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积极布局金融科技版图 “金融监管沙盒”首批试点亮相
2020-08-17 19:56:00  作者: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钱海盈  
1
听新闻


视觉中国供图

江南时报讯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范围迅速扩大。目前,中国版“监管沙盒”已扩大至9城。6月以来,“监管沙盒”进程不断加速,2个月内有七地陆续公布了49个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

8月14日,苏州金融科技“监管沙盒”首批试点亮相,公布的5个创新应用中包括4项科技产品和1项金融服务。事实上,苏州对于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去年以来,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数字货币等三项重要创新试点陆续在苏州先行先试,苏州正在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贡献“苏州智慧”。

“监管沙盒”进程不断加速

“金融监管沙盒”指在监管机构的主持与监控下,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安全环境中,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允许一些金融企业或科技公司开展金融创新,无论创新效果如何,事后都不追究企业的违规责任。

2019年12月,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这一试点也被称为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旨在打造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规范和引导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

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又公布了第二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极大地拓展了试点覆盖地区,从北京扩展到了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等6市(区)进行。另外在申请主体上,可申请入盒的主体从持牌金融机构扩展到持牌金融机构和非持牌的金融科技公司。

在多次扩容后,目前,包括7月宣布获批的成都市、广州市,中国版“监管沙盒”已扩大至9城。

自今年1月以来,各地区便相继公布“监管沙盒”的试点项目。

1月14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公布了第一批进入监管沙箱的六个试点项目,涉及贷款类和支付清算类。

6月开始,“监管沙盒”进程不断加速,2个月内先后有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河北雄安新区、杭州、苏州等七地公布了49个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其中,北京于6月2日公布了第二批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其余地区均只公布了首批创新应用。

截至目前,除了成都、广州尚未公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应用情况,其余七地均已公示试点名单,共49项创新应用。其中,43个项目有银行参与。

苏州公示首批创新应用

聚焦金融服务难点痛点

8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公示,苏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组在广泛征集优秀创新项目参与测试的基础上,对外公示苏州市首批5个创新应用,包括4项科技产品和1项金融服务。公示的项目应用了5G、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区块链、图像识别等技术。

从业务类型看,首批试点创新应用项目涵盖征信、小微信贷等领域,聚焦金融服务难点痛点,特别是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政策和战略。

而试点参与机构不仅包括商业银行、清算机构、征信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包括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等外部合作单位,监管部门与创新主体之间增强信息交流和良性互动,搭建创新与监管的桥梁纽带,充分发挥不同主体间的资源优势,协同推进多种要素融合。

苏州农商银行试点《长三角一体化智慧银行服务》,通过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建设智慧银行平台,优化金融服务流程。主要应用在手机银行客户端中开展对公开户业务的法人授权核验(不涉及远程开户)、社保卡激活、批量代开借记卡激活、理财首次风险测评等金融服务,以及社保缴费、医保缴费、学生缴费、公积金查询等公共服务。

苏州企业征信、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苏州银行、苏州同济区块链研究院等4家机构试点《基于区块链的长三角征信链应用平台》,基于区块链等技术搭建征信链应用平台,企业征信机构将征信数据、授权信息、查询记录上链存储,实现征信机构跨区域、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实现机构间企业征信报告信息互联互通。

江苏通付盾、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常熟农商银行试点《基于大数据的App风险防控产品》,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设备指纹等技术建立App风险防控系统,实现对用户移动终端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风险监测、分析及处理,防范终端风险,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移动终端安全威胁预警。

钛镕智能、苏州银行试点《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知识图谱分析产品》,运用大数据、复杂网络、图数据库及关联图挖掘等技术构建供应链知识图谱平台,为苏州银行提供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和行业知识库的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功能。

科蓝软件、中国银联、公安部第三研究所、银联商务江苏分公司、农业银行苏州分行试点《基于“端管云一体化”平台的特约商户非现场管理产品》,借助eID人证合一身份验证系统,提供对企业、个人高强度网络客户身份验证、分布式协同认证能力,有效核实特约商户责任人身份。

苏州积极布局金融科技版图

近两年,央行系金融科技版图加快布局。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3月成立,注册资本6820万元,注册地为苏州。该公司是由深圳金融科技公司(央行全资控股)和苏州高铁新城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前者持股比例达55%,将承接法定数字货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法定数字货币关键技术攻克和试点场景支持、配套研发与测试等。

选择在苏州成立央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可见苏州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和应用方面的地位举足轻重。事实上,去年以来,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数字货币等三项重要创新试点陆续在苏州先行先试。

据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6月统计数据,目前,苏州拥有金融机构875家,金融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苏州对于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也非同一般。苏州制定了全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布局金融科技版图,力争在金融科技新时代成为实践者,成为全国金融科技的重要节点城市。而不断向研发和创新方向的延伸,又促使一大批金融科技项目先后落地苏州,并诞生众多细分领域的领头羊。

另一方面,一批创新型金融科技企业在苏州集聚发展,覆盖金融科技八大领域,具备成长潜力,例如东吴金融科技、通付盾、凌志软件、博纳讯动等。

“苏州金融产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体量,不能再完全依靠传统的‘冲规模’‘垒大户’等信贷模式,需要认真钻研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创新技术更好为苏州市制造业、外贸、高新技术企业等优势产业赋能。”苏州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技术、业务模式的创新在不断加速,传统银行机构也纷纷在苏州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加大对金融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成为提质增效增添新动能的关键。

记者 钱海盈

标签:金融科技;苏州;监管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