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达:书法打假势在必行
2023-03-15 18:26:00  来源:书法报  作者:印兆麒  
1
听新闻

  在3·15消费者权益日之际,《书法报》就书法打假相关话题,专访了中国书协第五、六届副主席、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兼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会长言恭达先生。

 

  言恭达

  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受业于著名书画大家沙曼翁、宋文治先生。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兼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会长。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青铜器博物院顾问。


  书法报:言教授您好,此次专访的话题是书法打假。您作为当今书坛颇有影响力的大家,市场上应该存在很多对您书法作品进行造假的现象,想必您对此有很多话要说。

  言恭达:谈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谈谈艺术作品的功能。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艺术作品的美育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它具有审美、静思、清纯精神、净化灵魂、提升境界的意义。所以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科学和人文艺术,是硬币的两面。实际上,在一个社会,我们生活的环境当中,艺术作为一种美育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来说,书法作品造假是在书画艺术有了市场以后。我们现在要追寻一下什么时候开始有市场的呢?大约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当代的书画艺术开始有市场并逐渐开始普及开来。近20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书法造假现象日益猖獗,特别是对一些名家书法作品的造假更是严重。以我本人为例,市面上大规模对我的书法作品进行造假是从2005年我进入第五届中国书协主席团开始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在苏州时期。到现在为止,从未停息,而且越来越多,甚至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了,令我苦不堪言。

  现在经常有些藏家主动加我微信,要我辨别真伪,也有一些拍卖行,比如江苏的“经典拍卖”,他们老总每次拍卖我的作品前都会找我辨别,发现假的,他们就撤拍了。还有一个例子,去年嘉德拍卖我的一个长卷,起初我并不知情,是一个朋友看到了发给我看,我说这是假的,随即联系拍卖方,他们就撤拍了。后来他们的领导也和我说,“以后拍卖言老师的作品,我们需要提前给您看看”。

(言恭达 隶书自撰联 风雅百家承一脉 书联双璧炳千秋)

  书法报:这么说来,拍卖行上有您很多伪作。

  言恭达:是的,网络上就更多了。比如百度中我的个人介绍,我只提供了一些文字介绍及一些活动照片,如参加两会的和做公益慈善的一些照片。但在十多年前,突然有朋友跟我讲,百度下面有一个叫“保真堂”的,里面我的作品全部都是假的,后面我委托有关律师进行处理,删掉了一些伪作。但实际上,网络上这些伪作太多了,你可以在网上搜索,关于我的一些链接,特别是一些自媒体发布的,里面有很多我的伪作。这些伪作又导致了向其他媒体平台的扩散,比如某机构做一些所谓的出版物,需要我的作品,就从网上下载一个,包括一些报刊,最后公开出版、发表了,这些都是让人啼笑皆非的。

 

  书法报:这对您的危害是很大的。

  言恭达:其实这种危害是歪曲了作者的审美本真,抹黑了艺术作品的艺术意境,也损害了作者的声誉。同时,最关键的是引起了社会审美的混乱。实际上,现在大众的审美还没有提升到应该有的高度。

 

  书法报:据您了解,一般造假的方式有哪些?

  言恭达:在全国两会期间,我也提了一些打假议案,并对此做了很多工作。书法造假基本上有这样几种:一种是临摹,大多是把我出版的书法集里面的作品拿来临摹,临摹当中又有两个概念,第一类是临,临的质量一般比较差,其中无论是结构还是线质,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第二类是摹,以前用的是幻灯机,宣纸衬在上面摹,现在用的是电脑,所以说,科技对艺术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谈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当下的展览,我在中国书协主席团期间的多次全国展的评选中,包括好多次我主持的单项展中,很多作者一年一年水平在提高,其中的原因重要一点是电脑。我们的互联网把很多的优秀作品高清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很多青年人具备很好的临摹功夫,他能够迅速掌握一些技巧。所以现在你看一些青年展,投稿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其中不少作者对中国书法的本体缺乏深入的研究,或者说对于艺术的呈现方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科技的进步的确对书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回到造假这个话题。书法造假的第二种方式,就是运用电脑技术,把你出版物中的作品图片进行放大复制印刷。曾经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在南京的一次拍卖会上,其中有我的五件作品,拍卖行的老板提前拿给我看,其中四件作品很明显是假的,另一件却是“真的”,这件作品是为庆祝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所作,当时我用大篆写的自作诗,写的比较满意,所以这件作品除了公开出版外,原作一直自己收藏,怎么可能会出现在拍卖行呢?所以我怀疑这件作品是运用电脑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提取出版物的图片做的复制品,因为运用的材料也很先进,所以常人很难辨别。

  还有一种是高仿。在2014年,全国政协进行一次“大数据时代下的中国书画艺术发展”考察,期间到了雅昌,我突然发现他们就有一台高仿机,是德国进口的,当然这是他们出版需要,像素高达2亿4000万,当时令我大吃一惊。我想我上世纪80年代初到日本去买的照相机有600万像素,而这台高仿机已经到了2亿4000万像素。这是什么概念?

(言恭达 草书自撰联 胸中波澜心游天地外 笔底风雷意在有无间)

  书法报:高仿的作品几乎可以乱真。

  言恭达:不是几乎,是百分之百乱真,只能把后面裱好的揭起来,仔细辨别背后的墨韵效果,才能知道真假。这个情况发展到现在,以南京为例,好几家都有这种设备,一般都已达到10亿像素,而宣和公司的高仿设备竟然高达100亿像素,仿制出的作品,和真的一模一样。下面我举个例子:在疫情期间,我从江苏言恭达文化基金会捐出100万元支援武汉,并创作《满江红·白衣天使出征》6米草书长卷捐赠给江苏省人民医院,同时也为江苏省中医院捐赠《大医精诚》隶书长卷,还有为江苏省疾控中心捐赠的《卜算子·寄扬州疫情》草书长卷。这三个地方的原作其实全部放在他们的档案馆,现在你在江苏省中医院大厅中看到的就是高仿品,其实和真迹无异。

  还有在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大厅中悬挂的我的大幅篆书作品《诗经·大雅·绵》,也是高仿品。十二届全国展在宝鸡开展时,很多书家包括评委看到后都打电话、发信息说看到我的大作,我问他们:作品是原作还是复制品?他们全部回答是原作。我告诉他们是高仿品,原作在该博物院档案馆收藏,他们不敢相信。这说明现在的高仿水平实在太高了,非常难以辨别。

 

  书法报:这种手段被不法者掌握,就会沦为“作案”工具。

  言恭达:是的,随着科技的进步,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高超。要打假,你首先要去辨别。目前看,这种高科技造假辨别是很难的。

 

  书法报:近十年来,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曾多次提出打击书法造假、非法出版物等议案,但这些现象仍屡禁不止、层出不穷,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言恭达: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个是法律方面。目前我国的法律在打击艺术造假和非法出版物上还不够完善,即使有,对这方面的追究和打击力度还远远不够。比如说,我们讲的艺术作品的复制作假这一类,不是要进行地下销售吗?爆发这种社会的欺骗行为,怎么办?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第二是执法部门,其中包括公安部门和市场监管局以及法院等,主要还是公安部门,好像他们认为这种现象太普遍了,有法不责众的心理。此外执法部门还存在执法不力的情况,我举另外一个侵权的案例:前年年初,一个外地的朋友给我发信息说江苏常州一家企业,用言恭达的名字注册了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商标,我想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因为全国只有我一个人叫这个名字,这个工厂的行为很明显侵犯了我的姓名权。我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并走了法律程序,结果到现在两年多了,还是没有下文。由此可以联想,有人仿造了我的作品,我的维权之路是否是顺畅的?但是要碰到涉及金额非常大的案子,公安部门也会重拳出击。比如说前年,江苏省公安厅的同志找我确认一批作品。原来是广西一个制假售假犯罪团伙,复制了很多我的作品,其他还有范曾、黄永玉等的作品。这个团伙成员现已被判刑,当时确认的十几件我的作品,毫无疑问,均为伪作。

  第三是社会公众。在山寨商品大量充斥市场的时代,大家早已司空见惯了,也会认为书法造假无所谓。更重要是普通民众确实对艺术的真伪无法识别,真假难辨,美育教育普遍低下,包括一些社会的精英层面,他们对一幅书法的好坏也严重缺乏鉴赏能力。

  第四牵扯到作者本人,面对书法造假铺天盖地的情况,已经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也只能“望假生叹”了。

 

  书法报: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来解决?

  言恭达: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是需要执法部门加大力度,可抓抓典型。仅我所了解到的书法造假窝点不止一家,包括一些售假卖场,分布在如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所以,公安部门可以对此进行深入调查取证,抓几个典型出来,起到警示作用。如果不出手,那将会越来越泛滥。

  第二,我认为业内的专业媒体要发声,要敢于揭露,体现媒体的职责,像今天做这样的访谈就非常好。

  第三,普法教育必须要深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必须尽快完善。

 

  书法报:此外,书法家本身呢?可不可以考虑在作品中用一些特殊的防伪标识?

  言恭达:这个其实我早就开始做了。十几年前,我开始在泾县的一家宣纸厂定做我专用的作品纸,实际上,我的书法风格,与用笔、用墨有关系,和纸张也有一定关系。我选了一个纸厂,生产出符合我要求的纸张,并且每张纸都含有我的斋号“抱云堂”的水印,这也是一种防伪标识吧?对于这个我也没有刻意去宣传,市面上的很多藏家估计也不清楚,他也不管这些。

  书法报:是的,对于一般收藏您书法作品的藏家,还真得看看是否有“抱云堂”的水印,至少可以加一道保险。

  感谢言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的采访,让我们一起努力,使当下书法造假之风能尽快得到有效的遏制,让书法艺术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书法报》记者 印兆麒

标签:书法;造假;作品
责编:张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