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简单的巡堤
“4-1号渗漏点渗水量每20秒140毫升。”18日凌晨5:40,虽然家里漏雨,地毯、地板全部浸在水里,墙面受水浸湿起泡,但是年轻的青年突击队员徐剑斌还是准时赶到了江堤上的巡查点,和其它同事们一起扛上铁锹,穿上雨衣雨鞋,迅速投入巡堤查险工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巡堤二人组徐剑斌、张瑞琰心里牢牢记着这句话。从堤顶、堤坡,到堤脚,他们不放过每一个疑点。对隐藏在草丛和角落的风险,两人拿着竹棍将杂草翻起来,确认没问题后才放心。豆大的汗珠从额头冒出,没过多久,汗水湿透了衣背。“巡堤并不是简单地走一走看一看,要做到眼到、手到、耳到、脚到、工具物料随人到。堤坝有无管涌险情,泉孔流出来的水是否清澈……这些都大有学问。”经过几天的巡堤,他们俨然已经是“老水利”了。
夜晚是蛇虫出没的时候,这对巡堤查险的青年突击队员来说是另一重考验。“刚开始夜里巡堤的时候,天气炎热,蚊虫叮咬,尤其是后半夜瞌睡上来。听说昨天晚上第一巡视点还碰到了一条70公分长的小青蛇,真有点不适应,甚至有点害怕。但想想子弟兵们,想想其他青年突击队员,我觉得再苦也要坚持下来,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说到上堤以来的感受,赵家伟露出了微笑。
行走的“大堤医生”
作为管理处防汛技术支撑的中坚力量,泵站管理所结合防汛实际,主动作为,迅速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值得一提的是,青年突击队员身边都有老一辈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在旁指导。
“若冒清水有可能是土壤积水过多,若冒混水则极有可能是贯穿洞,俗称管涌,需及时处理。”在泵站老技师周荣才的指导下,泵站的青年突击队员已经快速成长,“能跟着前辈技术专家学习实战经验,很荣幸;能为管理处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很自豪。”青年突击队员黄蔚、侯煜直言,此次防汛,收获巨大。在老师傅们的指导下,他们已经会独立判断处理问题。
“科学、合理的决策,不仅能够化险为夷,还能节省人力物力。”对参加此次防汛的青年突击队员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宝贵的成长历练,更多的“大堤医生”正在成长。
谁说女子不如男
1990年出生的张楚楚现在是泵站管理所的一名技术骨干。孩提时,老家在长江边上县城的张楚楚就常听家中老人聊起1998年的洪灾,从他们口中得知子弟兵在人民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幼小的张楚楚心中很是佩服这些最可爱的人。22年后,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张楚楚听闻管理处要组建防汛抗洪青年突击队,二话不说,立即报名参加。
连日来,张楚楚和其他青年突击队员一起跑现场、搞测量……天气晴时,太阳暴晒,张楚楚的皮肤开始泛红脱皮,但她顾不上这些。大暴雨时,顶风冒雨,也和同事们一起到江边测量。当问到在江边迎水坡测量是不是害怕时,她说:“是有点害怕,怕一不小心就掉长江里了,但是想想我身上还绑着安全绳,郭敏帮我拉着,想着马上下一轮大暴雨又要来了,我要完成好我负责的所有任务,心里也就没那么怕了。”
在管理处,像张楚楚、郭敏这样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青年女巾帼并非个例。她们协助其它突击员,默默无闻地做好堤防防汛巡查、工程观测、后勤保障等工作。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团员青年。目前,管理处防汛抢险三队、拉马河闸管理所青年们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前往防汛抗洪第一线。冲锋在前,坚守一线,彰显不一样的青春风采,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以实际行动亮身份、树形象,充分展现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担当,展现了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为,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青春赞歌。
交汇点记者 吴琼 通讯员 朱益锋 王昕炜 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