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2022年1月,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寄情乡土”实践团队成员以“城乡聚力促发展 乡村振兴加速跑”为主题,分别深入江苏镇江、江苏南通、河南商丘、广西南宁进行下乡实践。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切身体验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的变化。成员们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这三个维度进行了调研。
产业兴旺方面,经过横向对比发现,实践团队发现四个乡村都采用了特色产业带动地区发展的经济手段。其中镇江分队的几位同学来到了位于镇江市左湖村,在原村委会主任顾炳权的带领下,先后走访了左湖村的玫瑰葡萄园、草莓园、野鸡山茶场。村民通过承包土地的方式进行葡萄、草莓的种植。在水果生产的旺季,也有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实现了销售方式的多样化。
生态宜居方面,产业发展同时也不能忽略环境问题。河南分队的孙萌同学了解到商丘市太平镇近年来开展“清河、清沟、清渠、清路、清院”的“五清”行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太平镇的居住环境。无独有偶,广西省南宁市横县同样致力于保护生态空间格局。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构建水岸同治新生态,建设山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打造人与自然的深度和谐。
(广西南宁横县整治过的河道)
生活富裕方面,走访四个村县,实践团队发现村民的经济条件提高了许多。私家车的普及、房屋的建设等都体现了这一点。对比四个村县,江苏省南通市的龙池村在丰富村民生活、给予村民生活保障这方面做得很有特色,不仅村里老人可以定期享受免费体检,也设有专门的综合文化中心,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此外,村里还新建了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健身园、小游园等,龙池村村民生活满意感写在脸上。
(龙池村小游园)
通过此次实践,青年实践队员们深入乡村,走访调研,将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用火热青春为乡村振兴赋能。(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寄情乡土”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