、樱花、油菜花、向日葵等相继盛开,金鸡菊、百日草、波斯菊镶嵌路旁,或洁白如雪,或金黄灿烂,或五彩斑斓。夏天,池塘里荷花盛开,沐浴荷香。漫步在花田树林中,每一个季节都有让人们记忆深刻的风景。

  田园乡村、农家风光、淳朴民风,这一切在佘村都融汇自然、恬谧悠然。时间带走了许多东西,但带不走历史的印记。一砖,一瓦,一树,一井,这些印记悄无声息地滋润着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们。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是属于佘村的骄傲!这里的文化在延续,这里的故事在继续,这里会更加美丽,更加传奇!

标签:水库;生铁;建筑风格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