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地上的奇迹
2020-11-20 11:5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慧骐  
1
听新闻

  江南大地上的奇迹

  王慧骐

  去年12月19日曾去渭塘看蒋坤元,他当时送了我一摞共五本新书,其中四本是硬壳精装,拎在手上沉甸甸的。今年10月2日在他老同学徐建平那儿,又得坤元赠送的两本新著。前后加起来共七本,总字数当在120万字上下。我称之为“来势汹汹的坤元风暴”。

  这七部书中的三部是由他故乡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其中两部是中长篇小说(一部叫《蛇岛》,写阳澄湖上的一个当代传奇;一部叫《吞》,写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则历史故事),还有一部是写个人奋斗创业史的,书名唤作《四十才是青春》。出版的时间分别为2018年12月、2019年6月、2020年8月。一个出版社如此密集地推一个作家的作品,这种情况似不多见。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个作家的书在市场上销售的业绩出版社至少是满意的。而作为一个本土作家,当地的出版社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推举你,也证明你在这方地盘上已较为沉稳地站住了脚根。作为一个大半辈子从事出版工作的老编辑,同时也是坤元的老朋友,我为他感到高兴和骄傲。

  七部中的另外四部分别由设在北京的三家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为其出版并推广发行。这当中得益于一位重要的幕后人物:凌翔先生。这些年里凌翔先生成功地策划并主编了全国范围内的多套以大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名家阅读文丛,诸如“当代著名作家美文典藏”“当代著名作家美文自选集”“新时代精品朗诵诗选”等,在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印象中凌翔和坤元应当差不多的年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的凌翔在《人民海军报》所属的《水兵》杂志任编辑,其时我在《风流一代》杂志工作,他主持的相关栏目发过我不少的作品,与我有过多次书信往来。记得九十年代曾在北京与他有过一面之晤,生得很帅气的一个小伙子。凌翔后来在《解放军报》任职。之前还曾在军队的一家出版社有过较长时期领导岗位上的历练。这些丰富的经历使得他在当下较为不易的图书市场仍能游刃有余地抛出一些双效益兼收的大手笔。坤元得以与凌翔相遇,应当说是生命中的一件幸事,可谓得贵人之助也。凌翔所搭建的这个平台,给了坤元的作品更多上升和辐射的空间。原本只是盘旋于江南田野的一只丽鸟,如今被引入了无限开阔的海洋与天空之间。坤元的这四部书分别进入凌翔所主编的相关文丛,书名也都取得空灵而隽永,饶具意韵。诸君不妨体会一下这些书名:《沉到河底就能采到珍珠》(一部以写个人经历为主线的散文集)《水车转啊转》(写父亲、老家和童年的散文集)《我就是那一只墙外的苹果》(寻觅人生百味的散文集)《有一朵花开在湖边》(写阳澄湖也写自己心湖万种风情的一部诗集),我以为这几个书名一定程度地透出了凌氏选稿风格,切合了当今图书市场的一种审美趋向。

  从七部书各自的版权上可以获知,书的出版集中在短短的20个月里,对于一个目前主要精力还投放在经营自己企业的企业主而言,这可说是一个发生在中国江南大地上的奇迹。出生于1963年的蒋坤元,身体确实很棒,有着过人的精力,他告诉我每天始终保持不少于五千字的写作量,这的确让人钦佩不已。据说他在简书写作平台上是知名度很高的大咖,获赞数高达二十七万多,粉丝有一万四千多。尤其是近几年他的写作和出书均呈井喷之势(迄今已出版多类型作品四十部)。

(作家蒋坤元近影)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受邀给坤元当时出版的《憨憨泉》一书写序,题目叫《看好蒋坤元》。后来这些年他多次对我说起:你的这句话真的是我写作的一种内在动力,我一直都记着哩。没想到一篇小文对朋友能有这样的影响,这是我初始未曾料及的。感谢时间给出了最有力的证明——蒋坤元没有辜负生他养他的父老乡亲,他以自己的虔诚与执着,写就其人生足以令人为之惊叹的辉煌。

  2020年10月4日夜于南京

标签:江南;王慧骐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