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转观念、提颜质、促发展,长江大保护中的扬中作为
2020-09-10 09:50: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网讯  扬中,四面环江,是万里长江中第二大岛,拥有长江岸线129公里,享有 “江中明珠”的美誉。在长江大保护行动中,扬中市坚持生态优先,用绿色铺就长江大保护最美底色,抒写了向绿色经济转型的生动诗篇。

(赵亚玲摄)

转理念: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重托如山。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言简意深,承载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2018年3月,扬中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扬中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的通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并实施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推动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赵亚玲摄)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决不能突破生态保护红线,成为全市上下形成的重要共识。

确立聚力建设精致城市,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展现城乡环境高品质,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为实施长江大保护夯实基础。

这是一次观念的转变,生态保护纳入到了扬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中,与长江大保护行动同频共振。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就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切实解决好突出的环境问题。为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蕴,扬中市通过专项整治、产业转型推动生态环境向高质量转变。

2018年7月,在中共扬中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扬中市提出了“动真碰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扬中四面环江,具有独特的水资源优势,拥有长江岸线129公里,骨干河道27条,素有“水抱城邑、城浮水中”的美誉。由于历史原因,江滩一直被养殖农庄、企业、船厂码头所占据,不仅让当地百姓“临江不见江”,更让长江生态系统“红灯”频闪。

江苏锋芒集团是国内涂附磨具行业的领军企业,是国内唯一获得世界一流涂附磨具企业日本则武株式会社认可并牵手合作的企业。锋芒集团污水泵房位于扬中市新坝镇黄山套农场外侧长江滩地内,2019年被列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拆除取缔项目,该泵房占用江滩面积664平方米。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公司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壮大。长江大保护符合公司发展理念,我们完全支持国家的发展战略,按照长江委的要求对污水泵房全部拆除到位,恢复江滩原貌,并进行了复绿。” 江苏锋芒集团副总经理刘生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复绿后的长江滩涂绿草如茵,幽静秀美,不远处的长江江面上波光粼粼,令人陶醉。

在扬中,从政府部门到街道、村镇,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观念已根深蒂固。镇江市水利局副调研员薛政就深有体会,“扬中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合理利用为工作导向,以大保护、生态优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生态修复的背后,是扬中市转变观念,恢复长江“气色”的果敢勇气和坚定决心。

提颜值:为“江中明珠”全面复绿

扬中市在污染防治上做“减法”,在生态修复上做“加法”,在绿色发展上做“乘法”,全面提升“江中明珠”的颜质。

位于新宁村的扬中市文龙船舶设备维修厂,被当地群众称为“毒瘤”,不仅经常散发出油漆和香蕉水的味道,所排放的油污也严重污染了长江水质,2018年被列入“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项目清单”中拆除取缔项目。

全面提升“江中明珠”的颜质,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也要有攻城拔寨的拼劲。

文龙船舶设备维修厂是一个三无企业,其负责人始终不愿按照要求进行拆除,在市政府、水利局主导和群众代表的见证下,当地依法进行了拆除。新宁村党委书记徐平告诉记者,“毒瘤”拔除后,附近群众拍手称快,纷纷为政府部门果断的行为点赞。

如今,船厂的原址已经恢复江滩原貌,并进行了复绿。站在长江堤岸上,对面的五峰山、世界上首座千米级高铁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尽收眼底,江面上一派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

无独有偶,在新坝镇,当地村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非法小码头曾给郁郁葱葱的江岸留下了无数“伤口”,江岸杂草丛生,沙石遍地,雨天道路泥泞,晴天沙土漫天飞舞,周边群众唯恐避之不及。整治后新建了不少景点,大江风貌美不胜收。

在拆除非法码头的基础上,扬中积极开展生态复绿工程,制定个性化复绿方案,做到一码头一档案,着力建设沿江生态岸线,还岸线“一片翠绿”。与此同时,该市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死灰复燃和产生新的非法码头,确保江岸常绿。

科学修复长江生态,给“江上明珠”镶上“绿宝石”。目前,扬中已全面完成非法小码头拆除后的生态复绿工程,修复面积达5.6万平方米,让曾经裸露的江岸重新披上了“绿装”,构筑起扬中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

促发展:传统优势产业谋求转型

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同步,让传统优势产业谋求转型,是扬中市在实施长江大保护中提出的新要求。在保护环境、修复生态的前提下,扬中市对传统优势行业转型升级迅速推进。

到扬中“品扬中河豚、感受岛城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按照产业特色鲜明、规划设计科学、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显著的总体思路,于2013年建成了扬中现代渔业产业园区。

(赵亚玲摄)

2018年,产业园区中11家单位被列入“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项目清单”中其他整改规范项目。扬中市环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部分设施也在被拆除范围。该公司是一家集长江鱼类养殖、绿色农产品种植、生态田园体验、餐饮休闲于一体的渔家乐农庄。公司总经理吴伟冬告诉记者,我们按照要求对养鸭大鹏、小木屋进行了拆除,虽然企业损失了上百万元,但只要对保护长江有利,我们都应该积极支持。“通过长江大保护的行动,我们认识到,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必须以绿色环保、科技创新为抓手,现在企业已经在新品种研发上取得突破,这也是长江大保护倒逼的结果。” 吴伟冬说。

如今,转型后的扬中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已经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新“硅谷”,取得了“扬中河豚”、“扬中刀鱼”、“扬中江虾”、“扬中江蟹”四个国家地理标志。园区内现有企业11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镇江市级4家,镇江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4个。

园区以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主体,借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驻点科研平台,引进水产养殖高层次和专业技术人才33人,培育河豚、刀鱼、鲥鱼等新品种11个,2019年园区总产值超7亿元。

(赵亚玲摄)

位于扬中三茅街道永和村的江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刀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早在2014年,江之源就启动了长江刀鱼大规模养殖计划,在突破了江刀人工繁育、活体捕捞运输等难关后,通过模拟江水环境,保证了养殖刀鱼的规格、色质与野生刀鱼接近。

目前,江之源正在申报建设珍稀鱼种野化训练基地,届时可以将养殖的长江刀鱼等珍稀鱼种放流长江,修复长江生态。

扬中,因水而生;岛城,缘水而兴。新扬中将以生态文明建设倒逼转型发展,做足生态文章,使绿色发展的形式更多样、内涵更丰富、境界更深邃。(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杜立明 通讯员 蓝雨晨 王海峰)

标签:; ;长江;绿色发展
责编:张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