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书画“朋友圈”】傅抱石的扬州诗境画意
2020-05-26 12:17:00  作者:李海滨  
1
听新闻

瘦西湖美不胜收。自古至今,无数丹青妙手将她描摹入画。假如我们去搜一搜瘦西湖的书画“朋友圈”,会发现什么?

他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他开创了“新金陵画派”。他的作品早已跻身“亿元俱乐部”。他的艺术之根,与扬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请看:

傅抱石(1904-1965),生于江西南昌,20世纪杰出的中国画家、篆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

青年傅抱石

傅抱石本名傅瑞麟,出身贫寒。他自幼酷爱绘画,无师自通,扬州石涛的画如长空闪电,让他豁然开朗;“我用我法”的绘画理论让他茅塞顿开;“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更让他推崇备至。少年傅瑞麟刻了“我用我法”的印章,立誓终身以石涛为师,最后索性改名叫“傅抱石”。

“我用我法”|少年傅抱石刻

1942年,傅抱石在“陪都”重庆的金刚坡下,创作了一幅《大涤草堂图》。

大涤草堂图|傅抱石

画很奇特:中间是两株枝叶繁茂的粗壮大树,树左下方就是扬州大涤子草堂;草堂里站一人,似乎在举头长啸,又似乎在仰望期盼,他是石涛。画上的石涛虽小,但有高扬的精神,有顶天立地的气概。

石涛

石涛曾言:“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傅抱石此画用笔豪放,墨色淋漓,酣畅而不失细腻,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绘画的这一年,也是石涛(1642-1708)三百岁的诞辰。傅抱石用画,表达对石涛的向往和致敬,也展示他继承石涛而创造自家面目的成果。此画是傅抱石一生的代表作。

“抱石斋”| 傅抱石 治印

傅抱石在《草堂图》上用小楷作题跋:“石涛上人晚岁购草堂于广陵,致书南昌八大山人求画大涤草堂图,又云:平坡之上,樗散数株,阁中一老叟,此即大涤子草堂也。又云:请勿书和尚,济有发有冠之人也。闻原札藏临川李氏,后辗转流归异域。余生也晚,不获睹矣!今经营此帧,聊以长想尔。”

题跋很有意思,说石涛晚年在扬州买了座大草房子,于是给南昌的八大山人写了封信,求他画一张草房子的画,名字就叫“大涤子草堂”。信中特意说明,草堂在一个缓坡上,堂前有几棵大的臭椿树,屋子里有个老头儿,你照我说的画就行了。石涛还关照八大山人,你给我回信的时候,不要称我为和尚,我如今是有头发有帽子戴的还俗之人。石涛的信非常有趣,显示了他与八大山人的亲密关系。题跋的后半部分说:石涛的信札被江西抚州李家收藏了,后来流落到国外。我(傅抱石)生得太晚,没有机会看到真迹。现在用心画了这张画,以此寄托对前辈雅事的向往。

短短百余字,内涵丰富。既交代了傅抱石对石涛、八大山人等前辈的仰慕,又说明了他模仿石涛画法的创作激情。

仿石涛游华阳山图|傅抱石南京博物院收藏

石涛求画十年后,大概在康熙三十七年,年已八十五岁的八大山人终于将石涛盼望的《大涤子草堂图》寄到扬州。石涛收到画无比欢喜,题了很长的诗。

中国文人,讲究师道传承。尊敬、热爱、学习前辈与恩师,是艺术与人格上的必修课。做得好,就可以赢得“朋友圈”内的大力点赞。

无疑,傅抱石做的相当好。他的老师徐悲鸿对此大为赞赏,在画的上方兴致勃勃地题了“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八个大字,还意犹未尽的补了几句:“八大山人大涤草堂图未见于世,吾知其必难有加乎此也。悲鸿欢喜赞叹题。”

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关山月

石涛言“笔墨当随时代”,傅抱石深得其髓。1959年,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几易其稿,气势磅礴,也是主席唯一题款的国画。作品中既能见到石涛的水墨淋漓,也能见到他独创的“抱石皴”,笔力润健,激情洋溢。成功后傅抱石的声名如日中天。据说,作画时,总理特意嘱人送傅抱石两箱茅台以助画兴。

“往往醉后”|傅抱石 治印

傅抱石爱酒,曾先后镌刻三方“往往醉后”的印章,印文也在不少他酒后的佳作上出现。但是,这句印语源于石涛诗句:“每于醉后见天真。”“醉”其实为艺术追求中一种痴迷的态度,是陶醉、是沉醉,而绝非酒醉后的信笔涂鸦。“见天真”则是傅抱石认识到中国画艺术的本质在于“天真”。傅抱石身上兼有一种诗人的浪漫主义与酒仙的自由洒脱情怀。

郑板桥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1961年,傅抱石来扬州为中华书局的《郑板桥集》写序,前后盘桓四五个月,搜集资料,寻访板桥遗物和遗迹。同年12月5日,傅抱石于扬州写成了《郑板桥试论》两万余言。他引用郑板桥的画论:“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画论本身就是诗,生动地描写了中国写意画的创作,也是傅抱石对郑板桥等扬州前辈的共鸣。

“瘦西湖”|孙龙父 书

巧的是,扬州书画大家孙龙父先生对扬州画派研究多年,其时正在撰写《扬州八怪略论》。孙龙父与傅抱石一见如故,做了热烈的艺术探讨。二人将自己对石涛、对扬州八怪的研究心得倾囊相授,互相启迪,非常投缘。傅抱石顺利完成初稿,还在扬州召开了座谈会。而孙龙父的论文也发表在当年12月的《扬州师院学报》上。

“抱石”|孙龙父治印

抱石、龙父都是治印高手。把酒谈艺,方知都自幼苦学,从秦汉入手,博采众长,对前辈印人如邓石如、赵之谦、黄牧甫等也多有揣摩。二人印风皆奇崛刚劲,彼此心意相通,惺惺相惜。孙龙父用心治印一方,镌“抱石”二字,赠予知己。

“抱”者,心中不放之意;“抱石”,便是把石涛的画风人品永远“抱”在心中。

仅在1961年和1963年,傅抱石至少两度来扬州,或为工作,或为疗养。其间也游览山水,与扬州的朋友广泛交游,创作写生。

1960年,傅抱石受命创建江苏省国画院,用心营造“新金陵画派”。次年,傅抱石特意来扬州约见王板哉,有意将他引入省画院。王板哉是齐白石亲授的弟子,当时已离开画坛改行在扬州中学教书。虽然傅抱石未能如愿,但王板哉不久入职扬州国画院,以花鸟画绝技在国内大放异彩。

春风杨柳万千条|傅抱石

其时,傅抱石正值事业的巅峰,常奔波全国各地写生,作报告,日勤不怠,而在扬州的时光是他少有的清净安闲的日子。1963年,大明寺筹办“鉴真和尚资料陈列展”,一日清晨,有人通报省文化厅领导和画家傅抱石等一群人上山来了,大家纷纷跑到门口等待。只见傅抱石先生走在人群前面,中等身材,举步稳健,气度轩昂。傅抱石很有礼貌地与大家一一握手。

傅抱石为石涛写过五六部专著,他深情地说:“此中一言一字,固与上人清泪相糅,然就余言,爱惜何异头目。”此行,他来到蜀冈之上,专程去石涛上人墓冢前凭吊了一番,并在鉴真纪念堂写生两天。

瘦西湖徐园

傅抱石在扬州创作激情勃发,他为当时的扬州(小市)市委第一书记宗宇绘制了一幅《虹飞千尺走雷霆》,画面兼有山水和人物,展现了雄健、浪漫、奇幻、抽象的艺术风格,亦何尝不是傅抱石自我生命乃至时代精神的象征。

虹飞千尺走雷霆|傅抱石

那些天里他在扬州专心绘画写生,最钟爱的地点是瘦西湖。原市园林局总工程师韦金笙先生回忆,傅抱石每日由汽车送到徐园门口,韦金笙亲候并接到小金山下木樨书屋。韦老还记得抱石先生托他借一只电吹风,用于画画时控制宣纸的湿度。傅抱石一面用电吹风一面说:“所谓艺术之术,这就是术。”此话让韦老至今记忆犹新。

小金山下木樨书屋

与扬州的文艺界名流交游也是傅抱石重要的日常活动。傅抱石居住在大汪边招待所(今扬州中学东侧),常与扬州画院首任院长江轸光见面,两人是同期的日本留学生。傅抱石与孙龙父、王板哉、宗静风、李亚如等扬州画派传人一起谈艺论道。抱石先生还收了一个扬州弟子董庆生,一时传为美谈。

1959年春,江轸光(左一)与师兄许幸之(右一)等在瘦西湖。左二为石楚青,右二为丁戒非

傅抱石来到瘦西湖写生,行到一处往往便停下细细琢磨,极力追寻前辈笔下水墨渲染的云雨山川,考证曾生活在瘦西湖畔的前辈生活环境与他们的艺术造化的关系。傅抱石对石涛等前辈的扬州诗境画意,痴爱一生,反复揣摩入画,在他的笔下早已难解难分。

兰亭修禊|傅抱石 南京博物院收藏

文章来源于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作者:李海滨 

标签:傅抱石;石涛;扬州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