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钻山、浚渎——说何崝老友赠书画
2024-03-16 12:28: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2024年初春,我收到四川大学古文字名家何崝教授一副汉篆对联和一幅国画《白玉兰》。汉篆对联,由三公山碑集字而成,隶书的结体,篆书的笔法,持重而灵动;白玉兰构图严谨,用笔豪爽,线条拙重又挺拔有劲,题有一首七绝,字画结合,落款满溢金石之气。越观赏越有味,春意盎然,令人欣喜,何崝教授这位老友知我。回想26年前,我俩的友谊从何崝教授书赠一副对联开始。

(何崝近影)

  1994年,我调入柳亚子纪念馆与黎里镇文保所任职。“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殷安如及汝孝先馆长种下柳亚子纪念馆这棵大树,我依傍大树好乘凉,但是我不能只知乘凉,也得种树,而且要种一棵更大的树,就是将黎里镇申报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申报自有程序,得先从省历史文化名镇起步。1997年秋,我们以黎里镇文保所名义向政府提出黎里镇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的申请。当时黎里镇正忙于创建江苏省卫生镇,申请被搁置起来了。第一炮就没打响,我不平,我忧心,颇为抑郁,卫生镇与历史文化名镇,岂能同日而语,在天平上,孰轻孰重?这一搁,不知要搁到猴年马月?

(何崝主编《近现代百家书法赏析》)

  正在这个当儿,何崝教授应我之邀来到柳亚子纪念馆。之所以邀请何崝教授,是因为我书画知识太过薄弱,不懂书画,无法前进,必须急起直追。我购买了一批书画研究的工具书,其中一册《近现代百家书法赏析》,读了很有收获,主编正是何崝教授。苏州一位收藏家与何崝有联系,很快帮我接通了关系。1998年5月,何崝来上海参加学术会议,结束后专程前来黎里相会,逗留三天,相谈融洽。不过,申报历史文化名镇不成,是我近忧,更是我远虑,我情不自禁,絮絮诉说。何崝听了,说道:“安慰劝导于事无补,赠你一副对联”,说着提笔挥毫,书写“大禹钻山浚渎,楚龙立德陈经”12字。他一边蘸墨挥洒,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我追随他的思路,不时插上三言两语。墨迹未干,二人又有简短对话。

  大禹治水遇到困难,不畏缩,不蛮干,综合有利因素,因势利导,有志者事竟成。楚龙,老子是楚人,孔子有“老子犹龙”之誉;老子《道德经》,充满哲理五千言;老子姓李,我也姓李,黎里八大姓之第三姓,我正撰写古镇专著。立德陈经,先道德,后文章。大禹、老子,中华民族的伟人,此生难以望其项背。要想有所作为,牢记:一个高度,一种情怀。

(大禹钻山浚渎,楚龙立德陈经)

(1998年6月24日何崝与李海珉合影)

  何崝回到川大,效法清代诗人袁枚写作《黎里行》长诗,柳馆与我各赠一件,又有《游青浦大观园》等诗作相赠,后来还寄赠过一幅《兰花》。我遵嘱邮奉南社诗人《姚鹓雏诗词集》、郑逸梅《南社丛谈》等书。

(何崝《黎里行》)

(何崝《游青浦大观园》)

  别后多年,我一直不敢怠慢,努力钻山,浚渎。黎里镇2006年被撤并,2013年恢复建制,2014年终于迈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门槛。这个时段,我是艰难跋涉,坎坎坷坷;何崝不仅是著名教授,而且成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诗学会副会长,出版古文字学《商文化窥管》、《中国文宇起源研究》等十多部专著,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我俩联系不多,只是关注着对方,直到古稀之年,终于积极联络。2018年江南古镇守望者联盟成立,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近期目标。何崝老友为我们守望者联盟书写了一个“世代守望”横披。2022年8月,江南古镇守望者联盟举行第三次雅集,横披与37位守望者肖像一起展览,又收进肖像画家杨纯玉的《江南古镇守望者肖像画》画册。古镇守望者明白:守望江南古镇,即使近期目标完成,还有更长更远的目标有待努力,这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的职责,还须传承给下一代,下下一代。

(何崝“世代守望”)

  钻山浚渎的艰难时段终于翻篇了,钻山浚渎的精神仍须坚持。2024年4月26日,江南古镇守望者联盟第五次雅集,将与首届环太湖古镇文化论坛同时在宜兴市周铁古镇举办联席会议。我希望何崝老友能够为联席会议创作书画。很快的,收到汉篆对联和国画白玉兰各一件。拟将这一字一画,收进《江南古镇荟萃》一书。

  汉篆对联,上款:“海珉先生雅属即正”,联语:“云起四山浮景气,福臻五土受和熹。”落款:“甲辰新正集三公山碑字 啃轩”。景气,兴旺;和熹:喜气。联语置于案头,我反复咀嚼,又请老友说说内蕴,老友说:新年新气象,庆贺古镇守望者康乐吉祥,庆贺江南古镇欣欣向荣,祥和喜乐。

  国画《白玉兰》,附有一首七绝:“梅花开后此花开,次第唤春春便回。却看枝头生妙笔,何人掣取制鸿裁。”落款:“海珉先生正甲辰新正 啃轩”。

(2024年2月《白玉兰》及题诗)

  白玉兰,犹如一支支生花妙笔,令人联想,更有象征意义;鸿裁,即鸿文,老友用夸张之辞,暗指书写鸿篇巨制。我是有心搜罗、整理、撰写古镇的建筑、人物和风情,给保护开发黎里古镇作蓝本,同时留存后世。江南古镇,上千年来,一直缓慢地行进着,行进着,历史进入1980年代,忽儿突飞猛进,好多古建筑一夜之间居然就能消失。就古镇守望者而言,建言是一种职责,更重要的是将老宅、村庄、古镇的一切记录下来,留给后人。江南古镇守望者,现在不记,谁记?现在不传,谁传?我们责无旁贷!谢谢!何崝教授的关注,提醒。

  黎里守望庐主

  附:何崝简介

  何崝,字士耕,号啃轩,斋号十二梅花吟馆。1947年7月生于成都。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员,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学会副会长,成都市武侯区书法家协会顾问。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为徐中舒先生吸收为助手。长期从事古文字及古代文化研究,出版古文字学专著《商文化窥管》《中国文宇起源研究》等,编纂现代学术经典著作《郭沫若卷》等,参加编纂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及李圃主编的《古文字诂林》,任编委。已发表的论文近百篇涉及甲骨学、中国史、古代文化、书学理论等,并长于书画篆刻及诗词歌赋等,诗文集有《南园草》,书画集有《啃轩艺事》,书法方面的著作有《甲骨文字站》《甲骨文字歌》等。

标签:书法;古镇;守望
责编: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