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赋能农商行高质量发展探微
2020-05-19 19:48:00  作者:李一平  
1
听新闻

□ 李一平

在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一家银行的发展前景与发展质量,既要看眼前静态的“形”,更要看长远发展的“势”。利用创新因子发力,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提高发展的“含金量”,这是农商银行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而又非常深远的课题。

金融科技正在不断改变银行业的商业模式

在金融科技的影响下,我国银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开放性的3.0时代,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等,都将金融科技作为核心战略,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布局力度,旨在借助科技手段,增强获客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风控水平,通过加快科技化转型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从大型银行看,工农中建交集中携手BAT,通过深化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不断加快智能获客、智能风控和智能客服进程。如建设银行与蚂蚁金服、农业银行与百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中国银行与腾讯,工商银行与京东,交通银行与苏宁金融等等。从股份制银行看,招商和华为、中信与大众点评、浦发与宜信民生与“360”都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尤其是招行新近搭建了基于金融科技的零售智能风控平台——“天秤系统”,打造零售业务智能风控的铜墙铁壁;平安银行持续打造知识库平台、生物特征识别平台等AI中台建设,实现了信用卡、投顾、客服、移动柜面和远程运营等40多项业务场景应用。

农商行加快科技银行转型势在必行

互联网不仅使客户的行为模式和消费需求发生深层次变化,而且也悄然改变着传统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每一次产品、渠道、服务方式乃至商业模式的创新,都释放出显著的推动力和鲜明的活力,为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银行与军事领域一样,处于时代的风口,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最为敏感,“金融+场景”“银行+数字”“线上+线下”等等,将日益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

然而,相对于大中型银行来说,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还面临诸多制约和挑战。首先是观念上的束缚,认为金融科技赋能是大银行的事,非小银行发展迫切需要;其次是客户上的制约,由于历史沿革,农商行的客户群体大多在县域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不高且老年客户占有相当的比例,“触网”能力先天不足;再次是技术上的局限,科技建设滞后,开发迭代缓慢,数据来源渠道狭窄、数据质量不高,支撑能力不强,科技风险隐患突出。另外,受品牌及工作环境影响,对高端技术人才吸引力匮乏也成为农商行发展的“掣肘”。

但农村经济和乡村百姓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了变化,抓住了机遇,农商行惟有与时俱进,积极发展金融科技,主动拥抱大数据,不断加快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步伐,才能直面挑战,勇立风口,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金融科技赋能农商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当前来看,金融科技赋能农商行高质量发展,其关键在于,以互联网的思维与规则,加快产品、销售、服务、运营、风险控制乃至商业模式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的质的变迁,重构股东、员工、客户和银行全价值链的运作框架,积极打造“互联网+”的金融新业态。

1.坚持“小法人+大系统”的总体思路,加快科技转型步伐。从农商行现行的管理模式出发,坚持“小法人+大系统”的信息科技建设架构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要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满足需求,做到“常规需求统筹规划、紧急需求及时响应、个性需求个别处理”,大力推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创新和运用,切实完善核心业务系统,并为法人机构的个性化需求和自主开发留下接口和余地。同时,要牵头进行数据治理,并将其纳入公司治理范畴,整合不同条线、不同系统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有效破除数据“孤岛”,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法人机构要强化创新驱动理念,坚持自主研发外围的、特色化系统和各种技术产品,不断夯实向科技银行转型的“地基”。

2.坚持“金融+场景”的基本架构,提升科技赋能水平。农商银行要善于借助互联网的触角,发挥自身对乡风民俗的深刻洞察,回归本源,服务乡村百姓的衣食住行教育,以及生产与经营,将“科技”嵌入“场景”,让客户享受智能化、交互式体验,在业务场景中进行探索和实践。主动贴近民众的金融需求,与医院、学校、社区共建“智慧医院”、“智慧校园”和“智慧社区”等,开展实景体验、扫码支付、智能拍照等互动活动,加快构建场景服务新生态,通过“金融+场景”“金融+公共”“金融+三农”“金融+普惠”“金融+生活”等新方式,使百姓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加强对本区域产业集群、商品交易、餐饮旅游、务工经商、产品经纪、婚丧嫁娶等金融消费场景或事件性行为的全面梳理,研发相应的场景式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快金融科技赋能进程。

3.坚持“线上+线下”的主要方式,扩大科技应用质效。随着农村宽带覆盖率持续增长,农村上网人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线下客户开始向线上迁移,农商行的主战场在农村,更要学习和借鉴一些大型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做法,加快业务和服务的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打造双线互动生态圈。利用员工数量的优势搞“人海术”,利用铺天盖地的物理网点搞“全覆盖”,早已时过境迁。必须加快业务的线上化步伐,在线上场景中嵌入其账户、支付、融资、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就网点转型而言,要对网点价值进行系统评估,功能重新定位,模式优化调整,分类推进网点转型,包括“网点智能化升级”、“网点多样化改造”、“网点综合化转型”、“网点标准化管理”、“网点走出去营销”,激活并整合人力、渠道和空间资源,释放低效、简单占用的人力、财力资源,解决人力资源的“假性”短缺。

4.坚持“营销+风控”的核心支柱,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在数据化时代,任何事物尤其是金融工作,如果我们不能用数据去分析、去运营、去量化、去管理,就说明我们对其知之甚少。利用数字实现批量获客,解决“客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数据仓库系统和数据分析模型,对业内金融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民生保障数据以及信用司法数据等,进行整合、分析与挖掘,实行客户、交易和营销场景的数字化转换,为目标营销和网格化营销提供数字支撑。利用数字精准响应客户需求,解决“如何经营客户”的问题。大数据不仅能够“智能获客”、“智能客服”,而且可以发挥“管理者驾驶舱”功能,实现“智能运营”、“智能风控”,实时抓取交易时间、交易金额、交易对象收款方式等多维数据,并结合数据分析和模型输出结果,有效判别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将外部欺诈和伪冒交易发现并扼杀在萌芽之中。

5.坚持“自主+合作”的操作办法,有效整合内外资源。目前,浦发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均已陆续建立了各自的“开放银行”。开放银行体现的是一种平台战略,即银行通过开放自身的数据端口,吸引外部合作机构加入其中,聚合各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随着各行“开放银行”平台的陆续搭建,并把银行网点开到互联网上,农商银行的生存空间必将受到挤压。一方面,农商行要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借助合作伙伴把自身的服务能力融入到用户的生产、生活场景中,使大数据、云技术和人工技能在业务运营、风险管控、队伍建设等应用场景中落地。要通过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信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市场化引进、项目化训练、阶梯式培养等等途径,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开发之路。

(作者为江苏盐城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标签:金融科技;银行;场景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