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记者 尹丹丹)12月29日,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南京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志超表示,未来南京开放型经济将努力实现一个远景目标、一个总体目标以及五项分类目标,具体概括为“一高地、一枢纽和一强市”,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制度型开放高地、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开放特征鲜明、国内国际循环高效衔接、创新驱动优势突出的开放型经济强市,形成内外联动、协调发展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围绕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主要从以下五类分项目标抓好落实:外贸方面,积极推动外贸优进优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升;外资方面,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年均利用外资50亿美元,累计突破250亿美元。提升外资规模占全国、全省比重;对外经济合作方面,着力推动形成“产业结构新、资源配置优、国际合作强”的走出去新发展格局,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保持全省第一,对外投资保持全省前列,境外园区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开发区方面,积极推进经开区创新提升、争先进位,争取1-2家省级经开区进入国家级经开区行列;口岸方面,努力建设服务“双循环”一流口岸枢纽,进一步加快水运口岸开放,2025年进出口货运量达到3900万吨,进出口集装箱量达到156万标箱,年均增长4%。
“十四五”期间,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如何发展?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谈勇表示,市商务局(市自贸办)将会同南京片区围绕“三个聚焦”,全力推动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改革创新、开放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聚焦规则对标,瞄准前沿领域开展压力测试。做好RCEP履约举措落实,对标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投资贸易、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碳排放等领域选择典型场景开展压力测试,打造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聚焦开放创新,突出关键要素提升便利化水平。深化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总部经济集聚;探索在教育、医疗、知识产权等领域扩大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准入准营自由便利;聚焦联动发展,为全域制度创新构建新格局。充分释放自贸红利,让“片区改革试点成果出得来”,让“各板块项目资源进得去”。大力推进各板块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鼓励各板块立足实际,开展差异化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反哺”片区。同时,以联动项目为纽带和抓手,推动各板块与南京片区加强主导产业联动发展和功能平台互补融合,加快形成“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区”的全域自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