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明
南京大学书法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艺术学院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与权益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主席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
2002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2002年3月随江苏书法家代表团出访新加坡。《黄正明书法作品展》先后在日本、中国香港、台湾展出。书法作品刻石于中国翰墨碑林、中国徐霞客碑林并被北京中南海、台湾大学、日本京都艺术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江苏省美术馆等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专访现场 黄正明(右)与李岩(左)
李:在您的笔法和章法上都能看到古人的影子,也有自己的特点,您是怎么看待书法和时代之间的关系?
黄:我们新时代的文人学过古代的诗词、古代的文学、古代的艺术,同时他也有书法技法的基本表现。他就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很自然地、融会贯通地展现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对待传统,要很认真的“打进去”,越深入越好。同时,也要“打出来”,与时代合拍,能够把自己的创作思想用今天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要坚守传统,同时也要把今天时代的这种状态很好的展现出来,这才能把“笔墨当随时代”这个观念很好地诠释出来。
李:您的作品中有一种非常冲突的美,有的字就像清风轻轻地拂过,而有的字看起来特别的生辣,您是如何处理这种冲突的?
黄:书法是对立统一关系,它有节奏、有韵律、有提按顿挫、有丰富的变化。在隶书中有沉雄类和雅秀类,作品选择的书体和书风就要和诗词的内容合拍,表现出来的作品才能够恰如其分。我们在创作一件唐诗宋词的作品时,如果它是比较婉约的,会用比较优雅、飘逸一点的风格。我自己比较擅长行书和隶书,通过对书写的速度和力度的把握,使作品的内涵更好地彰显出来。
李:您的书写风格与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关系?
黄:大家都认为一个书法家每天都在练字、写书法。实际上,书法家在书外的功夫应该也要多投入一点。有人说我们是中国人写中国字,那么 ,就要把中国文化的一些深刻的内涵,演绎在你的书法作品之中。中国有一句老话:书如其人、书为心画。书法源自内心,它只是通过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来。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应该是阳光的,应该是正大的一种气象的表现。
李:您一直南京大学授课,还编写了不少书法鉴赏的教材。您的本职工作对书法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黄:做为一名教师要有自己的教材,所以我就编了三、四本专业的教材,比如说《中国书法鉴赏》、《书法通论》等,供我们的本科学生和专业研究生去学习。教学对我的创作会有专业上的帮助,同时,我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把这些方法运用其中。我觉得这两者是相得益彰、互为补充的作用。
李:您觉得怎样的书法作品,是我们这个时代优秀的书法作品?
黄:首先能够把中国书法的精气神写出来,它有优秀的传承。其次,书法创作的内容,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俗文不书。最后,书法作品是一个正大气象的表现,用书法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现出来。
李:您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做公益活动,特别是书法艺术的审美普及,您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
黄:过去的四、五年,每一个假期我都参加江苏省乃至全国对中小学教师的书法培训。我还参与了中央文明办举办的圆梦工程,在线上培训西部的、贫困地区的书法老师。我觉得专业的师资,能对中小学生学习书法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我觉得作为一个书法教师,作为一个书法家,要多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抗疫”期间我们做一些书法的捐赠,对医务工作者表示敬意。对于贫困地区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们也拿出我们的作品尽我们的义务。我觉得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
李:这体现了您作为一位老师传道授业的责任感,更体现您作为一位书法艺术家的社会使命感。之前我看过您参与的一个公益活动,为很多中学生现场讲解书法展览。这类书法艺术的审美普及活动,您未来还有什么样的规划?
黄:我过去到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去观展的时候,常会看到很多外国的孩子们在塞尚、高更、毕加索等名家名作前面席地而坐,老师面对面讲解授课。他们对美的感受、欣赏,可能从小就在他们心里埋下了种子。当我们做一些很好的展览的时候,我觉得我有义务介绍给我们的学生们,到现场来看展览。因此就做了这个线上线下的中小学生的这个导览。
李:当我们在电脑上看这些作品,它只有电脑屏幕那么大。但是,当我们走进了美术馆看这些作品,我们才知道原来它的实际大小是两米、三米 ,甚至四米。
黄:对,大家尽量能够有机会到现场去观看展览,会产生“在场式”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也许在某一个点上就激发了我们对艺术的兴趣。我们国家在书法文化上是非常重视的,通过向上、 向善、 向美 、向真,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书法是向世界展现中国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窗口,我也会一直把这个工作做好,希望能够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附:黄正明教授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