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水,给我拿瓶水!”
2021-07-16 11:42: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7月15日中午11点半,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直属分院锅炉检验室检验师张剑仰着身体,从一个横置的蓝色圆柱体中探出了头,两名同事立刻合力将其拽出容器。“水水水,给我拿瓶水!”安全“着陆”的张剑满身汗水和灰尘,直接瘫坐在地上,一边扯下防护面具一边向同事要水。

  “这个叫汽包,是汽、水分离的场所,也是整个垃圾焚烧炉运行的‘心脏’。进去差不多5分钟,衣服就湿透了,我在里面检测了近半小时。”张剑告诉记者,虽然已停炉48小时,但温度计显示,炉膛温度依然高达40多摄氏度。汽包长12米,在里面,他不仅要从一头爬行到另外一头,还要用仪器不停地检测有无裂纹、水垢、部件松脱等情况。“我早晨喝了4瓶矿泉水,由于出汗太多,三四个小时过去了也没有上厕所,这是第5瓶了。”

  7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溧阳市欣峰废弃物综合处置有限公司,跟随检验人员对停炉检修的垃圾焚烧炉2号锅炉进行内部检验。据悉,2号锅炉承担了溧阳市的生活和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任务,日均处理垃圾300余吨,发电4000千瓦左右,一旦发生故障,将会直接影响全市的环境卫生。

  “外检是在炉子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看外观、压力表等;内检则必须把炉子停下来,检验汽包、压力容器等。本来此次公司停炉是为了检修其他部位,特检院利用我们停炉检修的时间进行内检,减少了企业的停炉压力,既不影响城市垃圾正常处理,也能保障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连续安全运行。”欣峰废弃物综合处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红卫夸赞道。

  虽然垃圾焚烧锅炉的处理系统能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及烟尘处理合格,但锅炉停炉检验时,炉膛和烟道内仍会残留有二恶英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检验人员必须穿着有防护功能的连体工作服,戴着防尘面罩和安全帽,爬上近40米高的平台,钻入密不透风、黑暗狭窄的炉内对汽包、过热器、减温器等各个部件进行全面检验。

  在现场,记者体验到了检验环境的艰辛与恶劣。刚一进入车间,各种垃圾混杂在一起的恶臭味扑面而来,即使戴着防护口罩也难以抵挡,记者干呕了两次,差点吐出来。“进来十分钟,我们的嗅觉就失灵,习惯这个味道了。”直属分院锅炉检验室检验师曹峰说。

  “本次检验的难度在于狭小的受限空间,异味重,粉尘危害大,还要面临有毒物质的危害,检验人员可能会坠落或者窒息。我们检验时,既要保证检验质量,又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护。”曹峰表示,在恶劣的环境下高强度的工作,高效保质是对检验人员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严峻考验。

  为了对过热器进行金相检测,检验员潘辰珂沿着间距约15公分的钢管,匍匐着一寸一寸地挪进去,由于上下空间狭小,猫着腰蹲在一根根钢管上检查测量作业。“过热器里面又窄又黑,不能站也不能趴,手关节摁在钢管上是吃不消的,只能蹲着用脚慢慢移动。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检测仪器掉落、被不明物划伤等危险。”豆大的汗珠从潘辰珂脸颊滚落,打湿的睫毛让他双眼微微眯起,防护面罩后传来的说话声中伴随着粗重的喘息。“过热器是锅炉运行工况最恶劣的部位,金相检测就像癌症切片一样,用显微镜观察其内部情况。通过金相检测可以监控材质的劣化情况,及时发现锅炉设备的安全隐患,降低企业意外停炉的损失。”

  中午12点,记者看到上午半天“收工”的检验人员纷纷脱掉最外层的防护服,里面的工作服早已湿透,从浅蓝变成深蓝。据悉,2号锅炉的检验用时在一天半左右,高温天气下,江苏省特检院直属分院更加忙碌,下周的检验任务都已经排满了。该院承担了全省42家垃圾焚烧电厂共107台焚烧锅炉的定期检验任务,这些垃圾焚烧锅炉大概每天能处理43000吨垃圾。通过检验检测,能够有效保障电厂连续安全运行,避免垃圾“围城”等问题,为美化城市环境提供技术保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许海燕/文谭倩文/摄

标签:检验;锅炉;检验人员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