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红色故事】英雄喋血抗日路
2020-06-02 09:30:00  作者:陈春生  
1
听新闻

溧水区柘塘街道梅山社区后方村方洪恩家中,至今还珍藏着一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1983年6月1日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这张证明书中这样写道:

方东海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

方东海的女儿方翠娥早几年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方洪寿离世更早,所以这张烈士证明书由方东海的侄儿方洪恩保存着。

提起伯伯方东海,方洪恩有着说不尽的话题,他激动地说着……

如噩梦,日寇肆虐他家乡

那一天早晨,我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那一天早晨,我从梦中醒来,侵略者闯进了我家乡……

像许多年轻人一样,方东海(原名方述荣)本也应拥有着自己平静而幸福的属于青年人的梦想。他生在柘塘镇里一个颇为殷实的家庭,家里有30多亩土地。因为农活繁忙,父亲特地请了四五个长工,他也有侍奉自己日常生活的用人。

那时,方东海已经成家,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叫方洪寿,女儿叫方翠娥。有娇妻,儿女双全,即便没有经营谋生的手段,靠继承父亲的家业,自己也能过上无忧无虑、悠哉游哉的阔少爷的日子。

但在有一天早晨,当他从自己美好的青春梦境中惊醒的时候,发现日本侵略者已经闯进了他的家乡——溧水柘塘镇,那些他所耳闻目睹的关于日寇在柘塘大肆烧杀淫掠的兽行,使他的美梦像玻璃一样碎落一地……

在后方村不远的梅山山顶上有日军据点,据点里的日军隔三差五地到附近的村子里“扫荡”。

在安山村,日军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一个18岁的少女侮辱后,又残忍地用刺刀把她戳死。

在章家村,日本鬼子把村子里章壮生的大儿子“小有子”扔进水塘里活活淹死,而鬼子竟站在岸上疯狂地笑着。

1938年4月,驻柘塘镇后梅山上三个日本鬼子下山到艾园村进行抢劫。在三房敞厅门口,村民谢嗣发不小心用胳膊碰了一下日本鬼子端着的枪柄,当即遭到日本鬼子枪杀,他们还把谢嗣发家的两块银圆抢去,日寇朝谢嗣发射出的子弹穿过他的胸膛,把敞厅的墙壁射出了一个大窟窿。

在梅山,该死的日本鬼子把村民徐声银活活烧死在家中。梅山村被烧毁民房70多间,抢走、打死的家畜简直无法统计。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些,让方东海这个热血男儿忍无可忍!面对日本鬼子在柘塘的暴行,方东海牙齿咬得咯咯响,他暗下决心要替柘塘那些死在日寇枪口下的冤魂报仇雪恨,把日寇赶出柘塘,赶出溧水,赶出中国!

卫家园,组织抗日游击队

啊游击队呀,快带我走吧!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游击队呀,快带我走吧,我实在不能再忍受……

方东海有一位朋友叫赵家淦,家住江宁铜山镇许岑村。赵家淦于1937年组织了铜山四乡联防办事处,后来又任新四军部队里的文书。在平时的交往中,赵家淦经常跟方东海谈起他在江宁铜山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这对方东海的思想影响很大,方东海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方东海平时看到日寇在柘塘一带到处烧杀抢掠,胡作非为,燃起了他内心痛恨日寇的怒火。于是就组织了柘塘、邱家、范家等地的一些有志青年,积极进行抗日游击活动。

1939年夏天,方东海与中共江溧句工委书记姜杰取得了联系,姜杰让他尽快扩大地方抗日武装,并指派县委委员方金湘指导其开展工作。

自从与姜杰取得联系后,方东海凭着他满腔的革命热情和在周围青年中所享有的良好声誉,很快就组织了一支由二三十人参加的游击队,由他担任中队长。

刚刚组织起来的游击队需要粮食,方东海毫不犹豫地从家中把粮食拿出来,给游击队员们食用。家里虽然很殷实,但也是父亲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积攒起来的,看着儿子这样“败家业”,父亲当然心里舍不得,几次劝说儿子别干傻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只要日本人不来我家抢东西,别的我们管不了。”

方东海跟父亲说:“爹爹,日本鬼子在柘塘干下的这些龌龊事,你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不把他们赶走,老百姓就永无宁日,你再大的家业最终也会被日本鬼子抢去的。支持我们的抗日武装吧,后人会铭记你的恩德的。”

母亲见儿子说的在理,也帮着方东海说话,父亲于是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他。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枪,赤手空拳哪里算是武装力量呢?武装,首先得有武器。于是,方东海又跟父亲好说歹说,从父亲那里拿了很多钱来,买了一支左轮手枪。

除了自己买的左轮手枪外,方东海还四处打听谁家有枪,与其商议借来使用。他也向地方上有势力的地主、绅士拉赞助,给他们讲日寇的暴行,讲共同抗日的重要性,讲抗日与保护他们家产的关系,虽然那些地主豪绅并不都能听进方东海的话,但知道他是游击队队长,得罪不得,也乖乖地拿出钱来让游击队买枪。

逞英豪,柘塘街上杀日寇

啊,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你一定把我来埋葬……

1938年秋天,日寇在柘塘集镇附近的梅山顶上建立了据点。梅山,虽然不是很高,但是范围很大,方圆四五里。日寇用电网网住了梅山的四周,以保证他们的绝对安全。

日寇白天四处骚扰百姓,借“扫荡”之名,到柘塘或是周边的村镇中掳掠些吃喝的东西,更有甚者奸淫妇女,焚烧民房,晚上便龟缩在据点里。

8月的一天,柘塘镇梅山据点的日军都去横山地区配合“扫荡”去了,据点里只剩下几个站岗的和一个管食堂的,这个管食堂的鬼子每天都要同在据点里烧饭的本地厨师李小狗子一起到柘塘街上来买菜。

这柘塘街上卖肉的、卖蔬菜的、卖糕饼的应有尽有。在柘塘街的店铺里,有一家叫史定金豆腐店做的豆腐特别好吃,因而销量很大,据点里的鬼子也喜欢吃这店里的豆腐。这天,那个管食堂的鬼子扛着长枪带着伙夫李小狗子又来到了这家豆腐店里买豆腐。

冤家路窄。这时恰逢方东海带领十多名游击队员潜藏在柘塘街上的店铺里伺机打击敌人。

当看到这个鬼子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豆腐店的时候,方东海立刻带着四名游击队员把短枪放在篮子里,用布遮掩好,装作捞豆腐的样子也进了店。这个鬼子刚把长枪卸下靠在桌子边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方东海立刻从篮子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麻袋,把鬼子没头没脑地套了进去。方东海赶紧用绳子把麻袋口扎了,在四名游击队员的协助下背起来就往街面上跑。

这鬼子在麻袋里拼命地踢腾,方东海及随行的四个游击队员一时没抓住麻袋,鬼子“扑通”一声掉落在了地上,只听得他痛得像鬼掐着脖子一样地鬼哭狼嚎,鬼子很快从麻袋里钻了出来。方东海拼命把他按倒在地,拳头像锤子一样朝鬼子砸去,鬼子像一只癞皮狗一样瘫倒在街面上,动弹不得。

这个时候,街上的人群像炸开了锅,纷纷聚拢而来看热闹。离街面不远处的炮楼里的敌人发觉了,也端着枪赶来了。为了安全撤离,方东海用缴获的敌人的那支长枪朝着这鬼子射去,只听得“啊”的一声,这个鬼子倒毙在大街上。

方东海赶紧带着四名游击队员朝艾园方向的小路跑去,闻声而来的几个日本鬼子穷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时,方东海他们在一个拐弯处见田野里有村民在插秧,于是赶紧让游击队员们把枪藏到草丛里,他们“嗤溜”一声,麻利地跳进田里,一个个装作在插秧的样子。敌人见水田里都是农民,找不到游击队的踪影,只得又回到柘塘街上,把被打死的鬼子用车子拖走了。

方东海率领的游击队大白天在柘塘街上打死了日本鬼子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附近民众中迅速传开,大大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群众的抗日斗志。

终不屈,秦淮河边洒热血

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啊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都说啊多么美丽的花……

1940年2月的一天上午,方东海接到了一封邀请函,那是周岗圩泗庄村财主张天禄邀请他到他家做客。

接到这封邀请函,方东海斟酌再三:去,还是不去?当时是国共两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际。方东海想,如果不去,不利于表达抗日游击队伍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心,也显示出自己的胆怯;如果去,不用说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掂量之后,方东海毅然选择了前往。

这是敌人为他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一场“鸿门宴”。

方东海组建抗日游击队时,曾经要周岗圩财主张天禄、乌山乡小范家的范前钧等出钱买过枪,因此,他们对方东海怀恨在心,耿耿于怀,于是暗地里与东里庄联庄会串通一气,要置方东海于死地。

这东里庄联庄会是1938年1月23日乌山乡东里庄村遭土匪洗劫之后组织起来的共同防匪的组织,说白了它是地主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产免遭损失而筹划组织起来的。在防范土匪抢劫这一点上,联庄会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地主、绅士也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榨取民脂民膏。东里庄联庄会竭力反对新四军,阻挠新四军进入他们所控制的地区开展活动,甚至以处理盗匪之名,杀害新四军领导的抗日地方干部。为此,东里庄联庄会还特地组织了大刀会,嚣张气焰如黑云压城。

方东海于2月22日下午应邀前往,当时他身边只带了一支左轮手枪。张天禄不善饮酒,特地请了姨侄杨显仁作陪,非常热情地款待方东海,并将他留宿在家。

这天晚上,东里庄联庄会会长章臣敬,派出手下的王德成、周德成、章臣玉、毛玉宝等,会同其他地区的联庄会人员,把整个泗庄村围了个水泄不通,闯进张天禄家搜捕方东海。

醉眼蒙眬中的方东海闻声起床,伸手去摸原先放在枕头底下的枪,可是枪已经不见了——原来,张天禄趁方东海酒酣熟睡之际,把方东海的手枪摸走了。

方东海被敌人用绳子五花大绑着。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方东海痛斥东里庄联庄会卖国求荣、为虎作伥的罪行。他被敌人拉到秦淮河边的皮家庄,被大刀砍杀。

方东海的鲜血,染红了圩埂上的那片泥土。为抗日救国,方东海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牺牲时,方东海年仅28岁。

方东海牺牲后,家人把他安葬在后方村边的大山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遗骸迁葬于溧水中山烈士陵园。当年参与杀害方东海的凶手,都被押到方东海的墓前枪决了。

每年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中山烈士陵园里总要开满鲜红色的碎花。经过方东海墓前的人们,都说这些花是那么的美丽。他们知道,这鲜花的红色,像党旗上、国旗上的红色一样,都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选自《溧水红色故事》 南京市溧水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著

标签:东海;鬼子;日寇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