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69)
2021-07-13 10:28: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钟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69)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李白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见其《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其实,他对游览“名水”也同样有兴趣。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58岁,在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县)时遇大赦,由三峡返回今湖北、湖南。当年秋九月,他在岳州(今湖南岳阳市),适逢其远房叔父李晔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某县尉,路过此地,前中书舍人贾至此时也被贬为岳州司马,三人乃同游洞庭湖。

  此次游览,李白写了五首七言绝句,这是其中最精彩的一篇。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南湖”,洞庭湖在岳州西南,故称。“耐可”,今人多释作“安得”“怎可”。但仔细玩味全篇,当释作“愿得”,是表示愿望的语气。

  因为当晚天气清朗,湖面上没有雾气蒸腾,一望无际,水天相接,故诗人忽发奇想,欲乘流上天。

  晋人张华《博物志》中讲过一个浪漫的故事,说大海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有人曾乘木筏漂流海上,到了银河,见了牛郎、织女。《博物志》是常见书,李白一定读过,其诗似即由此故事想出。那么,也就是将辽阔的洞庭湖比作大海了。

  “且就洞庭赊月色”,“且”,将,将要。“就”,向,从。诗人要向洞庭湖“赊”月色,一“赊”字炼得极妙,是他的原创,前人没有这样用过。

  李白诗别首《襄阳歌》曰“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强调明月“无价”,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馈赠;此诗则强调洞庭湖月色极美,美得“有价”,看似“相反”,其实“相成”:因为它虽然“有价”,却可以赊账——终究还是“不用一钱”。正说反说,反正在大诗人笔下,无往而非“趣”。

  比较起来,笔者更喜欢这个“赊”字,因为它用得更聪明,更诙谐,活画出了诗人潇洒的性格。

  诗人自己对“赊月色”这三字也很得意,他在两年前写的《送韩侍御之广德》诗里就已经用过一次了:“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然而,“月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大自然之“无尽藏”,固不妨“赊”;“酒”却是消耗品,饮一斗少一斗,须得掏银子的,故下文即言“将船买酒白云边”。

  “将船”即驾船。“白云边”即是天上了。“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饮中八仙歌》),诗人嗜酒如命,到了天上也是要买老酒喝的。

  此诗后二句只是说泛舟畅游,开怀痛饮,却写得那么浪漫,那么豪迈,那么诗情画意!这是典型的太白风调。

  善哉,清人应时《李诗纬》赞曰:“逸思,直欲飞去!”

  是的,人生还有多少失意,还有多少不公正的政治磨难,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所消解不了的呢?

  【附注】

  〇族叔刑部侍郎晔:李白的远房叔父李晔,曾任刑部侍郎。刑部是当时中央政务执行机关尚书省所属六部中的一部,主管刑法、狱讼等事务。部侍郎,部的次长。

  〇中书贾舍人至:李白的友人贾至,曾任中书舍人,即皇帝的首席秘书,负责起草诏令,并参决朝政。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着各种神奇美丽的景观。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热情的诗笔描绘她们,讴歌她们,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吟咏祖国名山胜水的文学瑰宝。我们热爱祖国的深情,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这些精彩的诗篇唤起和强化了的。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七绝名作《望庐山瀑布》,就是这样一首千古绝唱。

  “庐山”,在今江西庐山市境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风景名胜。李白中年在庐山隐居过一段时间。这首诗,写的便是庐山的香炉峰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起句用渐引法,未写瀑布,先写瀑布所处的环境。

  香炉峰,因山峰尖圆,形似古代的博山香炉而得名。太阳照耀着香炉峰,白色的山岚被染成了紫色。

  由于句格的限制,无法照实直说“日照香炉峰”,只能略去“峰”字。但这一字之省,却获得了奇特的艺术效果:在阳光的作用下,一尊硕大无朋的“香炉”竟冉冉升腾起缕缕紫色的烟气!紫烟、紫气,在古人心目中,是仙气,是瑞气,何等壮丽,何等祥和!落笔不凡,先声夺人。而这紫烟、紫气,多半是由瀑布的水气所构成。因此,虽未直接写瀑布,而瀑布已隐约于其中。

  “遥看瀑布挂前川”,次句步入正题。

  “遥看”缴出题中那个“望”字。

  “挂前川”,有学者直译为“挂在前方的河面上”。但按常理,应该说瀑布“挂在前方的峰面上”才对。于是又有学者将它演绎为“挂在前方的山川间”。但原诗只说“前川”,并未提到“前山”!因此,这两种理解都不合适。

  笔者以为,此句不能用散文句法读,它是典型的诗的语言,应解读为前方的瀑布是“挂”着的“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篇曰“瀑布乘岩,悬河注壑”,称“瀑布”为“悬河”,“悬”者“挂”也,“河”者“川”也,可见李白诗实有所本。一“挂”字炼得极好,再没有第二个字能比它更形象,更生动,更贴切。

  “飞流直下三千尺”,第三句进一步写出瀑布的速度、力量与气势,真神来气来之笔!

  “三千尺”是文学夸张,极言其高其长。就物理世界而言,任何一条瀑布都不可能有这样大的落差;但在文学世界,非如此不足以蔚为壮观,震撼读者。这便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疑是银河落九天”,末句驰骋想象,将瀑布比作从天而降的银河。

  “银河”不是河,是无数星辰因密集而形成的一条光带。但古人既拟之以“河”,正不妨沿着这一思路继续作形象思维:是河便有水,那便是瀑布的源头了。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层,故称。

  当我们还沉醉在那壮美的诗境里流连忘返,诗人已为他的杰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李白之前,对于瀑布的文学描写,还从来没有过这样梦幻般的艺术构思。身在人间,想落天外。其诗每每能凭藉天才的创造力,沟通天人两界,李太白真不愧为“诗仙”!

标签:李白;瀑布;香炉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