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老百姓眼里的“七五”普法之变
2020-11-25 22:0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特约记者 王彬 王应举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七五”普法做了什么?五年时间为一座城市带来了什么?对徐州老百姓来说,得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法治观念越来越深入到徐州人的生活中,逐步转变成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徐州市坚持以法治惠民为核心,以法治文化为引领,以健全机制为保障,全力打造互动性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让法治阳光惠及全市城乡,学法用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深化,结出累累硕果。

一起矛盾纠纷的顺利调解

  “很多时候,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我们村干部很想帮忙解决,但由于法律知识受限,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好了,我们通过参加法律培训,成为‘法律明白人’,今后给群众办事心里也更有底了。”日前,在贾汪区小吴村举办的“法律明白人”专题培训课结束后,村综治主任吴海鹏有感而发。

  包括“法律明白人”“普法讲师团”在内的七支普法队伍,30多万人的服务队员,5年来共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万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6万余次,惠及群众1000多万人次。

  今年以来,徐州把8242名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编入了全市的10901个网格。“三官一律”投入基层后,立刻发挥出强大的助力作用。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三官一律”化解矛盾1.2万多件次,人民群众对网格工作的满意率达88.64%,同比提升了3.69个百分点。

  徐州在全省率先打造了邳州“崇义八集”、铜山汉王、新沂窑湾等法治文化特色小镇,形成了“党建+普法”“廉政+普法”“德育+普法”的“双普法治风景线”;建成了淮海经济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化实体法务中心,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一场法治课堂上的提问

  作为徐州市政府法律顾问,律师张孝明还记得他在给某机关上课时发生的插曲。

  “当时我以‘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为题作一场讲座,谈到‘行政诉讼’环节时,一位听课的领导举手提问发生诉讼时领导干部出庭的问题。”张孝明回忆说,这位领导干部提问认真,显然是经过一番思考,“由此可见,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徐州始终常抓不懈。2018年,52名市政府任命的处级领导干部,分两批进行任职法律知识考试,参考率100%,有力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

  泉山区检察院组织12名业务骨干成立“泉水叮咚”志愿者团队,分别派往辖区内的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这些法治副校长运用互动、体验型普法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习中强化法治意识。

  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附属小学校长冯文武表示,法治副校长的教学方式新颖活泼,让学生真正体悟到了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时期”的同时,徐州市还先后组织法律服务人员走访企业4万余家,指导全市6000余家企业设立了法律顾问,在15家大型企业设立了法律服务中心,300家企业设立了法律服务联系点,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12亿元。

一个贫困家庭的生活希望

  新沂市马陵山镇一村民家庭生活困难,为补贴家用,其骑电动车外出工作时又被车撞上,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这个村帮扶的新沂法院法官禚孝严了解情况后,配合村委会两次为该村民的父母、妹妹申请司法救助5万元,并协调有关单位为其妹妹办理了残疾证,争取到每月部分残疾慰问金;又帮助联系一家代加工鞋业厂,让这一家人个个可以居家粘鞋帮、编鞋带,增加了家庭收入。

  让法治服务大局,为民生改善提供更多的法治温度。为此,徐州确定了法律扶贫四大项目:低收入人口法律服务、扶贫项目法律服务、特殊人群特困帮扶、扶贫公益志愿行动。同时,发布61项流程指引,5年来共开展法律扶贫帮扶活动258场次、服务4576人次,用“法律扶贫”助推了“精准扶贫”。

  让民众对生活有希望,感受到最基本的公平正义,普法宣传和市域社会治理密不可分。徐州通过“四个融合”把普法宣传与“四位一体”善治徐州建设结合起来。

  在贾汪区小吴村,村法律顾问曹大银定期对村里的乡贤能人、“法律明白人”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另外,这个村制定的村规民约、合作经营等内容,都要经过曹大银的专业把关,确保不会出现法律纠纷。

  5年来,徐州市充分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依法推动解决百姓关心关注的权益保障、养老服务等问题,已经出具相关法律意见书659份。在普法与法治、普法与德治融合上,徐州市也在积极探索,把法律服务过程变成普法的过程,让广大群众在享受优质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增强法治观念,为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特约记者 王彬 王应举

标签:普法;徐州;法治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