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2021-07-11 18:5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吴月华  
1
听新闻


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 吴月华

  千年运河一馆“藏”,国字号“新地标”璀璨映三湾。新唐风建筑风格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就像打开一本百科全书,让世人品味大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饮食风物、市井生活的自然生态,感受运河流域的历史积淀和人文风貌的独特魅力。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有庭院、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大运塔与周边的文峰塔、天中塔连成一线,登上大运塔俯瞰“三湾抵一坝”的历史人文景观。它以真实的视、触、味、嗅、听多个维度让人们身临其境,开启一场穿越唐、宋、明、清的时空之旅。

  悠悠运河长,淼淼江海连。中国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东部平原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全长2700公里,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组成,串联沿岸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6省2市,自北向南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向西连接亚欧丝绸之路,向东延伸了海上贸易通道。它像一首史诗画卷,拉开了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古邗沟的大运河序幕。

  中国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晚期,在隋代时实现了第一次全线贯通,在元代时又迎来了第二次的大沟通,它是世界上唯一确保漕运安全,以达到政权稳定、维护统一的目的。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2014年,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早渡淮诗》为引,再现了隋炀帝杨广乘坐龙舟南下的关联故事。百艘船模扬帆起航,百舸争流,蔚为壮观,领略千百年来运河沿岸的繁忙景象。它巧妙运用故宫建筑元素,阐释了紫禁城营建与大运河的密切关系。

  漕粮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战略物资,而大运河则是国家漕运的重要通道。隋炀帝为最大限度地保证粮食储存的时间更久更好,曾经在洛阳大运河畔设置了“国家粮仓”回洛仓,它为洛阳皇城内的皇室和百姓提供粮食。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回洛仓,再现古代粮食仓储一层青膏泥,一层木板,一层苇席高质量建设的缩影。

  镇馆之宝,南朝石刻对话唐宋汴河,它是历史的凝望。长25.7米,高8米的开封州桥遗址古汴河河道剖面巨大的墙,生动反映了古汴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河道变化以及先人的智慧。汴河是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也是现如今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河道记载了大运河的发展,也承载着它变迁的记忆。

  “南船北马”的古代,整个运河的河道在唐宋时期非常宽,到了元明清时期,首都搬迁北京,河道发挥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小。河道剖面上的一道道线条如同年轮,清晰地勾勒出从隋唐至明清的地层,最早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直观展示河道从宽到窄,直到完全淤积成平地的过程。

  大运河就像其名,催生了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沿岸城市,如同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大运河畔。依河而兴,因河而盛,是它们共同的历史特质。漫步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厅,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等各类文物展品,衬托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力。大运河街肆印象、 运河上的舟楫演变,人们蹒跚在古色古香的老街、饭店、丝绸等商铺,脚下潺潺流水,仿佛穿越明清时期大运河畔,述说两岸不同的空间、时间南北文化融合与古今美好生活的故事。

  千年盛景,一朝再现。它有取于扬州仪征拦潮闸的厚厚的河道堆积、宜兴的凤凰村宋代窑址,有整体打包而来的镇江唐代成对船形砖室墓,还有鉴真东渡处黄泗浦遗址的一眼水井,有来自徐州“城下城”的道路防水遗迹,它们呈现运河两千多年的生态涵养,探寻运河湿地的奥秘,百业新态,兴衰与共;客商辏集,城镇勃兴;民族工商,近代先声;通古达今,千秋伟业。

  打卡“最中国”的馆藏,翻开古人车水马龙的盛世画卷。在“河之恋”天幕下,走近、体验、感受,似乎也走进那段曾经的岁月。品一盏茶,置身隋唐东都坊市;听一声吆喝,穿梭于北宋汴京街巷;再一转身,邂逅在明清时期的江南民居。顺着千年运河,在昔日城市景观的映射中,寻觅延续至今的美好生活。

  观沧桑运河之历史沿革,清晰的感受到运河历代变迁发展史,叹水利工程之天工巧夺,晓国家管理之天下转漕,读万民生业之流蕴风物,从世界遗产、水利智慧和城市风情,探索世界运河的渊源,诠释运河城市特色的恢宏气魄。

  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伟大创造物,是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在大运河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精神印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仅呈现了博大精深的运河璀璨文化、农耕文化、运河全线的文化遗产,更造就了大运河人民勤劳淳朴、勇敢无畏、热情开放、团结互助的崇高品性,惠及历代炎黄子孙,也为全球运河城市的交流互鉴提供了载体,共建致富河、幸福河。

  岁月更迭,历史与现代,将在这里汇聚、交融成更美的中国大运河风光,它让人们又多了一个“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理由,更让我们在心底源源流淌的是文化自信。

标签:大运河;运河;大运河博物馆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