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的地方性范本 读翟明主编的《坡子街文萃》
2022-02-27 21:0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慧骐  
1
听新闻


讲好中国故事的地方性范本

读翟明主编的《坡子街文萃》

□ 王慧骐

  在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故乡——江苏省泰州市,有一条历史上曾经繁华喧闹的商业街,谓之“坡子街”。如今这条街已经被改造成了现代化街区,但在当地百姓的心里,“坡子街情结”依旧还在。2019年9月12日,《泰州晚报》将原先较为高冷的“望海楼”文学副刊更名为“坡子街”,拉近了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同时提出了“非虚构、接地气、抒真情”的用稿标准,要求作品平民化叙事,体现原生态特征。随后,闪着生活露珠、带着泥土气息的稿件如雪片般飞来。报社领导审时度势,在报纸版面的布局上,从原先的每周一个版迅速扩大到每周十二个版,每天发表的作品得以大幅扩容。此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晚报的品位和档次,不仅巩固了老读者,还增加了不少新读者。

  两年多的时间里,700多位本土作者在“坡子街”副刊发表了2500多篇文章(其中600多位是第一次在纸质媒体上发表作品)。“坡子街”通过其设计的相关栏目,如“万家灯火”“凡人立传”“一方水土”“那年那月”“十日谈”“浪花集”等,推出了各种各样富有地域特色的平民故事。烟火气和亲民性是它所发表的几乎所有作品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看点。“坡子街”不排斥名家之作,但更多篇幅给了那些原本就深扎在生活之中对人生百态有着自己独特感悟的普通人,他们当中有中小学教师、医生、律师、机关公务员,有电焊工、瓦木工、厨师、馄饨店老板……许许多多原来的读者成为“坡子街”最活跃的作者,共同参与写作、阅读和传播,既育自己,又化他人,无形中成为一个接地气、树正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师团”,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副刊内容大都是小众、小资、小格局的现状。“坡子街”在彰显文学的党性和人民性,让副刊走向大众,文章有益世道人心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据悉,与“坡子街”副刊相配套的“坡子街笔会”微信公众号,创建不到一年,粉丝达76356人,其中5万左右是泰州本地市民,另外2万多分布在世界各地,九成以上是海内外的泰州游子,“坡子街”副刊已经成了他们共同的乡愁。

  不久前,由《泰州晚报》总编辑翟明担任主编的《坡子街文萃》三卷本已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全书53万字,收入2019年9月至2020年底在“坡子街”上发表的178位泰州籍作者的238篇散文,是从1500多篇文章中反复筛选出的精品。受邀为这套书作序的著名学者、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叶橹先生在序文中指出,书中的文章“既有对当前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也有对过去岁月的回顾,这正体现了对历史进程的真实呈现,也呈现了一种生活的立体感。这才是生活本身的真实面貌”。同时“从这些具有不同身份的作者身上,不仅可以看到他们各自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也可以欣赏到文风迥异的写作方式”。有的“以写实性为特征”,有的“在叙事中夹杂着浓厚的抒情性”,有的“在幽默中暗含善意的讥讽”,有的“在真实中流露生存的辛酸”,一幅幅呈现人性之善与相互谅解的生活场景,“实实在在地显示出文学作品中潜隐的艺术感染力”。

  《坡子街文萃》的编辑和出版,更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以一种充溢人间烟火气息的平民化叙述文字,让普通读者产生极强的融入感,这些平凡的人(作者)所讲述的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恰恰勾勒了泰州这座城市气韵生动的城乡图景,是一部活色生香的泰州地方志,其浓郁的地域特色,为如何立足自身、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地方性范本。

标签:泰州;副刊;中国故事
责编:滕方