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牛”和“马”都是指人的姓氏。“牛”指姓牛名金的“牛金”这个人,“马”指魏晋时期的司马懿家族之“司马”复姓。
《晋书•元帝纪》有这样一段描写:“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kē,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这里的“宣帝”就是指的司马懿。司马懿生前没有当过皇帝,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晋朝政权当上皇帝后,对爷爷司马懿的追封。司马炎上当皇帝后,曾一口气追封了三位皇帝,除爷爷司马懿外,还追封自己的伯父司马师为景皇帝、自己的父亲司马昭为文皇帝。这就像曹操,生前根本没有当过皇帝,一直是汉朝的丞相,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立魏朝当皇帝,追封父亲曹操为“魏武帝”。《晋书》此段话中的“元帝”是谁?指的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而“牛金”则有两个,一个是战将牛金,另一个是小吏牛金。
我们先说战将牛金。
战将牛金开始是大将军曹仁的部将,曹魏政权建立后,又成为司马懿的部将。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率军数万来攻曹军,其前锋数千人已经到达江陵城下。曹仁登城远望,募得三百人,令牛金率队迎击挑战。由于吴军兵力强盛,牛金人少力寡,很快被周瑜的军队围住、陷入战阵中,情况十分危急。曹仁与长史陈矫俱在城上观战,发现牛金等三百人已经垂危频没,左右众等皆惊惧失色,惟独曹仁意气奋怒,呼左右取马来。陈矫等人知道曹仁欲下城救牛金,于是一起拉住曹仁说:“贼众强盛,势不可当,将军何不放弃这数百众人,却要亲自出城参战?”曹仁不应,披甲上马,带领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与吴军相距仅百步之远,已经逼近城沟了。大家以为曹仁只是在城沟边上挡住东吴军队,为支持牛金造声势,谁知曹仁竟渡沟直前,亲自冲入敌围,左拼右杀,这才使牛金等人很快解围得救。但在清点人马时,发现在敌围之中,仍有部分将士尚未脱离险境,生命危急,曹仁复又直刺突入敌方阵营,将余兵从敌人的包围圈中悉数救了出来,同时杀伤吴军数人,吴军终于被击退。必须注意的是,这时的战将牛金与其他曹军将士一样,都属于汉献帝刘协为皇帝的朝廷政府军,因为一直到十多年后的公元220年,曹丕才篡汉称帝,建立魏朝。
到了曹魏明帝曹叡的太和五年(231年),以四川蜀地为主要地盘的刘备“季汉”政权继续同曹魏政权展开争夺,季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北伐。已经官至曹魏政权抚军大将军、太尉要职的司马懿,命牛金率轻骑作钓饵来诱惑蜀军。刚交战,诸葛亮就退兵,魏军一直追到祁山脚下才作罢。到了青龙三年(235年),季汉将领马岱来犯,司马懿又命牛金击破季汉军队,斩首千余级。景初二年(238年),辽东公孙渊反叛曹魏,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兵发洛阳,后平定辽东、带方、乐浪、玄菟tú四郡。根据《魏将相大臣年表》,平定辽东的这一年,牛金已经被提拔至“后将军”,职位仅次于相当于宰相的“上卿”。
当时社会上有一本流传很广的谶纬书叫《玄石图》,上面记有“牛继马后”的预言。司马懿曾请星象家管辂占卜子孙运势,管辂占卜的结果与《玄石图》不差毫厘,司马懿不解何意。后来,司马懿位居太傅之职,权倾天下,一天,他忽然有所触悟,想起了“牛继马后”的预言,心想这“牛”是不是就是指自己身边的爱将牛金?“马”是不是就是指我们“司马氏”家族?不想则已,一琢磨,心里倒十分忌讳和害怕起来。莫非这牛金将来会对我的子孙不利?老辣阴毒的司马懿为绝后患,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决定要除掉牛金。
经过精心准备,司马懿制作了一款由两个盛酒器连体、但只有一个流口的酒壶,通过内设机巧,一个酒器里盛放好酒,一边酒器里盛放毒酒,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二榼共一口”,只有知道内情的人才会使用这个机巧。
在安排妥当后,司马懿派人去请牛金来赴宴喝酒。
牛金见老首长召请喝酒,心里甚是高兴,哪有不去的道理,没多想,就爽快答应前来赴宴。
席间,牛金没有任何提防之心,只知道感谢老首长提携重用的恩德。双方开饮,共饮一壶酒,还不用杯子,以表示关系很铁很亲密。司马懿拿起酒壶先饮一口好酒后,牛金接过司马懿的酒壶接着喝。一口毒酒下肚,还没来得及吃菜,因药性太烈,牛金是“饮之即毙”,当场七窍流血,倒下毙命。
战将牛金,一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做了对不起司马懿的事。
据说当时司马师很不理解父亲的做法,就问司马懿:“牛金对父亲忠心耿耿,奈何杀之?”司马懿训斥道:“谶书有预言,马后有牛,不毒死牛金,子孙将有后患啊!”
战将牛金被毒死,司马懿自以为他的子孙后患已除,将来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世事难以预料,命运有时会捉弄人的!
司马懿一生娶了四个老婆,共生了九个儿子。其中张春华为他生了3个儿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伏夫人为他生了4个儿子: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琅邪武王司马伷zhòu、清惠亭侯司马京、扶风武王司马骏;张夫人为他生了1个儿子:梁王司马肜róng;柏夫人为他生了1 个儿子:赵王司马伦。
单说这琅邪武王司马伷,他后来又生了个儿子叫司马觐,官至冗从仆射、琅邪恭王。换句话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觐因袭封当上了琅琊恭王,他的妻子夏侯氏被封为王妃。
这夏侯氏为人水性杨花,与恭王府中另一个名字也叫“牛金”的小吏早已关系暧昧,双方勾搭成奸,后来竟怀孕生了个儿子!夏侯氏谎称,这儿子是司马觐的种,所以给孩子取名“司马睿”。恭王府美女如云,妃嫔无数,司马觐根本照应不过来,对夏侯氏的话根本无暇放在心上细究。
这夏侯氏与小吏牛金生的孩子司马睿,他不是别人,就是后来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
司马睿虽为东晋开国皇帝,但并非皇族血脉,而是琅琊恭王府的小吏牛金的儿子。因此,后人戏谑,称司马睿为“牛睿”。明朝思想家李贽直接称东晋王朝为“南朝晋牛氏”,而不称“司马氏”。算起来,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对“牛继马后”谶语真是防不胜防,不仅使早年的“战将牛金”被冤杀,而且也没料到,司马家族的皇脉会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被“小吏牛金”改变了基因。当初的谶纬之书《玄石图》预言最终还是得到了应验。
《魏书》在记载这件事时,说法与《晋书》不完全相同。《魏书》卷九十六《僭晋司马叡列传》称:“僭jiàn晋司马叡,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初,晋宣帝生大将军、琅邪武王(司马)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司马)觐。觐妃谯国夏侯氏,字铜环,与(牛)金奸通,遂生叡,因冒姓司马,仍为觐子。”这里明确认定,司马睿就是“晋将牛金”的儿子,根本没有后来的“小吏牛金”一说。《魏书》的编撰者是北齐的魏收,对南方政权存在偏激,以北方政权为正宗,所以称司马睿的东晋政权为“僭”即冒牌货、伪政权;在《魏书》中,他称后来出现的南朝宋、齐、梁、陈政权,均鄙视为“岛夷”,如称桓玄为“岛夷桓玄”,称刘裕为“岛夷刘裕”,称萧道成为“岛夷萧道成”、萧衍为“岛夷萧衍”等。我们对魏收是否知道“牛金”还另有其人一说不得而知,但这并不影响结论,即后来的东晋政权已经在司马氏政权的大旗下,潜滋暗长出“牛继马后”了。
除了《晋书》和《魏书》两大正史外,《鹤林玉露》、《容斋随笔》、《宾退录》等笔记类书中也有“牛继马后”相关描述。宋代的洪迈在《容斋随笔·晋之亡与秦隋异》中指出:“ 秦、晋、隋皆相似,然秦、隋一亡即扫地,晋之东虽曰‘牛继马后’,终为守司马氏之祀,亦百有余年。”同是宋代的赵与时在《宾退录》卷二中又指出:“晋明帝(司马绍)问王导晋所以得天下。(王)导陈司马懿创业之始,及司马昭弑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殊不思‘牛继马后’,晋已绝矣。”
再说这司马睿是“牛”种也好,是“马”种也罢,却并非等闲之辈,还是有一番作为的,直至最后当上了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
司马睿于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二年(276年)出生于洛阳,公元290年(太熙元年),司马觐去世,15岁的司马睿依例嗣袭琅琊恭王位。同年四月,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难以驾驭政局,朝廷动荡不安。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司马睿无兵无权,为避杀身之祸,采取恭俭退让的态度,低调做人,尽量避免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旋涡中,这一点,在当时就曾获得嵇康之子、侍中嵇绍的高度评价。
在洛阳,司马睿结交最密切的只有王导一人。王导出身于北方士族琅琊王氏家族,而琅琊郡又正好是司马睿的封国所在,所以二人关系密切,也纯属自然正常。
公元304年(永兴元年)七月,西晋政权皇室干戈时起,“八王之乱”进入高潮。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晋惠帝司马衷亲征邺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时任左将军的司马睿奉命参加了战斗。后因作战失利,司马睿携家眷离开了洛阳,来到了封地琅琊郡(今山东胶南县一带),逃离政治中心,去过地方诸侯安稳日子。
公元307年为永嘉元年,晋怀帝司马炽即位,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八王之乱”后期,司马睿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任命他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
司马睿受命后,请求此时在东海王司马越那里参与军事谋划的王导能够调到他的身边来工作,司马越当然同意。司马睿任命王导为军中司马要职,委以重任。
当时,北方已进入“十六国”混战割据时期,匈奴人刘渊先建立了“汉”政权。刘渊举兵侵犯中原,中原局势极度恶化,晋朝江山面临不保险境。
司马睿采用王导计谋,请求移镇建邺(今南京),做好退守准备。这一举动,高瞻远瞩,非常具有战略眼光。
晋怀帝于永嘉元年当皇帝后,同意了司马睿的请求,并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同年九月,司马睿偕王导渡江南下至建邺。晋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渐南移江东,史称“永嘉南渡”。
据《晋书·元帝纪》,早在晋惠帝太安年(302年),就有童谣传出:“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到了永嘉元年的307年,在晋王室沦陷倾覆之际,琅邪王司马睿与西阳王、汝南王、南顿王、彭城王五王“获济”过江,史称“五马渡江”。后来,司马睿是“一马化为龙”,登上皇帝大位。童谣预言也完全应验了。
永嘉南渡后,司马睿在王导、王敦等人的辅助下,努力结交优礼江东的大族世家,平压叛乱,惨淡经营,逐步在江南立足站稳。
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即位,封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持节、王如故。司马睿于这一年改“建业”为“建康”。这就是南京称“建康”一名的由来。
同年七月,司马睿分析判断认为,远在2700里之外的洛阳晋室已难逃灭亡的厄运,暗中反复思考周详,积极做好在建康重树晋室大旗的准备。司马睿的这种做法,与当年刘备在蜀地成都时的想法是一致的。当公元220年曹丕宣布废掉汉献帝刘协、自己建立曹魏政权时,消息传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成都时,已经是几个月下来了,刘备遂即于公元221年在成都宣布,自己是刘家的“汉”政权皇帝,史称“昭烈帝”。刘备的“汉”政权是继刘邦的“西汉”、刘秀的“东汉”之后的第三次刘姓“汉”政权的皇家血脉延续,史称“季汉”。只因其政权范围主要在蜀地,加之后世“小说”的影响,又被后人习惯误称为“蜀汉”罢了。
再说司马睿为了收买人心,开始在建康大搞“大赦”等善举活动,以此博得社会舆论的好评。他又自为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又自为丞相。其号令下发后,如有人抵抗不执行,他就大开杀戒。虽时有被枉杀者,怨声不断,但有军权武力镇压恐吓,怨言也很快会被平息。
建兴四年(316年),十六国的汉刘曜yào攻陷长安,12月11日,晋愍帝无奈出降,西晋王朝宣告灭亡。
到了公元317年三月,司马睿在南京这片土地上已经做大做强了,于是开始称“晋王”,始建国,改元“建武”,立宗庙、社稷,置百官,广辟掾属以为辅佐,当时号称有“百六掾”,即任命一百六十多人作为佐治官吏,为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建立和储备干部队伍。他又立儿子司马绍为太子,向世人宣告,晋王朝在南方又得到复活,在中原几近熄灭了的香火在江左建康得以复燃。
同年的农历六月,孤悬在北方洛阳的原晋朝朝廷官员们,如刘琨、段匹磾dī、刘翰等180人上书劝进,要求司马睿当皇帝。
公元318 年(建武二年)4月23日,晋愍帝司马邺死于汉国的讣告传到了江东,司马睿这才于4月26日正式在南京登基即皇帝位,是为“晋元帝”;并改元“太兴”。因其拥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史称司马睿建立的晋朝政权为“东晋”政权。
东晋初年,司马睿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一时得不到南北士族的大力支持,皇位显得不稳。但他重用王导,称王导为“仲父”,把自己反而比作“萧何”。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开始诚意拥护司马睿,东晋政权得以稳定,偏安局面得以维持。
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当时,东晋政权政治上是王导居机枢之地,军事上依靠王敦征讨于长江上游。王氏家族近属居内外之要任,布列显要者人数甚多,四分之三的朝野官员是王家人或者是与王家相关的人,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但是,时间一长,司马睿对大权旁落开始愈来愈不满了。大将军王敦的权力与皇上“迭为上下”,两人之间,“了无君臣之分”。他就引进任用侍中刘隗kuí、刁协、戴渊等为心腹,企图排压王氏权势,谁知引来了新的动乱。
王敦于永昌元年(322年)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直扑石头城建康。在发兵过程中,王敦还上表给司马睿,说:“刘隗前在门下,遂秉权宠。今趣进军,指讨奸孽,宜速斩隗首,以谢远近。朝枭隗首,诸军夕退。昔太甲不能遵明汤典,颠覆厥度,幸纳伊尹之训,殷道复昌,贤智故有先失后得者矣。”王敦同时把他的上表内容“移告州郡”。
司马睿作为皇帝,也是有血性的,哪里受得了王敦的挑衅。于是向境内发出檄书,指出:“王敦恃宠,敢肆狂逆,方朕于太甲,欲见囚于桐宫。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今当亲帅六军,以诛大逆。”一场君臣大战在即。
王导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作为内应,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城后,杀戴渊等,刘隗投奔石勒。司马睿一败涂地,无奈之下,“脱戎衣,著朝服”,对王敦说:“你如果想当皇帝,早和我说啊,我把皇位让给你,我还当我的琅琊王去。何苦让百姓跟着受苦呢?”司马睿近似哀求的话,并没有平息王敦的野心。不久,王敦便自己为自己加官进爵,自封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司马睿在征讨王敦时,曾下令“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而王敦却把自己“封武昌郡公,邑万户”,无疑又将司马睿嘲弄了一番。
自此,司马睿更加徒具虚名,似傀儡一般,朝中任何事情都由王敦做主。王敦看到太子司马绍有勇有谋,便想以不孝之名而废之,后因百官皆不从而作罢。永昌元年四月,王敦还师武昌,遥控朝政。
司马睿见自己已经无法动摇王导、王敦势力,自己虽贵为天子,却号令不出宫门,渐渐忧愤成病,卧床不起。永昌元年闰十一月初十(即公元323年1 月3日),司马睿在忧愤中病逝,终年四十七岁,遗诏由太子司马绍继位。司马绍即后来的晋明帝。
司马睿在皇位虽然只有6年,但作为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对延续中原华夏文明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江南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发展带来了新生面。对于南京这片土地而言,是继孙权“东吴”政权后,使南京再次成为王朝的都城,对南京的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晋王朝从公元317年司马睿始建国开始,至公元420年结束,有103年的历史,是继孙权的东吴政权在南京建都50多年后,又为南京增加了103年的建都史。紧接东晋政权的是“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其都城也是在南京,没有动窝,前后又有近170年的历史,意味着又为南京增加了170年的建都史。南京这270多年的建都史,是由司马睿以南京作为都城、建立东晋政权而起的,今天的我们,可不要忘记这位与“牛”姓和“司马”复姓密切相关的“司马牛”皇帝哟。
束有春
2020年11月23日于金陵四合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