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八十年代书家精英探寻展(33)李明明
2021-12-09 19:4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姚云平  
1
听新闻

古雨来信,共赴一场不虚此行之旅

□ 姚云平

  我们都在用力地活着,我们都在努力追寻直抵我们内心的那点东西。

陈维英联

  那年,我从企业离职,租了一套小民房用来画画、写字、发呆,搞书法的朋友茁康给我推荐了古雨的微信,说是在南京上大学时结识的书友。

袁枚诗《苔》

  按茁康的理解,觉得我与古雨会有些共同语言。从此往后的几年间,在我极小的圈子里,与古雨聊天的字数最多,字画、读书、电影、影像、装置、观念、家庭生活、大千世界各种话题,情绪激动时发发牢骚、骂骂人,感觉挺快活。

临蔡襄《澄心堂纸帖》

  记得2014年,古雨在昆明做雅思培训教师。入秋的某天,古雨在27楼的出租房里说想马上回到江苏,不想在外漂了,感觉他当时情绪非常的低落。这种全人类都有的乡愁,不仅仅是远离故土,更多的是缘于原生情感的缺失。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孔召芝诗《山居》

  十月,古雨回到苏州,或许是因为爱情,精神焕发开来,给我发过很多小巷子、园林的图片,能看到他对自然敏感而细腻的情趣。古人说道法自然,自然意象最为美妙,风、花、雪、月,鸟在林,云在天,鱼在水,万物都有生命的交织。对自然生命的观照,可达成物与虚幻意识之间的共识。2015年冬,古雨回到老家连云港东海县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属于自己想要的生活。在他女儿出生时,把我的微信名“牧云”借鉴了过去,取名沐云。不言而喻,这是我们之间的一种默契。

李清照词《渔家傲》

  古雨写字,是按中国传统的写字范式教育开始的,小时候开始涂鸦描红,初中时自学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高中时拜阎揆先生为师,主攻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后入米芾、黄庭坚、赵孟頫等诸家。几千年来中国古人留下的书法人文精神,有一套深刻的感悟理论与范式标准。

临赵孟頫跋《文赋》

  中规中矩的习字过程与古雨性情一样:不喜欢大城市的闹腾与新鲜玩意儿,这些甚至让他有点惊慌失措。现居自己熟悉的小县城过着平凡人的生活,安静乏味,柴米油盐酱醋茶,养家糊口,守素安贫。古雨没有明显的文艺范儿,心性敦厚,只有在长时间的相处中,能感受到他有民国那一代学人的气质,儒雅、中庸下蕴藏刚烈激荡的性情。

储光羲诗《咏山泉》

  民国这一代学人有着非常典型的士人精神,物质贫乏却精神富足,文弱书生却铮铮风骨,直面真性情。每每与古雨聊起这一代人,眼前似乎有了光。

  古雨说:写字是小道。甘于自落低微,已经超越了当今不少写字人的认知(很多写字人把写字当成拯救中国文化最重大的事件)。各类书协号称书法家的十万之多,各种隆重宏大的展览场景甚是热闹,也不知道他们写出了什么惊世之作没有。

空山

  写字的初心是要自己喜欢,而且是莫名的喜欢,不需要语言表达,花如解语还多事。闲暇之余静下心来,真情所至,直抒胸臆,这样的情境下写出来的字,都不会俗。有人说江湖书法俗,有人说学赵孟頫俗,学王铎俗,等等。俗,大多是因为需要吸引大众眼球、大张旗鼓,编造各种神圣的话题,这是当前百分之九十九写字人的共性。我觉得俗从来都不是因为学谁,也不是因为基本功不够,而是躯壳感受不到自己的灵魂,导致下笔即俗。

陈维英联

  苏轼说:做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黄庭坚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纵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林散之老人说:光学写字,不读书,字写得再好,字匠而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医俗,有一定的道理,更重要的还是审美认知与艺术天赋,这个是勤奋与读书补救不了的。类似这样的人很多,如几个知名的教授评论家,说起来头头是道,自己动手写字就打回原形,俗不可耐。可见“清凉境”不是读了些书就能到达的。

  古今往来,风月同天。宇宙万物孕育了每个时代的精彩。在写字的传承上,古雨一直坚定先学古人,后思造化。这些过程都是没有对与错的,殊途同归,最好的作品最后都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至于你学谁,用什么笔什么纸什么墨,用什么抓笔姿势,入门是先楷书还是先隶书,都不是对与错的问题。古人把这些作为范式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普及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的,艺术家必定具有反叛精神,必定有不同于常人的天赋,在同时代一定具有鲜明的自我特征。不敢越古人雷池半步,不能解脱一些束缚教条,注定是平庸的。“身智不相逢,曾经几度老。身智若相逢,即得成佛道。”

  古雨写字过于保守、中庸,这是我的直觉与偏见。每次看他发给我的习作,其中也能看到一些性情流露的笔墨情趣,这才是最为可贵的特质呀。撇开技术技法表象,倾注真诚与生命血性,才能见艺术的本源。做艺术需真诚、勇敢。要忠于自己的情感感受,也要有敢于打破自我固有认知的勇气。所幸我们对于自己所处的孤独,都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当心性自由了,哪怕是在乌云密布的午后,目光里也会有浩瀚的星辰、沉静的大海与春光乍泄的世界,像个随心所欲的漫游者。

苏轼词《临江仙》

  很多灵性的东西都是在繁琐的生活中消磨殆尽,导致最后成就的人非常少。这或许又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千军万马舍身取义,最终仅仅不过成就一两人而已。我时常说,搞艺术比挣钱难多了,当下千万、亿万的富翁不少,但一个时代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不一定能出几个伟大的艺术家,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古雨是八零后,还年轻,作为朋友,对他的高期望其实是我心切。一个写字的人就算七十甚至八十岁,能写出好作品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艺术是一次远行,需要苦行僧的勇气和与生俱来的天赋。眼下,我们只需珍惜写字带来的乐趣就不虚此行。

  共勉。

 

  【书家简介】

  李明明,1984年出生,江苏连云港人。笔名古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东海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获奖入展】

  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

  第二届“象山书院杯”全国书法大赛

  中国·安远“三百山杯”全国楷书作品展

标签:书家;简介;古雨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