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关于“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曰:“第三段四句,是写送行和还乡,是说饯别之后,我不久也将乘船去访问你,足见两人交情的真挚。”(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页)
按:此二句语意,紧承上句“同心与我违”,主语明显是“同心”,即心心相印的朋友,指綦毋潜。因此,它是说綦毋潜就要乘船还乡,不久便可到家,而不是说“我不久也将乘船去访问你”。綦毋潜的家乡在荆南,而王维是河东人,此时在京城长安。荆南在今湖北;河东在今山西,长安在今陕西,与荆南均相距甚远。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诗人一般不会轻易地作出这样的承诺。
唐王昌龄《别刘谞》诗曰:“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刘长卿《送王端公入奏上都》诗曰:“旧国无家访,临歧亦羡归。途经百战后,客过二陵稀。秋草通征骑,寒城背落晖。行当蒙顾问,吴楚岁频饥。”
高适《河西送李十七》诗曰:“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高价人争重,行当早著鞭。”
韩翃《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诗曰:“敛版辞汉廷,进帆归楚幕。三江城上转,九里人家泊。好酒近宜城,能诗谢康乐。雨晴西山树,日出南昌郭。竹露点衣巾,湖烟湿扃钥。主人苍玉佩,后骑黄金络。高视领八州,相期同一鹗。行当报知己,从此飞寥廓。”
李益《送常曾侍御使西蕃寄题西川》诗曰:“凉王宫殿尽,芜没陇云西。今日闻君使,雄心逐鼓鼙。行当收汉垒,直可取蒲泥。旧国无由到,烦君下马题。”
李端《送宋校书赴宣州幕》诗曰:“浮舟压芳草,容裔逐江春。远避看书吏,行当入幕宾。夜潮冲老树,晓雨破轻蘋。鸳鹭多伤别,栾家德在人。”
孟郊《送淡公》诗十二首其二曰:“坐爱青草上,意含沧海滨。渺渺独见水,悠悠不问人。镜浪洗手绿,剡花入心春。虽然防外触,无奈饶衣新。行当译文字,慰此吟殷勤。”
张籍《送郑秀才归宁》诗曰:“桂楫彩为衣。行当令节归。夕潮迷浦远,昼雨见人稀。野芰到时熟,江鸥泊处飞。离琴一奏罢,山雨霭余晖。”
以上皆送别之作,而诗中“行当”云云,皆叙被送者将如何如何,其例正同,可以参看。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关于“烛龙栖寒门”等六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曰:“前六句都是写幽燕地方苦寒。略谓烛龙栖宿寒门,用它的眼睛代替了太阳。日月的光辉为什么不照耀到这块地方?只有北风怒号,大雪纷飞。‘烛龙’,古代神话中司冬夏及昼夜的神。人面龙身而无足,住在极北太阳照耀不到的寒门。烛龙衔烛照耀,以开眼、闭眼分昼夜,吹息分冬夏(见《淮南子·地形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上册,第 151 页)
按:《淮南子》卷四《地形训》曰:“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汉高诱《注》曰:“积寒所在,故曰寒门。”
《地形训》又曰:“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曰:“蔽,至也。委羽,北方山名也。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由此可知《唐诗选》对“烛龙”的解说,不仅采用了《淮南子》,而且采用了高诱《注》。
“烛龙”亦见《山海经》卷一七《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又卷八《海外北经》曰:“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则“烛龙”一名“烛阴”。
又《楚辞》屈原《天问》曰:“日安不到,烛龙何照?”汉王逸《章句》曰:“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
因神话传说烛龙衔烛而照幽冥,故后世诗文用此典故,每以“烛龙”谓光明照耀。如三国魏毌丘俭《承露盘赋》:“诏烛龙使吐火,运混元以陶甄。”晋傅玄《元日朝会赋》:“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俯而察之,如亢烛龙而照玄方。”
潘岳《芙蓉赋》:“光拟烛龙,色夺朝霞。”刘琨《散骑常侍刘府君诔》:“存若烛龙衔曜,没若庭燎俱灭。”范坚《蜡灯赋》:“赫如烛龙吐辉,烂若翳阳复旭。”释僧肇《鸠摩罗什法师诔》:“自公形应秦川,若烛龙之曜神光;恢廓大宗,若曦和之出榑桑。”庾阐《游仙》诗十首其二:“仰盻烛龙曜,俯步朝广庭。”南朝宋谢惠连《雪赋》:“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唐张九龄《奉和圣制烛龙斋祭》诗:“烛龙煌煌,明宗报祀。”孟浩然《同张将蓟门观灯》诗:“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皆是其例。要之,李白诗这六句是说:寒门虽然极北极冷,但烛龙栖息在那里,当烛龙睁开眼睛时,还有白昼和光曜;而幽州、燕山一带却是日月不照、风怒雪虐的地方,没有一点明亮与温暖。在这里,“寒门”不是“幽州”“燕山”的同位语,而是“幽州”“燕山”的参照系。
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关于“若非巾柴车”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曰:“巾,作动词用。柴车,破旧的车子。巾柴车,是说用巾覆盖柴车。”(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页)
按:“柴车”,是以一般用来当柴烧的细散木条为材料制成的车辆,其特征在“简陋”,不在“破旧”。
说“巾柴车”是“用巾覆盖柴车”,注释仅到此为止,还不能算是有意义的解读。
汉琴曲歌辞《陬操》:“巾车命驾,将适唐都。”
三国魏曹丕诗:“巾车出邺宫,校猎东桥津。”
郭遐叔《赠嵇康》诗:“言驾有日,巾车命仆。”
唐储光羲《游茅山》诗五首其二:“巾车云路入,理棹瑶溪行。”
权德舆《送郑秀才入京觐兄序》:“予亦漉旨酒,巾柴车,与一二友出送于野。”
据以上诸例,可知“巾车”是说备车出行。
又,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其二十二《陶征君潜田居》:“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鉏倦,浊酒聊自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秋晚见题》诗二首其二:“何事乐渔樵。巾车或倚桡。”
在以上诸例中,“巾车”不仅是备车出行,而且还可见出其出行是去劳作(耕耘、樵采)。考虑到丘为此诗所描写的对象是一位“隐者”,身分与陶渊明、陆龟蒙等一致,故所谓“巾柴车”的含义,或更接近于后者。
要之,“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云云,是诗人的揣测之词:“西山隐者”不在家中,他如果不是到田里去干农活或到山里去砍柴,那么就该是到水边去钓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